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孝妇和窦娥|读书笔记

阿布拉赫
·
·
IPFS

《东海孝妇》讲东海某家儿媳,孝顺婆婆,赡养十年。婆婆久病,觉得不该拖累年轻人,自缢而死。小姑子告官,说嫂嫂杀了母亲。儿媳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死后,东海郡大旱三年。后来新太守到任,曾参与案件审理的于公对太守说,这媳妇伺候了婆婆十年,以孝闻名,肯定是被上任太守冤死的,所以招至此劫。新太守于是”身祭孝妇,因表其墓“。天马上下起雨来,当年大获丰收。

从小看到大的秦腔戏《窦娥冤》里,马友仙老师扮演的窦娥临刑前有句唱词:”昔日三年天大旱,只为冬海孝妇冤。今日轮到你三阳县,百姓有苦口难言。“原来便典出这里。窦娥的婆婆被赃官曲打,窦娥无耐替婆婆认下罪责,临死前发下三桩毒誓:大旱三年、六月飞雪、”不让鲜血染尘埃,红花点点链旗悬“。这一和三,都是《东海孝妇》里的情节,可见关汉卿的灵感之来源。

不过,也有说《东海孝妇》里周青当众盟誓”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这个桥段早期版本中并没有。也许流传过程中把《窦娥冤》的情节混进来了也有可能。

《搜神记》写于东晋,远古时候的小说,很像早期的新中国文学,刻板的、二极管的、填鸭的,缺乏细节。《东海孝妇》里,从头至尾没提到这孝妇的丈夫,你也不知道这小姑子倒底为了什么诬告嫂嫂。于公在旧太守审案时就说了同样的话,他没听。对新太守再说,立信。讲道理,怎样也应该去翻翻案卷,做一下调查嘛,不然,这新太守显得智商也不太够,人家说啥他信啥。这些枝枝蔓蔓稍微扩充一下,就能成一篇《聊斋志异》。再扩,就是《窦娥冤》。

《窦娥冤》中,关汉卿没有像干宝一样糊弄观众了,窦娥是童养媳,丈夫早死,和婆婆相依为命。冤案的始作俑者,是外来的人,为了霸占这年轻寡妇。

无论是《东海孝妇》,还是《窦娥冤》,结尾都是正义伸长,沉冤得雪。前者是新来的当官的,后者是窦娥的父亲。窦娥的父亲年轻时穷困潦倒,为了活命,把女儿卖给人当童养媳。后来努力用功,中了状元当了大官。窦娥死后,托梦给父亲,父亲来到山阳,手刃赃官。这都是一致的中国套路,百姓遇事总盼望青天大老爷。古时这样,现在的中国还还这样,很让人气馁。

这点上,这两篇都不如聊斋,大概蒲松龄屡试不中,对当官的已经完全失去了希望,他的故事里,多数是普通人或者普通鬼怪的复仇、互帮互助,不靠体制也不靠当官的,这在精神上当然更有当代性。

东海郡,据豆包说有争论,有说是在山东临沂郯城县,也有说在江苏连云港朝阳街道。反正这两个地方都有孝妇相关周边,郯城在汉代便是东海郡郡治,有孝妇冢。连云港在东海孝妇死后三年便建了东海孝妇祠以及东海孝妇冢,文革时遭到破坏,后来在原址重建了东海孝妇冢。从以上看来,似乎后者更有说服力。前者没准是另外的东海,另外的孝妇,后来为了争夺流量,横插一脚。当然这只是我的主观想象,既然学界都还在争论,事情想必没那么简单。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阿布拉赫来自中国,很喜欢记录,不光写字,用APP记帐都一记十年。中国很大,但对一些人来讲,它又小到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于是,在动荡的2019年,我怀揣着对世界的好奇来到Matters,从此很多扇大门渐次敞开。我很珍惜这里,希望继续记录生活,也记录时代,有时候发发牢骚,讲一些刺耳的话。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乡村日记(二)

乡村日记(一)

在热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