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文化之於我:一種更為自主的生活方式

陶樂思
·
(修改过)
·
IPFS
·

一連寫了兩篇「創客」文化的文章。第一篇宏觀地介紹創客文化的起源與發展;第二篇介紹創客文化在香港這片特定土地上,長成了什麼樣子。今天把鏡頭拉德更微觀,說說創客文化對我自己的意義。

我的人生上下半場是以2012年為分水嶺。哪一年,我因工作壓力患上了抑鬱症,開始了長達兩年的休息時間。在此之前,我的人生只有工作,看不見工作以外的其他領域。即使看見,也因工作佔去了所有的時間而無暇探索。在漫長的病假期間,我開始了DIY。透過DIY,我重建了自信與自我價值。也更有勇氣探索正職工作以外的各種可能性。我在DIY這個領域的得着可以下列幾方面闡釋。

首先,DIY降低了我對金錢的倚賴,且更自信我能更小程度倚賴金錢。這並非只是直觀地說省錢。雖然DIY確實在某程度上是省了錢。但省錢並非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擺脫對金錢的絕對倚賴。生活在都市,我們不論要貨品還是服務,都能用金錢解決。好處是省時方便,但習以為常之後,人就會相信金錢萬能,甚至甘心被它支配。但倘若學會自己動手,我們就能在樣樣用錢買以外,看到多一個選擇:不買我也能自己做出來。雖然這樣不會使人完全脫離金錢,但不可否認的,也能看見除了倚賴金錢解決所有問題以外,還有其他選擇與可能性。

就以我在這十年來自己做麵包為例,最直觀的除了自己做麵包比起買麵包差不多便宜一半以外,我也會很自然地發展出一套自我鼓勵話語:家附近沒麵包店不要緊;市售麵包沒有符合自己口味或健康要求的產品也不要緊,就自己做吧!做到符合自己要求為止。這樣一來,生活的能動性不就增加了?

除此以外,DIY也間接增進了我對自然科學、化學與物理的知識。由於對烘焙麵包和蛋糕有興趣,在學習做麵包和蛋糕的過程中,我不只找食譜照著做,也會到處爬文,了解烘烤原理,酵母菌特性以及牠們在麵團中的作用,適合酵母生長的環境,各類膨脹劑如泡打粉、小蘇打各自不同的成份以及適合做的高點等。從自己有興趣的領域出發,原來也能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領域呢!

「創客」文化的核心精神就是自己動手實作。而創客文化對社會、對個人,也能產生不同的意義。對我而言,它帶給我更多自信與自主,也能令我這個文科背景的人,把知識領域伸展至自然科學、物理等領域。DIY的省錢效果對我而言只是副作用。過程中得到的滿足感、自信與勇氣,則是金錢無法買到的。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陶樂思社工系學士。現職行政人員。業餘寫作。喜愛自學。寫作領域涵蓋觀點、社會科學、歷史知識、寓言短篇等。Github: https://github.com/Dorothy1984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想告別窮忙生活嗎?那就不要錯過《Hea富生意學》了

《暢玩一人公司》對創作型創業者的五個啟發

閱讀從0開始的獲利模式》,在創造個人生涯上的五個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