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書賊》(The Book Thief)讀後感

灰藍
·
·
IPFS
·
本文 2019 年 3 月 27 日首發於 Medium。
Photo by 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

以下有雷,請自行斟酌是否繼續閱讀。
吾已善盡告知義務。


其實我先讀完了《克雷的橋》,才讀這本大名鼎鼎的《偷書賊》(The Book Thief)。有趣的是,最近也有另一本《偷書賊》(The Book Thieves)。前者--也是這篇讀後感的主角--是小說,而後者則是歷史類科普書。英文恰好有點不同,或許後者可以改譯成偷書竊盜團之類的(被打)。

故事的主角如同小說名稱一般,是一個偷書賊。然而,她同時也是一個因為納粹德國而受政治迫害的年輕女孩。換言之,如果沒有希特勒、沒有納粹,那麼也就不會有這樣一個小小的女賊。

以文字的排列方式來說,比起《克雷的橋》更顯得片段而破碎。然而,似乎也是因此書裡的悲傷痛苦、無可奈何更加倍放大了。 馬格斯 ‧ 朱薩克以一貫的手法:找一個相關的人來作為第三人旁白,在《克雷的橋》裡面是克雷的大哥,而在這裡,則是找來了死神。而這位死神和我們認知中,或是宗教裡的又有些不同。祂偶爾會有工作倦怠,責任制的工作讓祂埋怨名為「戰爭」的混帳老闆,和我們,沒有不同。也就是因為這樣一個超越生死的存在來敘事,使整個故事的命運感和無奈感都更強烈。

普通德國民眾對於那個時空背景的無可奈何。
未成年少女對於命運的無可奈何。
以及,不可能不提到的,猶太人對於被自己的國家與元首否認的無可奈何。

共產黨,迫害人或被迫害,猶太人,其實也是。

書裡面稍微提到了關於希特勒如何煽動人民仇恨猶太人的,其實仔細想想,和台灣仇恨公務員或外省人有異曲同工之妙。

明明知道世界的組成不是那麼單純。
明明知道事情的原因不只是因為某一個人或某一群人。

但有個目標仇恨發洩,好棒啊!

從小孩的眼裡看到的世界,和死神眼裡看到的世界,其實沒有太大差別。

書裡面被壓抑的恐懼和戰爭的殘酷,透過細節的描述,不斷不斷穿越時空和紙張,喔不對電子書沒有紙張,是文字朝我迎面而來。一方面覺得要無法呼吸了,另一方面又欲罷不能。

對於戰爭如此遙遠的我們,好像有那麼一點點能夠明白,為何一戰後會有姑息主義盛行。

戰爭實在太可怕了。無論如何要避免戰爭。

誰也沒有想到,退讓的結果,是使情勢一發不可收拾,最終還是迎來了戰爭。

人人都能當事後諸葛,卻罕有人能成為先知。
還是有人相信的那種。

非常精采的一個故事。
也是非常悲傷的一個故事。

這裡面的悲劇人物,大概首推主角的鄰居的兒子,他從戰場上生還,但親眼目睹弟弟的死亡,於是,他雖然活著,卻生不如死,最後自殺了。

而他的母親,原本還沉溺於小兒子戰死的悲傷,卻又立即迎來絕望。

這樣的事,數十年過去了,依然發生在那些從戰場生還的人身上。

現在比當時好一些的,也不過就是讓這樣的狀態有了個看起來華而不實的醫學名稱而已。

這位德國士兵的篇幅極短,卻令人印象深刻。

人類總是喜歡互相傷害。

故事的結局,或者該說絕大多數角色的結局,非常令人意外。
但或許在那個時空,再平常不過了。

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人終將一死,而且不知道命運將如何安排。

這本書餘韻很綿長,有許多的點可以探討。
比起《克雷的橋》,口味重很多。所以如果有人想要讀這兩本,建議先讀完《克雷的橋》,再讀《偷書賊》,至少我覺得這樣會比較好。


#讀空氣 | 閱讀心得

灰藍 @ matters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灰藍貓奴 / 文具控 / 書蠹蟲 / 可用食物收買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