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what you spend

ckxpress
·
·
IPFS
·

英文裡面有個常用句式,You are what you X。文青相信 You are what you read,在意自己讀、不讀甚麼書,也透過看人讀甚麼書,推演對方性格;時裝設計師會說 You are what you wear;食評家會強調,You are what you eat。那個 X,就是群體最重視的東西。

談完英文談中文。略懂普通話都知道,粵語說的「銀行戶口」,普通話叫「銀行賬號」。戶口這個詞在普通話也流行,但指的是戶籍,即在哪裡出生或者居住,隸屬哪個行政區管理。如果港人跑去大陸或台灣的銀行說要開「戶口」,很容易閙笑話。

戶口在華語指個人身份,而粵語中卻解作銀行賬號,或多或少反映這個群體最重視的正是資產,簡單點說就是,錢。You are what you spend,你能動用甚麼資產,代表你是誰。與其說我在批評港人現實,不如說我在誇讚粵語精妙。不是港人才認為錢最能反映身份,而是粵語才會如此運用。

身份很虛幻,資產很實在。單純討論身份,「我是誰」這個哲學問題,一般人會覺得高大空,除了煩惱的維特和無間殖民的港人會因此迷茫,常人很少思考自己是誰。但有多少資產,可花多少錢,卻是清晰的賬目,具體非常,常人很少不在意這個問題。

看到這裡或許有人嫌我本末倒置,認為事實是證明自己身份,就能動用名下的資產。怎樣理解都沒所謂,總之,你要證明自己的身份,最主要是因為要證明持有資產及相應使用權,身份跟資產密不可分。

最近流行續領 BNO,聽說有人要因此找回咸豐年的「出世紙」。證明個人身份,我們習慣的方式是簽名、蓋章,不夠嚴謹的話,會使用身份證、護照或其他政府部門發的證件。無間道的經典天台劇情中,梁朝偉說「我係差人」,劉德華回「邊個知呀?」,皆因劉德華已經改掉數據庫紀錄。身份,不過是 bits,只要掌握權限的人指頭一動,差人身份可以馬上消失,反過來局外人可以一鍵變差人。掌握所有人的戶口紀錄,亦即是對所有人的資產予取予攜。政府的宣傳當然會說這樣能打擊罪犯,但假如政府就是最大威權,甚至最大罪犯,顯然人民只能自求多福。

《無間道》

不想這樣,可以怎樣?不需要想得很科幻,反過來,可以想像古代沒有數據庫、山高皇帝遠時,個人如何證明自我身份?找親戚朋友鄰居當證人。在現代互聯網的語境,這叫 social proof,社群證明。先前在《五分鐘開離地戶口》介紹的 Argent,就是利用這個簡單原理,讓用戶指定守護者 guardians,一方面在丟失手機的時候由 guardians 按鍵暫停賬號,另一方面在適當時候重新激活賬號。

換言之,不同於當代社會體系的基本假設,個人必須以政府發的證件證明身份,Argent 透過守護者的機制實現了「自我主權身份」,self sovereign identity。嫌這個說法太學術的話,這樣理解就好:一個人可以不需要靠任何政府和組織,「自己證明自己是自己」。

談到這裡,「離地戶口」意味著甚麼,就多了一層重要解讀。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ckxpress地球人。人文為體,科技為用。 創業者。LikeCoin、DHK dao 發起人。 創作者。逢週四刊出《區塊鏈社會學》週報,文章全數收錄於 ckxpress.com。 沒有固定手機號碼,但一封電郵就能輕鬆聯繫上—— kin@ckxpress.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新書出爐:《每天買一百元比特幣——我的定額定投四年戰績實錄》

像我這樣的一個漂流大叔——漂流教室記趣

2025 年十大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