Web3 個人日記
為甚麼我們要寫日記?
人在小孩的時候,寫日記大多像做作文功課一樣,是被家長或老師要求的,目的是訓練習作技巧,培養持之以恆的習慣,而且內容會被檢閱,小孩子未必會愛上日記。
人到少年時,價值觀、世界觀慢慢建立,寫日記的都是出於自願,而日記裡的文字是寫給自己的。可能是對大人世界的不滿、對將來的憧憬、千奇百怪的想像、給自己的告誡、愛恨或傾慕等等,這些都是屬於自己的秘密。
成年後,工作忙碌,生活也多姿多彩,持續寫日記的動力跟時間都越來越小,大概這習慣要種得很深才會繼續。
老年時,空閒的時間或許多了,較能抽時間繼續去寫,但更有意思的,是可以從以往的日記中一頁頁回顧年輕時的自己、曾經的所思所想、忘記已久的情景、路途上出現的過客與同行者。多少曾經刻骨銘心的情感與回憶,都記存在腦子裡,但隨著時間慢慢退色、淡化、然後遺忘,而日記裡的文字可以毫不修飾地記戴著,也只屬於自己。
總括而言,寫日記能梳理自己的情緒及思想、自我檢視或治療,對個人成長有莫大益處,而且給自己生命中的大小經歷留個記錄,以填補將來記憶裡的空白。但日記真的每一天都寫可能會很勉強,所以也可以是週記、月記,或者有特別想記綠的才寫。也有部份人寫日記並非只是收藏,他們會與重要的人分享,使用習慣因人而異。
為甚麼我們不寫日記?
沒有寫日記習慣的人,大多都同意寫的好處,只是更有趣好玩的事情實在太多,沒有時間是最常聽到的理由,加上這個資訊氾濫的年代,恆心和耐性不足更是都市人的通病。寫日記也給人守舊過時的感覺,收獲在太遙遠的未來,人都追求新穎有趣,快速見效的活動。
另一方面,日記的管理也有不少麻煩。首先,日記是個人的,我們會想在一個想對較隔離的空間靜靜的去寫,而且得好好收藏,越認真寫的日記,內容越是個人,不可隨便被人發現然後翻閱。同時,隨著年月的累積,日記寫完一本又一本,要長期隱密並好好保存,這已經不是每人都能輕易做到的事,物理上的限制,也成為寫日記很大的障礙。
缺乏動力,私隱和保存困難,都是寫日記的兩大阻力。而保存問題較容易從科技途徑尋求方案。
數位日記平台
由實體日記本轉移到日記應用程式,內容儲存在雲端上,似乎解決了部份問題,沒有實體保存的麻煩,日記不會因為個人的冒失或家居意外等等而遺失或損毀,登入密碼在,日記"永遠"都在,也似乎保障了私隱,只要保存好密碼,就只有用戶自己能讀取,不存在著〝有人拿著你的日記本翻閱〞的情形。
然而,經驗讓我們知道,內容儲存在某公司的伺服器裡或某平台的雲端上,不保證它們不會消失,公司可以倒閉,伺服器跟隨關掉,平台服務,特別是免費提供的,可以隨時終止,即使服務仍好端端的提供著,但基於營運方的技術問題,用戶的儲存資料遺失了且無法復原,也是司空見慣。用戶的日記同樣有遺失的機會,而且未必是自己的疏忽所導致。
至於私穩,因為有密碼的保護,就可避免日記被人窺看,但數位內容存在營運方,用戶是否完全感到放心?市場告訴我們,市面上最熱門的幾個日記寫作平台或應用程式,介面美觀,簡約易用,的確有大量用戶沒有私隱上的顧慮,原因可能是 :-
- 對網絡安全意識不足,不知道營運方是如何地容易去檢閱用戶的數位內容和資料
- 相信營運方以及旗下每一位員工的職業操守,不會窺看用戶資料
- 日記內容的保密對象只限於自己認識的人,營運方跟自己毫無關係,不會對自己的日記內容感興趣,或者知道也無妨
- 意識到在日記平台上寫的內容不會有完全的私隱保障,所以使用時有所保留,不會盡情坦白地去寫
因以上各種原因,有大量使用者對這些日記平台沒有抗拒,但這是〝幸存者偏差〞所表現的其中一面,因為有所顧慮而卻步的人從未出現,當以上數位內容的保存、私隱的問題完滿地解決後,有多少人會開始寫他們的數位日記,數量我們無法估計。
數位日記的特點,是沒有時空的限制,隨時可以在不同平台上寫作並儲存著,同時應該有以下的條件 :-
- 只有日記的作者有唯一及絕對的讀寫權限
- 日記的數位內容永久保存,不會遺失
- 儲存的服務提供必須可信,絕對不會被作者以外的人讀取,這"絕對"不是來自營運方的保證,而是公開透明的可信
當一個數位平台能達到以上條件,方便、可靠、可信,便可解除人們對數位日記的顧慮,讓寫日記得以普及。
去中心化
區塊鏈的出現,可以解開應用上的死結,讓我們能繞過依賴中心化營運而出現的先天限制,實踐以往不可能達到的標準。簡單地列出區塊鏈的主要特性,包括 :-
- 去中心化的安全性:在運作中的區塊鏈,並非由單一科技公司、團體、營運商或個人負責,而是由分散式的節點去維持,節點之間沒有從屬關係,沒有主次之分,個別節點的失效也不會影響區塊鏈的運作和完整性。
- 開源的透明:開發並運作中的區塊鏈程式碼公開透明,沒有不為人知的惡意操作能潛藏其中,而且容許任何工程師參與或提供意見改善修正的機會,使程式的執行更可信而且安全可靠
- Immutable:數位資料一旦記錄在區塊鏈,無法篡改
- Trustless:"無需信任的可信",信任不再依靠對個人或個別組織的判斷,而是一個透明公開的共識,應用程式會百分百在這共識上執行,任何人,包括開發者、節點驗證人,都無法私自更改規則
關於區塊鏈的歷史、技術、應用,網絡上的資料文章與影片多如繁星,這裡不作詳解,而以上三點區塊鏈的特性正正可以滿足數位日記儲存的可靠及可信的要求。
永久儲存
從區塊鏈發展出來的分散式永久儲存,分散式的概念是同一段數據資料儲存在不同的網絡節點上,不會因為單一伺服器的停止而讓資料無法讀取或遺失,相關的技術如IPFS / Arweave。他們的設計讓儲存節點(服務提供者)和儲存資料的人(消費者)之間有著平衡的經濟關係,使數位資料在一個合理的成本下得以永久儲存。
在寫日記的層面上,為何要追求永久儲存?即使某人一生到老都保持著使用日記的習慣,這日記的壽命也只需和它的主人一樣就夠了。對日記的要求的確不過如此,但換個角度,正因為有了永久這個特質附加到了日記上,是否可給日記賦與更廣闊的定義?例如傳承 :-
- 傳給自己後代或親友,繼承人可以獲得日記的讀取權,將來可以連帶自己的日記繼續傳下去
- 使用者可以設定其日記被繼承的若干時日後,其內容變為公開,是否公開,那些篇幅公開或保持封密,完全由使用者自行定立
日記應該只為自己而寫,為甚麼像財產般被繼承,甚至公諸於世?這還是日記嗎?的確,對於我們原有對日記的概念,這可說是偏離了,也可說是超越了。我們希望日記的內容只屬於自己,因為它承載著很多自己的秘密,有些說話永遠不能對任何人公開,但有些事情和經歷,在事過境遷後,或者自己離世後,尷尬、難堪已不復存在,把自己的經歷、情感、回憶,能夠保存下來留給後世,這是日記層面上從未有過的概念。名人的自傳,也是保留讓後人認識自己的機會,從自己認真寫下的日記,日積月累而不經過刻意美化的,會比一般名人自傳來得更真實,更能反映個人、時代和社會的真像。金錢財物的繼承是理所當然,代表一個人一生的閱歷與情感,更具價值,代代相傳,會是家族裡珍貴的記錄,願意設定將來公開的話,更能留給世界一個寶藏。圖書館裡能找到的,都只是名人的記錄,只能表達世界全像的冰山一角,過去有多少寂寂無名但成就過偉大事情的人,他們的事跡就隨著他們的離去而消失,後世的人即使知道他們的貢獻,想追塑也無從入手。即使一個平凡人,生活中也會有很多反映當下社會環境的情感,有機會記錄下來並好好保存的話,大千世界的人生百態會是人類豐富的歷史寶藏。
人有動機在這日記上以文字累積經歷與回憶,這是最首要的,然後就需要一個可靠和可信的系統將它保存,現今純商業為主導的科技公司無法確保可靠可信,而區塊鏈的特質以及相關的永久儲存機制,加上的Web3應用,則有機會把這永久的、可被繼承的日記實現。
當我們探討如何能有一個完善的日記平台時,就好像否定了傳統紙本日記的角色,硬要把寫日記這事情數位化,其實不然,數碼化的日記平台只是提供一種新的載體,一個新的選擇給已經在寫和更多未寫日記的人。紙本日記盛載著無可取替的文化深度,傳統手寫的優美與詩意、印在紙上獨特的筆跡、日記本年月的痕跡、其質感與重量、紙頁間的香氣、與主人之間的聯繫,這些特質在冰冷的數位平台上完全無法體現。鐘情於紙本日記的寫作的習慣,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傳統,理應繼續堅持,而沒有寫日記的習慣但又覺得寫日記是一件有趣事情的話,不應因為不方便而白白錯過記錄自己回憶的機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