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聊書|區塊鏈社會學:金錢、媒體與民主的再想像
第一次聽到《區塊鏈社會學》是今年初在區塊勢Podcast節目中,說實在的,收聽當下真有種腦洞大開的感受,為什麼呢?過去,我對於區塊鏈的認識大多落在投資獲利的狹小範圍、或是比較專業的技術領域,至於應用在媒體、民主等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其他領域,我卻從來沒有想像過,這真的非常新鮮!
這本書的作者是高重建,我想基本上會在這邊看文章的讀者,應該不至於不認識他(哈)。相信只要是拜讀過這本大作的讀者,對於他的遠見都會感到相當欽佩。
在本書中(甚至是在區塊鏈的國度裡),他就像一位勇敢、有智慧、有理想的領路人,用極具邏輯性卻又不失溫度的文字,協助讀者跨過區塊鏈重重障礙,直達核心中樞。用人話講區塊鏈,就是這本書的特色,這本書簡直就是眾多區塊鏈小白的福音啊!
區塊鏈的核心究竟是什麼呢?看看作者一句話講明白:
全世界都能查到卻沒人能篡改,可以用作數位訊息防偽的信任機器
這裡,我們似乎可以隱約知道,為什麼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會跟民主沾上關係了。民主包容不同聲音,不會去試圖改變、掩蓋已經發生過的事實,而不可篡改性正好符合這樣的需求。
一旦修改會留下清楚的紀錄,而且沒有任何一個人、一個機構、一個政權可以隨心所欲地修改,要修改必須經過一套共識機制。寫入區塊鏈的訊息就是區塊鏈世界發生過的事情,恆常而不可毀滅,連區塊鏈的發明者本身也不能抹掉。
有人會把不可篡改與不可修改混淆,有個常聽到關於不要動怒的寓言故事能幫助釐清:父親為了教導兒子控制脾氣,告誡他每當生氣時就往樹木上釘一根釘子,等氣消了再把釘子拔除,過些時日,兒子發現樹木上的釘子數量雖然明顯變少,但釘痕已無法復原,這跟在區塊鏈的世界裡,沒有人可以抹去紀錄是一樣的道理,權力跟財富在這面前都如無用之物。
上面提到共識機制,也是區塊鏈中的關鍵元素,但要如何再去中心化的世界當中,讓參與者在沒有信任基礎(本書稱為無信任)的狀況下達成共識呢?為了讓所有參與者可以遵循一套公平的模式去核實、驗證每一個區塊的紀錄,依靠工作量證明(POW,Proof of Work,比特幣採用),或更進一步的權益證明(POS,Proof of Stake,以太坊採用)。
以工作量證明為例,每一個區塊的答案需要耗費大量電力運算才能求出,最先求出答案的參與者廣播聲明求得解答後,由其他參與者共同驗證,但因為有耗費電力能源的缺點,所以在權益證明中,改良了這項缺點,不以算力比拼,而是改以加密貨幣來作為智能合約中的抵押物,基於人性不會作惡冒著失去抵押代幣的風險,賞罰分明的清楚劃分讓區塊鏈得以朝向正確的方向前進。
以上大致說明完區塊鏈的關鍵特性,接著要分享已經開始陸續落地應用的區塊鏈技術,將如何加速民主的發展。
- 將新聞「上鍊」,終結假新聞
《紐約時報》聯手科技巨企IBM推出新聞源頭專案(The News Provenance Project)的概念證明,把新聞圖片的元資料(metadata)如拍攝時間、位置等寫入區塊鏈,並於顯示介面加入元資料,提高照片源頭的可信性,同時也拉高改圖轉發的取信難度。
在媒體界裡,區塊鏈已經出現相關應用,為新聞的真實性把關,畢竟,沒有人願意整天被假新聞轟炸,而其實在創作的世界裡,抄襲、盜用的狀況也不少見,甚至也曾爆出知名小說作家被挖出作品抄襲後輩新秀後跳出來道歉;另外,網路上充斥大量內容農場的資訊,這些文章包含有許多似是而非的言論,不查者很容易被誤導,更嚴重甚至會成功帶歪風向,危及國安。這些問題過去可能都很難防範,但在融入區塊鏈技術後,這些問題都能更清楚被公開放在放大鏡底下檢視,也比較不會出現模糊的灰色地帶。
- 鼓勵開放,保障原創
LikeCoin跟產業聯手制訂出ISCN(International Standard Content Number,國際標準內容號碼)標準,相對於ISBN(國際標準書號)為每本書分配唯一碼,ISCN配合現代內容傳播方式,為更小單位的每篇文章、每張照片分配唯一碼,再附帶一連串比如作者、日期、地址、授權方式、內容指紋等元資料,一併寫在區塊鏈。
高重建在書中提及,ISCN 的核心是透過版權索引,製造共識,促進協作。當足夠多的作品清楚標識版權且能輕易搜尋,就能衍生出更多、更深刻的二次創作,這完全與數位版權管理技術(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DRM)基於不想讓讀者「偷取」作品內容的封閉心態大相徑庭。
在過去,二次創作也很容易跟抄襲相提並論,而在ISCN的逐漸廣泛運用後,我們將可以溯及二創中每一個關連原創的文章及圖片,Likecoin再以合理的比例分配給所有關聯的創作者,這對於鼓勵開放創作生態將產生更大的助益。
- 讚賞公民共和國,實現真民主
物理世界有距離有疆界,歐洲各國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尚且能夠成立聯盟,貫穿各國的,是幾千年的文化底蘊與共同命運。借鑒歐盟,定位公民媒體共同體的讚賞公民共和國,Republic of Liker Land,於2019年11月15日正式在區塊鏈成立。 截至 2020年5月,讚賞公民共和國有1000多個成員媒體,各自保有品牌、網站、編採方針等各項主權,只在基礎議題上謀求共識,未來議題包括定奪與處理假訊息、應對內容農場、回饋內容機制等等。 共和國的共同「貨幣」為讚賞幣LikeCoin通證,但有別於歐元,各成員媒體同時使用各種貨幣,而以LikeCoin作為共同體的價值載體和投票權。
國家是否一定要由同一民族、居住在同一個疆域內才可以算是呢?本書就特別提到,地球形成時本來就沒有畫分疆界,所以這也是作者自稱為地球人而不是香港人的原因。
現實民主國家有修憲程序,讚賞公民共和國同樣也有,如何運作呢?上面提到,LikeCoin就是每一位公民的籌碼,亦可以作為選票,當新的議案被提出,就會陸續進入抵押期(類似保證金概念)、投票階段(分為贊成、反對、強烈反對,若超過三分之一投下強烈反對,顯示提案為惡意,將沒收保證金)。
後記
《區塊鏈社會學》特別令我喜歡的部分是從社會學的角度切入區塊鏈議題。這讓我聯想到,在《我所看待自由與未來》也提到「科技要輔助人類,而不是讓人類去適應科技,並且科技的發展要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同理心與共感的時刻上」,我想這恰恰說明科技的發展就是一把雙面刃,隨著使用的人用什麼心態去操作,也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良善的人會選擇用來提昇人類的生活,極權主義者更可能偏向運用科技來強化自己手中權力。
另外,這樣的切入點還有一個好處:磨合互不兩讓的傳統金融市場派跟區塊鏈新興市場派。自從加密貨幣市場興起後,投資市場好像就出現摩西分紅海的奇觀,傳統金融市場派死命擁護經過更長時間驗證過的股票市場,對於區塊鏈市場可說是不屑一顧(好在近幾年狀況有逐漸趨緩),而區塊鏈新興市場派則更看好區塊鏈無窮潛力,有時幾天內動輒數十、甚至百倍的漲幅(以及跌幅),讓他們對於傳統金融市場那一年頂多幾十%的利潤根本看不上眼。
當然,也有少數具備資產配置概念的聰明人會兩邊都放(懂投資),但終究是少數啦。不過,我確實相信,當原本互相抵觸的雙方都開始有人翻開這本書,勢必會產生化學變化:傳統金融市場派拒絕了解的封閉心態會逐漸開放,而希望靠加密幣翻身成為暴發戶的人也會用更深度的視角看待自己所投資的是什麼樣的市場。
重視實作是這本書的另一個特色,每一章節的後面都附有習學工作坊,裡頭作者會手把手帶你一窺區塊鏈的堂奧,這呼應了作者提到先投入再反過來學基本功,學習成效會出乎意料的好。我特別認同這個觀點,因為當初自己會開始想涉略區塊鏈領域,正是從小額投資加密貨幣使然。
去年九月,在資深幣友D.C.加密客分享加密貨幣及區塊鏈的發展潛力後,我自己又稍微做了一點功課,便決定開始在幣安交易所做小額投資,經過了三個多月完全沒盯盤的日子後,抱持著不要讓帳戶太久沒登入要重設密碼心態再登入帳戶一看,真不得了,資產竟然漲三倍!這是啟發我想更多學習相關知識的動力,所以才會有機會接觸到這本好書。我深刻體會到,當學習是有強烈目的性的時候,學習成效比起漫無目的的學習真的高出太多了!
關於區塊鏈在民主的運用,對於充分享有民主果實的台灣人可能很好理解,但對許多連投票權利都沒有的國家來說,這是一種難以想像的事情。許多國家的走向是少數統治階層在左右,甚至就連民主的西方國家,也有許多是走代議政治,一人一票票票等值根本就是天方夜譚。而在讚賞公民共和國裡,只要是被認可為其中的公民,無論來自是哪個國家、種族、性別等,都不影響手中握有LikeCoin的效力,實現真正完全的民主,不得不說是相當偉大的發明。
最後再分享一個小秘密,原本我是在其他寫作平台分享文章,後來是因為看到這本書後,深受作者創造Likecoin的願景感動,才轉來這邊耕耘,希望渺小的自己加入後,能成為馬特市中眾多繁星的一顆小星星,持續閃爍。
《區塊鏈社會學》確實帶我看見不一樣的未來,我也很期待再經過二十年後,區塊鏈的發展會到什麼地步,以及為人類帶來哪些改變。或許,區塊鏈市場機制的發展尚不成熟,也會遭遇四面八方的質疑跟考驗,但事實證明,區塊鏈的反脆弱性是前所未有的強大,過去每一次的打擊、不相信,都讓近乎崩盤的市場越發興盛,漲幅甚至年年達到前所未有的高點,因此,越來越多書籍、媒體參與討論、甚至連學校、城市、國家都開始認定這個市場,開設相關科系、以加密貨幣作為國家的法幣。
帶動這市場興盛的,或許有部分是對於更好生活追求而驅動的,但更不能被遺忘的是,其所根基的區塊鏈底層技術,是讓人類能更進入下一個科技階段的關鍵資源。因此,我認為即便你可能對於區塊鏈感到很陌生、覺得很複雜、甚至有些負面印象,我仍推薦你可以空出時間,稍微翻閱這本書,或許會意外發現:區塊鏈構築的世界新樣貌,遠超乎你我的想像!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