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领导和继任者,创始人
有多种原因,一要培养人。就跟小孩一样,火是烫手的,小孩还是要碰,你让他碰过一次,他不会碰第二次。
第二,面对很多不同意见,有时候你要付出一些代价,让一些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针对不确定性的不同意见,就会变成确定性的一致意见。这句话有点拗口,你们体会一下,当有不确定性的时候,企业内部上上下下、前后左右会有很多观点,你也有观点,不管你有多自信,你有多想,都说服不了别人。唯一的方法,是让这件事情发生一下,发生完了,所有人都达成共识。
在历史的宏大进程,一般并不以个人、政府甚至国家的意志为转移,多种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甚至地缘的复杂因素,共同决定着我们的前进方向。但是在美国金融史里,有一个特例。有一个人单枪匹马,以只手之力改变了整个华尔街金融生态的前进方向,甚至拯救了整个美国。而这一个人,就是皮尔庞特·摩根。
有人认为摩根家族是冷酷无情的强盗大亨,有人认为他们是盖世英雄。有意思的是,因为前后两代摩根父子俩长得非常像,有点像一个人,如果把两代JPMORGAN加上来,他们至少统治了英美金融界接近100年。不管如何有争议,JP.MORGAN这个闪闪发光的名字,已经被写在全球金融史里。如果我们要学习金融、研究投资,就无法绕开这个名字。
现在的投资方法里,很流行用因子投资的方法。那么,整个摩根财团就是一个非常值得彻底研究,影响了世界金融行业走向的重要因子。
这本书,时间跨度从1838年一直到1990年,几乎覆盖了整个现代金融行业的时间轴。从乔治·皮博迪在伦敦创建商人银行开始,由朱尼厄斯·摩根,他的儿子皮尔庞特·摩根和孙子杰克·摩根接棒发展。到本书写作完成的1990年,摩根一共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有十几代领导人和合伙人,经历了美国内战、一次世界大战、1929年股市大崩溃、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1940年代的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在美国主导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崩塌,直到1987年的股市崩溃。
摩根财团的发展轨迹,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许多生动的历史画卷:
有私人企业和政府之间的较量。
政府调控和市场作用之间的冲突。
美国的孤立主义和海外扩张主义之间的斗争。
商业利益和民族利益之间的碰撞。
个人意志和历史规律的矛盾和最终统一。
所有这一切,都紧紧地交织在一起。
一、伦敦金融城
故事,就是从一座金融高地开始的,这座高地叫伦敦金融城。
第一个出场的人物,是在傲慢的英国贵族面前,维护美国人利益的银行家——乔治·皮博迪(PEABODY)。皮博迪是一位来自美国马里兰州的商人银行家。他在伦敦开设的商人银行业务,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为新兴的美国政府、美国公司,在伦敦融资。
书中写道:「伦敦是金融太阳系中的太阳。在资本短缺的世界上,只有伦敦拥有大量剩余资金;英镑又是世界贸易的通用货币,早在征服者威廉时期就开始正式使用了。在拿破仑战争的余辉中,伦敦金融城的银行家们都是自封的君主,他们所能获得的金钱,比接受他们资金供给的政府或公司的钱都多。像巴林和罗斯柴尔德这样的公司,保持着帝王般的威严,高深莫测,门口不挂牌子,信笺上不印公司笺头,决不招揽业务,也不开设分部,而是要求客户与其建立排它性独家业务关系。欧洲及拉丁美洲的政治家们谦卑地结队于他们门前。」一位观察家曾说:「应邀参加他们的宴请就像被国王接见一样。」
1835年的时候,美国立国还未久。联邦政府还只是一个空架子。建筑铁路、开凿运河、修建公路,这些项目的建设全靠各州自己的信贷,而且各种产业的兴建都缺钱。
但是当时美国人的信誉很差,各种债券经常有违约不还。当美国6个州——宾夕法尼亚、密西西比、印第安纳、阿肯色以及密歇根——和佛罗里达不能按期支付利息时,各州政府发行的债券价值从1美元跌到了50美分。
所以PEABODY在伦敦的主要努力,就是兜售各种州政府的债券,到处拍胸脯说美国人会还钱。然后再努力说服各州政府的议员们——事关以后可以再向有钱的英国老爷们借到钱,做一个有信用的州政府,还是很重要的。
经过20年的持续努力,1848年欧洲革命的火焰燃遍整个欧洲大陆的时候。同时,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和墨西哥战争抹去了美国萧条的最后痕迹。那个时候,与信誉扫地的欧洲证券相比,美国证券居然变得非常安全了。随着美国经济的好转和信用的恢复,PEABODY的生意终于成功了。
1850年,PEABODY积攒了2000万美元(400万英磅)的财富,差不多相当于现在几亿美元的财富。他很快就成为伦敦金融城里代表美国的重要角色,几乎成了华尔街驻英国大使。他一到处分发一桶桶来自美国的苹果、波士顿饼干及玉米粥粉,以自己是美国文化的代言人自居。
等到PEABODY年纪比较大的时候,他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年青合伙人。他的波士顿合伙人向他推荐自己的低阶合伙人朱尼厄斯·摩根。朱尼厄斯沉稳冷静,不事炫耀。他聪明而不外露,态度和蔼,却奉行铁一般的纪律。PEABODY寄出一张船票,邀约朱尼厄斯去伦敦,并邀请他当自己的合伙人。
有意思的是,朱尼厄斯一开始就显现了他未来金融大亨的特质——针对PEABODY这样的金融巨头,他一开始居然是拒绝的。
面对PEABODY的入伙邀约,朱尼厄斯摩根的回答是:「皮博迪先生,这个提议看上去很好,不过,需要考虑的事情还很多。在查看您公司的账目,对公司的业务和运作方式有个了解之前,我不能给您答复。」由此可以看出,摩根并没有见钱眼开,而是冷静克制地作出了评估。他看过账簿以后非常高兴—公司资本总额45万英镑,业务档次仅次于巴林和罗斯柴尔德两大伦敦银行豪门。
于是,1854年10月,朱尼厄斯摩根被皮博迪吸收为合伙人,并且搬进伦敦老邦德街22号装饰着胡桃木护壁板的总部。合伙人协议声明:公司买卖证券,从事外汇交易,并且经营银行信贷,代理铁轨用铁及其他商品。
克里米亚战争期间,美国粮价飞涨,运输粮食的西部铁路迅速发展,导致股票猛涨。作为美国铁路证券驻伦敦的主要经销商,乔治·皮博迪公司从铁路股票的猛涨中大赚了一笔。
二、国债巨头朱尼厄斯的时代
1859年,朱尼厄斯·摩根成为乔治·皮博迪公司的实际控制者。
美国内战爆发后,摩根从事北方联邦政府债券的买卖。债券的价格随每一次战事的结果而涨跌。在布尔河被击败后,北方联邦债券的价格大跌;继而,当北方军队在安蒂特姆湾阻止了南方邦联的进军时,债券又急速反弹。
1863年7月,儿子皮尔庞特发出电报,告知伦敦的老摩根——「维克斯伯格城陷落!」。这及时帮助老摩根从美国证券的突然上涨中获利。不过当时没有证监会,所以不知道这算不算是重大内部消息交易什么的。
1864年,10年协议期满,皮博迪按协议,退出了公司,而且决定将他的名字和资金都一并撤出。这对合伙人企业的伤害其实很大。最后,朱尼厄斯不情愿地将公司重新命名为J.S.摩根公司。
不过朱尼厄斯·摩根也得到了皮博迪分给他的巨额利润,他在十年中挣了44.4万英镑(200万美元以上)还多。另外,他还继承了这家在伦敦首屈一指的美国财团的庞大业务。这是朱尼厄斯赚到的第一桶金。但是,这并不是摩根家族赚到的第一桶金。去美国发展的第一代摩根,凭着商业和军功在麻省积攒了大片土地。
19世纪早期,摩根家族就很富足了,享受着几代人积聚下来的财富,家境殷实,举止文雅、颇感安泰。朱尼厄斯的父亲在纽约还开了一家火灾保险公司,在纽约大火时还趁低价买了很多股份,所以很有钱。这也是为什么PEABODY挑中摩根当合伙人的原因。
1870年,朱尼厄斯对政府融资的好机会来了。9月,普鲁士军队在色当打败了法国军队,活捉法王拿破仑三世,并围攻巴黎城。法国的政府官员宣布成立共和国,然后撤退到图尔,成立了临时政府。
普鲁士宰相俾斯麦想在外交上孤立法国。当法国官员们到伦敦寻求融资时,俾斯麦威胁英国银行家们,如果德国取得胜利,法国政府会还不了借款。借给法国的贷款,势必会发生违约,风险很大。资金充足的法国,在本世纪很少像这样需要向外筹资,所以难得的机会摆在有魄力的银行家面前。
朱尼厄斯抓住了这个机会——他决定向法国发放1000万英镑、相当于5000万美元的银团贷款。法国人宣称,如果用一位美国银行家的贷款,他们就更可能购买美国的武器,这样就可以取得美国政府的支持。
朱尼厄斯告诉其它合伙人说,他研究了自1789年以来的十二届法国政府。他说:「没有一届政府曾经否认或怀疑其他任何一届政府所签合同中任何一项金融义务的效力。法国一贯的金融信誉是不会被破坏的。」
事实证明,这是朱尼厄斯创下江湖地位的一笔生意。在这场帮助法国的战争中,源自法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也出于道义,派出他们著名的信鸽队给朱尼厄斯传递信息—「巴黎和伦敦之间的部分通信是由一队信鸽完成的。几只信鸽带着内装薄纸文件的胶囊,飞完了全程。有个很大的文件包裹是用气球从巴黎运往伦敦的!」有些信鸽显然是被饥饿的巴黎人打下来吃了。法国政治家因此在讨价还价的关键时刻一片茫然。
摩根牵头的银行辛迪加以85元出售债券,这比票面价值100元低15元,以反映法国贷款的巨大风险——而以后债券将按票面价值兑付。折扣这么高,是为了吸引还在观望的美国公众购买债券。
1871年1月巴黎陷落后,又发生了巴黎公社革命。法国的政府债券从80元降到55元,朱尼厄斯不顾一切地购入债券以扶稳价格,把自己的钱全都搭进去了。
战争结束以后,战败的法国居然提前实现了当年的诺言——1873年,法国人按面值100元提前偿还了债券。
在这一场战役中,摩根净赚了150万英镑。公司的资本大大增加了。朱尼厄斯和JS摩根公司跻身于政府融资业务的前列。书里写道,英国人后来对朱尼厄斯的评价是,从一个「卓有成就」的普通人一跃成为「伦敦金融界巨子」。
这位在家族历史上享有「钢铁公爵」美誉的人物,终于成为伦敦最有影响的美国银行家。朱尼厄斯与巴林财团和罗斯柴尔德财团的人物平分秋色。后来,他坚定地参与了一批国际性的贷款项目。其中涉及埃及国家银行、俄国铁路公司、巴西一些州政府,以及阿根廷的公共服务事业等,他总能给人一种坚如磐石、坚忍不拔的印象。
三、铁路之王:皮尔庞特
作为儿子,皮尔庞特很早就加入了他的爸爸朱尼厄斯的生意。为他的父亲做了近30年的美国业务合伙人。后来他被称为老JPMORGAN。朱尼厄斯和皮尔庞特这对摩根父子,联袂出现在世界银行业舞台之时,正值银行业的力量急剧扩张之际。我们称那个时代为「贵族时代」。
这一时代,适逢铁路业和重工业在美国的兴起。内战后的8年间,美国铁路总长增加了一倍,达7万英里,联邦政府又给铁路拨地1000万英亩,所以铁路资产上,其实还叠加了土地资产的获取。
新兴产业所需的资金远远超过了最富裕的个人或家庭的财力。但是现代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还没有出现。金融市场还限于当地,而且规模有限。银行家成了重要的人物,由他们来配置经济稀缺的信贷。只要有银行家的批准认可和背后,就可以使投资者消除疑虑—因为当时政府尚无任何监管机构来管理证券发行和募资说明书。
所以,银行家深深地参与到企业的经营之中。企业也渐渐与银行家联合起来,形成一种紧密的排它性合作。一批工业企业和各自银行的联姻—这种「关系银行业」成为19世纪银行业的主要特征。
在一条很小但是非常重要的铁路控制权争夺战上,皮尔庞特显现了他未来的核心制胜战略。
当时,有一位铁路大亨叫杰伊·古尔德。他认为有一条小铁路——可以连接在他的铁路线上,使他所拥有的」伊利铁路「升值。古尔德希望通过这条铁路把宾夕法尼亚的煤卖到新英格兰地区去。并且,可以通过这家条延长线,同盈利丰厚的「纽约中央铁路」争夺从五大湖区运送货物的权利。这个消息一泄露出来,这条小铁路顿时成了各派势力争夺的战场。
皮尔庞特向「奥尔巴尼-萨斯奎汉纳铁路「的所有人建议,把这条铁路与相隔不远的特拉华州——纽约州」哈得逊线「合并起来。这样,他们就成为一条没有并行线路可以竞价的垄断型铁路。1870年2月,他们合并了两条铁路。在解决这一争端的过程中,皮尔庞特不仅帮助出了建议,出了钱投资,还成为这条新合并的铁路的董事。这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银行家进入了企业董事会,并逐渐控制他们的董事资格。以后皮尔庞特多次复制这个策略。
1873年,当伊利铁路破产之后,愤怒的股票持有者们用「股权信托」来运营铁路,以制约铁路公司。皮尔庞特成为「受托人」。在皮尔庞特手中,这个简单的「股权信托」最终把摩根变成了美国最有势力的人。1879年,JS摩根公司代理了纽约中央铁路25万股票的私募业务。皮尔庞特成功的把这一宗的股票,统统卖给了伦敦的投资人。
然后,他以「伦敦股权的代理人」身份,成功地进入了」纽约中央铁路」的董事局,并取得一定的控制权。有一次他怒斥一位铁路总裁:「你的铁路?!你的铁路是属于我的客户的!」。他还坚持纽约中央铁路在5年内保持分发8美元的红利,并由摩根财团作为财务代理,在纽约和伦敦分发这些红利。
不久以后,纽约中央铁路就成为了摩根铁路,而这家公司的股票也是摩根家族兜售得最起劲的股票。
皮尔庞特还以一种剧作家的天才,导演了美国两家最大的铁路公司相互妥协的一幕戏。1885年7月20日早晨,天气闷热。皮尔庞特先是用自家游艇「海盗号」接到「纽约中央铁路」的董事长。而后,游艇越过了新泽西州的渡口,接上了「宾夕法尼亚铁路」的董事长。
傍晚7点钟,当铁路巨头们分别下船之际,他们已经决定买下对方的「讹诈线路」,并停止那种毁灭性的互相杀价竞争。新闻界把这个协议,按照那艘游艇的名字,称之为「海盗号」协议。
1895年,由于负债累累和运力过剩,大约三分之一以上的铁路公司都落入了被人接管和需要借助金融进行「业务重组」的境地。英国的投资者们希望皮尔庞特能够重新整顿铁路行业的秩序。
皮尔庞特在重组铁路公司的过程中,攀升上了一个新的权力高峰。大约33000英里的铁路,即全美国铁路总长的六分之一,被「摩根化」了。这些公司的收入总和相当于美国政府年财政总收入的一半。而且不仅如此,当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中,铁路公司占60,是大家公认的蓝筹股票。所以,以皮尔庞特为象征的摩根财团相当于控制了股市的大部分上市公司,1/4的工业资本,权力的集中度很惊人了。
四、成立美国钢铁公司
摩根并不满足于铁路业上的成就,他很快就把目光投向了新的目标——钢铁业。为此,他创办了联邦钢铁公司,几经拼搏之后,联邦钢铁在企业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这时,在美国钢铁企业的排行榜中,坐第一把交椅的仍是钢铁大王卡内基,摩根排在第二,第三是那个在五大湖周围一直到南方大肆购买铁矿山并插手制铁业的洛克菲勒。
1899年,机会来了,摩根得到了一条消息:卡内基似乎有将与钢铁及焦炭有关的全部制铁企业股票卖给芝加哥投机家莫尔的想法。之后,摩根又得知卡内基想把事业卖给洛克菲勒。一次卡内基钢铁的总裁斯瓦布应邀到纽约大学俱乐部演讲时,「凑巧」与摩根邻座。一番交谈,两人都觉得甚为投合。
大学俱乐部晚宴一结束,摩根就迫不及待地将许瓦布邀请到坐落在华尔街的办公室里,与斯瓦布一直恳谈到深夜。几天之后,斯瓦布再次被邀请进摩根的力公室中。最终卡内基同意以1.5倍的价格出售自己的钢铁王国。
1901年4月1日,正好是愚人节那天,U·S·钢铁正式宣告成立,举行了盛大的新闻发布会,宣布了新公司的资金是8.5亿美元,是美国最大的工业企业。
皮尔庞特最后一次起重大的作用,在1907年。1907年3月开始,信任危机开始在华尔街蔓延,很多信托公司倒闭。皮尔庞特出手救了几家,也拒绝了几家。但是金融危机还在蔓延。
1907年10月24号星期四,证券交易实际上处于停滞状态。纽约证券交易所总裁托马斯穿过百老汇街,告诉皮尔庞特,若不立即筹集2500万美元,至少有50家经纪行会倒闭。因此,托马斯想关闭交易所。
摩根问:「通常你们什么时候关门?」托马斯答道:「呃,三点。」两点时,摩根把银行总裁召集到一起,警告说,如果在10到12分钟内弄不到2500万美元,几十家经纪行就会倒闭。2点16分,这笔资金有了保障。当挽救消息通过交易所传播开来时,皮尔庞特听到马路对面传来一阵响亮的欢呼声。在欢天喜地的场内交易室,交易人员正在热烈地鼓掌感谢他。
后来,在1907年金融恐慌的灰烬中产生了联邦储备系统。人们看出那些身躯肥胖的金融巨头看似很有实力,但是其实不足以支撑整个美国的金融系统。1907年金融恐慌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全社会一致要求进行银行业改革。
华尔街的金融家们制定了计划,成立一个由私人运营的中央银行系统,即地区性储备银行系统,然而其最高权力机关却是向总统和国家负责的一个管理董事会——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这就是美联储的由来。
摩根财团作为最显赫的银行,服务对象包括许多名门望族,例如,阿斯特家族、古根海姆家族、杜邦家族和范德比尔特家族等。因为它的融资对象中有很多工业巨头,如美国钢铁公司、通用电气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公司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所以它打入了这些公司的理事会,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恐惧,使大家害怕银行势力过大。
早期摩根财团的性质似乎介于中央银行和私人银行之间。它曾经制止过几次大恐慌,拯救过金本位,三次解救纽约股市,还仲裁过不少金融争端。如果说除了唯利是图之外它还关心什么的话,那便是它有一套特殊的本领,使人觉得其优质的服务确实应该一分钱一分货。
同时,一出生就是国际化运营的摩根财团,也像英-美两国轴心的一个缩影,忠实地反映了英美两国国力的更迭替换。
如果美国内战之后,纽约和华尔街还一直是享受了伦敦那些贵族大人的怜爱、垂青、照顾和庇护的话,那么这种情况,在20世纪初,就完全反过来了——J.S.摩根公司越来越多地参与纽约发行的证券融资。伦敦的很多资金都来自美国。华尔街在与伦敦金融城的竞争中占的优势越来越多,摩根也超过了巴林和罗斯柴尔德。
在后世的评价中,有好几个评论家都注意到了皮尔庞特的「英雄情结」。比如在个人生活中,他明知未婚妻患肺结核病,却娶了她当太太;在商业生涯中,他一直为「保护英国债权人的利益」做出奉献。大部分的时候,他更喜欢英国,喜欢与英国王室在一起而不是在纽约。
对他自己来说,他经常施惠于人,而不单为了自己扩大权力,增加财富。
基督教信仰是他一切价值观之间的共同联系——美、秩序、社会等级制度、宗教,自然而然地与驱使皮尔庞特工作的道德,结合在一起,基督教信仰也成为他对当时的美国商业惯例表示出愤慨的根本原因。这种正义和正直感,对后世的华尔街有很大的影响。
至今,职业道德课在金融分析师的考试当中依然是分数最重的一门课。
皮尔庞特特别喜欢聪明、健康、英俊、挺拔如同大卫一样的年青男子为他工作。不仅要极其聪明的头脑,还要有极高的颜值和运动员的身材,这一标准后来成为整个华尔街招聘投行人员使用的标准。
1913年,在皮尔庞特摩根去世时,他有5000万美元的艺术收藏,还有6830万美元的资产。但是这跟他在华尔街和美国的庞大权势完全不成正比。
有意思的是,相比同时代的大亨,大家都认为皮尔庞特很可怜,因为他勉强算是一个「有钱的人,不过还不能算是富人」。
为了悼念皮尔庞特,威斯敏斯大教堂举行了纪念仪式;纽约证券交易所关门息业;在海上,摩根财团航运托拉斯的船只降半旗。在纽约,他的遗体安放在摩根图书馆里。葬礼在圣乔治教堂举行,根据摩根遗嘱的要求,从纽约、康涅狄格州和马萨诸塞州各来了一位圣公会主教。
五、合伙人交响乐团的指挥:杰克·摩根
第三代摩根——杰克·摩根执掌摩根银行以后,采取明智的自我保护方式,他做了皮尔庞特绝不可能做的事——将权力下放给几个主要合伙人——戴维森、拉蒙特和其他人,而以一种潇洒的姿态掌管全局。同以往不一样的是,银行作的所有决定都需合伙人一致通过。
其实更靠近历史真相的是,合伙人,而非家族成员,开始在摩根银团的舞台上成为主角,大展身手。摩根家族开始逐渐淡出公司的权力中心。
因为杰克·摩根同父亲长得几乎一模一样,所以大家称呼他为小JPMORGAN. 大家脑海里的JPMORGAN国王加强盗,大亨加海盗的形像,其实是由两代摩根叠加在一起的一个形像。
1914年,摩根财团介入了欧洲一战时协约国在美国的采购。
最后,协约国采购的金额达到了30亿美元的天文数字,摩根财团捞到1的佣金,获得了惊人的3000万美元的进账。这可能是其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交易。不仅在于获利丰厚,而且还在于作为「英美联姻」的产物,摩根跟英国所建立起来的政治联系更加紧密了。例如,摩根财团和英国向美国的温彻斯特转轮枪兵工厂提供贷款,以增加其新的枪支生产能力,而且还为其他许多美国公司提供资金,帮助他们完成合同。到战争结束时,美国已拥有了比英法两国之和还要强大的军火生产能力。
1915年9月份,英国和法国内阁派遣了一个英法代表团,到纽约去筹措一笔巨额私人贷款,发行5亿美元(1亿英镑)。加上银团包销费用,利率高达6。到战争结束前,摩根财团为协约国筹集了高达15亿多美元的信贷。
家族具有德国血统的高盛公司,由于对德国忠心耿耿的合伙人拒绝分担摩根主办的债券发行,导致公司脱离了华尔街的战时融资,自动靠边站了。犹太裔的雷曼公司也因此与高盛反目成仇。以后,长达30年的时间里,华尔街上的犹太人银行因其同德国的关系而处境困难。这都让摩根财团成为一家脱颖而出的机构。
战后的摩根财团处于全盛时期,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私人银行。它可以挑选最有信用的客户,能够独自处理许多巨额的国家贷款。当发行外国债券对美国投资者还是一件陌生的新事物的时候,摩根财团的的背书,可以保证这些债券大受欢迎。
摩根财团以美国资本市场「官方代表」的口吻,同外国政府讲话。他的影响并不简单地来自金钱,还来自一些无形的东西——威望、政治关系、银行联盟等。正当「英-美轴心」在全球成为中心之时,摩根银行被铸入到华盛顿和伦敦的权力结构之中,成为华尔街的门户,金融的代言人。
1919至1933年间,有60亿美元的证券承销业务在华尔街23号,摩根财团的大理石大厅里成交,数额之大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一家银行。在外国政府户头不断增加的同时,国内公司开户的名单也是独占鳌头——例如美国钢铁公司、通用电气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事实上美国前100大公司有97家是摩根的客户,而且互相有排他性协议、未经允许不能转到另一家银行。
摩根财团成了华尔街这个金字塔的塔尖。摩根财团的合伙人们还纷纷开始介入政治,以及美国外交。
不少摩根财团的精英进入美国政府成为高官,然后在退出政府以后,又回到摩根公司继续他们的合伙人事业。所以,在1930年代之前,美国总统是不是发布重大的政策或立法之前,先得听一下「摩根那些家伙的意见。」,甚至还需要专门派特使去一下华尔街23号。
一战战后,摩根希望共和党的政府能够豁免英国政府向美国政府借取的100亿美元的债务,却未获成功。作为协约国之一的英国政府不能不向战败国德国索取赔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具有破坏性的、高速旋转的债务圈,直到30年代「大萧条」发生,整个资本主义体系再一次发生崩溃。
20世纪20年代中叶,摩根财团头号合伙人,事实上的主政者,三巨头之一拉蒙特——吸收了3个国家作为他的新客户——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它们的事业未来都和美国发生严重了的冲突。尽管摩根财团和这3个未来的敌国发生关系纯属偶然,但纯美国血统的贵族银行家,充当了对未来轴心国的融资者,从而最终让自己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
1924年,在摩根财团的权利运作下,通过美国政府以及在摩根影响力之下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共同努力下,英国恢复了金本位制度,然而众所周知的1929年美国股市大萧条,使得美国的金融危机开始波及全球,德国最大银行之一的达纳银行于1931年7月13日宣告破产。
1931年7月下旬,英镑在国际市场上猛跌。英格兰银行告诉英国财政大臣菲利普·斯诺登,英国的外汇储备几乎已经告罄。1931年9月21日英国再次告别金本位制,英镑与黄金不再有一个固定的比价,英镑也因此骤然贬值30。
25个国家紧随英国,相继放弃了金本位制,并争相使自己本国的货币贬值。出乎意料的是,因为英国放弃金本位制,摩根财团也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
有很长一段时间,杰克·摩根是一个半退休的名义总裁,而拉蒙特主管一切日常事务。美联社在伦敦采访杰克·摩根,他拍手欢迎英国脱离金本位制的做法,因为当初英国回归金本位制是正确的,但是为自己对黄金的汇率定的过高,所以造成了很多困难。
当摩根财团的一把手拉蒙特在纽约读到这条消息时,他简直如遭雷劈一般——因为就在杰克·摩根接受采访时,摩根财团动员了100多家英国和美国银行,共同采取行动来捍卫金本位制。
自两位主要合伙人联合起来向杰克·摩根挑战,发出了一封内部告诫信。以后,摩根家族在公司的绝对统治地位一去不复返。从那时起,摩根家族在摩根财团内的影响力江河日下,最终彻底消亡。
六、新政苦难
在「罗斯福新政」年代,摩根等华尔街巨头受到了强大的政治攻击。政府怀疑银行家们集中了过多无人监管的权力(垄断金融、垄断大型工业、介入国内政治及影响美国外交政策)。事实上,决定美国「基准利率」的,不是白宫,而是摩根财团。
新政立法者的无情攻击,让「摩根交响曲」陷入了一长段非常低迷悲伤的主旋律。杰克·摩根和几位主要合伙人曾一度陷入一个长达数年的听证会而无瑕他顾。在《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诞生之前的听证会上,摩根财团终于被挖出一件丑闻——即「内部股票」丑闻。
一直以来,摩根财团是一个由金融家、工业家、富有的贵族和家族,组成的庞大关系网络,或者说,是一个具有巨大财富、权力和社会能量的上流社会阶层组成的「门阀俱乐部」。
作为很多股票证券的主承销商,摩根银行的正常业务就是拿到首次发行的股票,然后通过自己建立的人脉网络和多达1200个分销渠道进行分销。
在经济危机的时候,股票可不是什么好东西,经常会砸在自己手上,所以很多股票是很有风险,是被推销出去的。但是在股市充满人气的时候,情况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甚至在合伙人自己都没有发现的情况下,摩根犯了一件重大违规事件。在当时股市从经济危机中开始反弹的时候,有很多股票一开始的价格就被炒得很高。例如将以25美元发行的美国通用汽车,其实市场上对这些股票的预期价格是33美元。
所以很多摩根的合作伙伴甚至没有真正买进这些股票,只是在内部承购单上签个名,然后一转手,就可以没有任何风险的赚到一大笔钱。随着热门股票的紧俏,摩根的合伙人不知不觉中把分配这些「热门股票」当成是一种特权,是给关键客户的一种额外的照顾和福报。
等到政府的检察官从摩根厚厚的卷宗资料里找到相关材料的检控材料的时候,摩根的合伙人们才发现他们把这种其实是违规的「内部认购」,广泛地当成一种商业工具在使用。
1933年,针对摩根财团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即「1933年银行法案」出台。为了遵循《1933银行法案》,摩根财团分拆成四个部分:JP摩根银行(商业性银行),摩根担保信托银行、摩根斯坦利(证券和投资),还有在伦敦的,有强大英国业务的摩根建富四家公司。
1935年9月5日下午4时,也就是杰克·摩根68岁生日前夕,摩根财团正式分家了。几位头号合伙人拉蒙特、惠特尼和斯坦利站在合伙人狭长的屋子尽头的壁炉边,墙上挂着皮尔庞特的油画肖像,他们向20多名记者宣布摩根债券部的几个人将出来组建摩根士丹利。
1935年9月16日,摩根士丹利在华尔街2号开业了,距华尔街23号仅有约100码之遥。
七、高贵的摩根斯坦利王子
奇怪的是,摩根士丹利(后世被华尔街称为「大摩」)的诞生似乎让整个摩根财团精神大振。
成立第一年,从JP摩根介绍过来的生意就几乎挤破了华尔街2号摩根斯坦利的门槛,以至于摩根斯坦利的合伙人经常要求客户晚一个星期再过来洽谈业务。1935年的生意出乎意料的繁荣,证券承销量翻了四番。在开业的第一年里,摩根士丹利令人咋舌地接手了10亿美元发行业务,席卷了华尔街四分之一的市场。
摩根财力的长子-JP摩根这家商业银行反而衰弱下去。在1950年,JP摩根重新并购了摩根担保银行之后,在美国银行业的排名才回到他应该呆的地方。通过与担保银行合并,摩根财团夺回了其世界第一大批发业务银行的地位。存款猛增到40亿美元,其规模继第一国民城市(后来的花旗)、大通曼哈顿银行和美洲银行之后,居第四位。但摩根的公司实力不止这些,它拥有的公司账户数量无人能及,1万个账户中有97个开户公司属于美国百家最大的公司。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这家新合并的银行每年发放的公司贷款高于其后5家银行贷款量的总和。
当摩根担保银行的全体人员回到装修一新的JP摩根老办公室,华尔街23号的时候,这个建筑物的内装饰已经反映出银行业的一个崭新时代。
所有的东西都对客户开放:玻璃及大理石的围栏已拆去。嵌皮面的光滑的红木写字台已经取代了带有隐藏分类格的象征特色的拉盖办公桌。只有在德国和奥地利旧式宫殿里才能看到的一个巨大的路易十五枝形吊灯,使整个大厅光彩熠熠;原来马赛克的镶板面已覆盖上苹果绿的织物。尽管仍旧富丽堂皇,但已往的神秘感已经荡然无存。变化最大的要数交易厅,过去它意味着整个商业银行,现今只是银行的一个豪华接待室。
在1960年代,绵延数百年的「关系银行业」最终消亡了。
第一个原因是企业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实力已经远远超过了银行。很多企业开始自己变成银行,开展了一部分银行业务。
第二个原因是,金融市场越来越发达,直接融资渠道越来越多,竞争激烈的银行开始不能排它性的独占实力雄厚的工业和公司客户。传统上,银行业利润丰厚的「贷款存款」(客户贷款后还放在账上让银行免费的使用的存款),也已经消失了。
第三个原因,限止银行扩大规模的的「存款限止」(也就是存贷比例),也被美国的金融行业突破——银行的资金更多来自于发行在金融市场上的短期债券和来自货币市场的资金。摩根财团的业务开始依赖于每天从货币市场融到的80亿到100亿美元债券,而非商人巨贾或者工业大亨或者贵族们的存款。
用现在非常时髦的话来说,企业和银行脱钩了。整个银行业的环境都变了、作战方式都变了,结果就是连银行或者财团本身也都开始进化。
在随后的岁月里,摩根财团的四个主要业务分散各处,各自生长。
拥有几十位爵士头街大人物的英国业务——摩根建富——终于于1989年被德意志银行收购;摩根士丹利也于1997年同添惠合并,成为新的更为庞大的摩根士丹利添惠;但最突出的,是最后J.P.摩根与大通银行合并一事。
2000年9月,大通曼哈顿公司与J.P.摩根公司宣布合并,合并后新公司的名称为摩根大通公司。其投资银行业务仍沿用J.P.摩根品牌,形成了一个自身高达3000多亿美元,并管理7000多亿美元资产的新的庞大的全球性金融机构。这次合并,标志着20世纪30年代分离摩根财团为J.P.摩根与摩根士丹利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废止,也是为顺应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业并购浪潮而做出的主动调整。
八、随时光而不会改变的东西
这本书让我们学会了什么呢?
从大历史观而言,摩根家族的崛起,有两个非常大的时代背景,一个就是全球金融资本从英国和欧洲向美国转移的过程。资本从资本充颖的老欧洲,向非常缺乏资本、但是有着广阔市场和广阔产业空间的新大陆转移。
第二个时代背景,就是金融市场从相当原始到高度发达。金融资本从高度集中在一小批贵族和财阀的手上,到大量掌握在企业、职业经理人和庞大中产群体的巨大转变。金融资本从1850年的非常稀缺和抢手,变成1990的供过于求。
这两股根本性的力量,是这本书展开的舞台和时代背景。摩根家族的各位成员和精力充沛的合伙人,只是这个大舞台上的演员而已。
有意思的是,顺应了大的趋势,不管是摩根财团还是个人,虽然短期内,会有各种艰难困苦,甚至危机不断,但是长期来说,公司一定会进入一个又一个的发展高潮,产生神来之笔。
而如果抱残守缺、守旧不变、不思进取,与时代的洪流脱节,那么尽管顺风顺水,那最后也只能在一片末日的余晖中谢幕。
以下是摘抄的一部分老JPMORAN的金句,是他写给儿子JOHNPIERPONTMORGAN信里的,相信这些老爸写给儿子的肺腑之言,对我们也一定有用。
8.1 关于工作
从现在开始,你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你即将进入这个五光十色的社会大家庭,你将和我一起在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迎接挑战。
有些人不喜欢工作,而有些人急于投入工作中,因为工作可以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于是他们希望通过工作和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我希望你属于他们,更希望你不只继承我们家族富可敌国的财富,而且创造更多。
你要将过去长年努力的成果,运用到竞争残酷的真实社会中去,借以维持你的生计,确保你的地位,然后进行更大的发展。
这就要求从你正式踏入公司的第一天开始,必须每天准时上班,勤恳工作,先在基层磨炼以了解和学习企业运转的某个环节。在工作中,你应该常常接近那些长年为公司发展尽心尽力的同事们,谦虚地吸收他们的经验与管理知识。在学校你学到的理论知识可以给你的工作以指导,但真正的工作要靠实践。在公司的工作过程里,只要你谦虚学习,你就一定能接受到优秀的指导。
8.2 关于贫穷
我认为创造财富才是最光荣和有意义的事。贫穷这个东西并没有任何好处,衣衫褴褛不值得称赞,而且所有贫困的人不能都说成是高风亮节,所有的老板也不全是势利鬼。贫困不但让我们无法满足生活上的需要,无法帮助我们的亲人和朋友离开苦难,而且还剥夺了我们乐善好施的品质。
8.3 关于获得财富
我经历过穷人和富人两种极端的身份,因此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做一个富有的人,当然是比较好,但他们通常会感觉孤独。因为当你拥有大批财产以后,要寻找一位正直、忠诚的朋友,将是非常的困难。
财富有时可以看成幸福的代名词,处理得当的话,你将从金钱上获得莫大的快乐:人一生的喜怒哀乐,几乎都围绕着钱财打转。有了钱,你可以享受世上许多美好的事物,但也因为有了钱,周遭的亲朋好友似乎变得别有企图。获得财富是得还是失?全凭个人的感受来衡量。
8.4 关于创业和企业家精神
JONHBERT对我说:「人们总是一边忙着工作,等到发薪时,一边又会为找寻花钱的场所而到处奔波。假如我们能为他们提供更舒适的服务或改良的产品,我们就会做出一定的事业。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发明金钱的另一种用途。」
他的这些话对我影响很大。事业成功之门是为那些努力提供更好的商品以及服务的人们敞开,即使是件小东西也无所谓。正因为如此,我正式踏入一个「创造财富」的世界—企业界。
企业家(entrepreneur),有着「企图完成什么」的意味,是由法文的「enrte-prendre」演变而来的,在牛津词典中则指明其为「劳动阶层与资本阶层的中介者」。所以,要成为真正的企业家,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意味着要不停地去创造。
8.5 困难才让你的人生充满了意义
当你承担一件困难的任务时,你可以大发牢骚,甚至拒不接受。但是,你也可以说服自己:「纵然是困难的事,我也要接受,并且一旦接受了,我就要把它做得尽善尽美。」
不向困难低头是成为伟人的一个决定性条件,证明这一点并不难,因为,我们可以从伟人传记中清楚地发现,那些伟人绝不会向恶劣的环境低头。他们胸中自有一个导引自己的罗盘,在面临抉择的时候,责任感往往就是帮助他们决定方向的指针。
确实,要禁得起考验,以大无畏的精神面对挑战,拍着胸脯对自己说:「大丈夫当如此!」这样才是一条非常明智的道路。
8.6 关于婚姻
我们家族是做企业的,所以,以经商的想法做比喻:结婚是人一生中最重大的投资。
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幸福婚姻是人生的重要支柱;二、不幸的婚姻所招致的损失将是非常可怕的。为了解决一个不幸的婚姻,经常要牺牲半数的财富,甚至必须支付数年的赡养费,还有就是严重的精神上的伤害。
很多人对待婚姻就采取了谨慎的态度,从此展开幸福的婚姻生活。他们的秘诀是什么?就是在他们的结合中,不仅包含着互敬互谅,还包含了一定要使婚姻生活美满的坚定决心。
一旦婚姻投资得当,你的事业也将随之迅速地达到高峰。我实在无法想象还会有其他事情会有如此的威力,因为再也没有比为了要与一位好妻子配合步调所作的努力更能够提升自己的价值。
后记
读历史,以史明今,才能让我们真正穿越迷茫,做一个迷茫时代的明白的人。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