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心得]基隆港週邊歷史文化資產點—基隆時空漫遊指南
基隆在文化部大力支持下實行「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全面進行地方文化資產潛力點的盤點、修復、保存、活化,在此大框架下延續過去歷史意涵及在地社區議題,以基隆各歷史場景故事結合藝術裝置策展,再現地方歷史文化並活絡觀光,並推出城市文化觀光新品牌—「基隆時空漫遊指南」,使遊客可以在城市之中了解城市記憶與感受歷史厚度。
「基隆時空漫遊指南」是以散佈在基隆要塞司令部官邸、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和平島考古遺址、和平島渡船頭、正濱漁會大樓、基隆燈塔附近,共9 件藝術裝置結合歷史場景,引導旅客踏足基隆港東西岸的重要歷史場域。
場域1: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沙灣Villa(期間限定)
台灣首座海水浴場是基隆的大沙灣海水浴場,開設於孤拔濱(クールベー濱),為清法戰爭法軍登陸的歷史地點,日治時期此地從軍事要塞逐漸轉化為休憩場所,吸引絡繹不絕的遊客前來遊玩。位於海岸邊的眷舍,在當時一開門便望向海邊沙灣,類似今日「海景第一排」的舒適愜意建築。
- 「沙。時間」
「沙。時間」擷取「沙灣、時間、空間」的意涵,呼應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佇立於大沙灣海水浴場旁,見證海水浴場空間的轉變。沙時間反映著輕鬆地在沙灣空間消磨時光,享受美好的意涵。本裝置特別於室內打造沙灘場景,並搭配時空漫遊指南聲音地景的創作,期待觀者能在此傳統建築中,用眼睛、聲音、身體感受過去大沙灣海水浴場的氛圍。
- 海浴走廊
「海浴走廊」則運用要塞司令部官邸的「緣側」(日式建外緣門廊空間)打造了數個沙盒裝置,裝置使用迴盪的沙擺,讓民眾可以進行沙畫體驗,描繪心中的沙灘意象。沙盒也運用綠意植栽,做出與沙灣場景呼應的沙岸樣貌布局,讓人感受空間裡的閒適,也享受山海的自然與美好。
- 與浪之間
「與浪之間」是以隨風飄逸的藍色細線簾,象徵海浪溫柔拍打沙岸的節奏,踏上佈滿白沙的步道,風中傳來清透風鈴聲,彷彿進入時空隧道,回到大灣海水浴場的黃金年代,感受人們夏日在海邊嬉戲的愉悅風情。
場域2:基隆要塞司令部官邸
- 捎一只金黃歲月的明信片
紙雕藝術家成若涵以紙雕為創作手法,運用金屬材質打造立體裝置,以明信片造型透過紙雕手法呈現,呼應地區曾經作為大沙灣海水浴場的記憶。作品右下角的「要塞司令部許可章」則是為呼應當時因軍事區域管制規範,任何書信往來都必須經過「要塞司令部」許可的軍事記憶。
一張張蓋上許可印章的明信片,訴說著時代寫下的快樂園。曾在午後的沙灘上被蚊子叮醒,享在金黃的陽光下買涼水解熱,愛在寧靜的海水中給魚群包圍。沙灘、海水、快樂園,他們用黃金年華,在金黃沙灣,一起寫下曾經的大沙灣海水浴場歲月風光。
場域3:正濱舊漁會大樓公車站
- 魚市熱炒料亭
正濱漁會大樓(舊台北州水產廳)前方公車亭設置的「魚市熱炒料亭」是建築插畫家Nuomi所設計,呼應正濱漁會大樓過去因應基隆築港工程而衍伸許多公共設施,也是台灣漁業養殖現代化的起點。
藝術家基於對於漁業衍生空間的想像,運用放大版立體卡片結合快閃店(pop up shop)手法呈現,化身貓咪形象的老闆,運用摺紙法寶在此開設結合漁舖子的熱炒料亭,未來貓老闆可以將把店舖「折」起來,隨機pop up,尋找下一個開店地點。
場域4:和平島渡船頭
- 幸福水路方舟
和平島和平橋畔的福德宮,清代舊稱社頭土地公廟,廟埕是一處渡船頭。早期還尚未有和平橋連通和平島和台灣本島時,從基隆到和平島唯一的交通途徑便是透過船隻,渡船頭也成為以水路抵達和平島的第一站。
裝置呼應渡船頭之水路入口意象打造幸福水路方舟,串連社區與渡船頭的人文動脈,象徵和平島作為台灣迎向世界的入口,將繼續擁抱海洋,迎向國際。
場域5:和平島諸聖教堂考古遺址
- 層層疊疊的記憶
1626年西班牙占領和平島,在島上建造聖薩爾瓦多城,是當時東南亞最大的歐洲城堡,也是西班牙帝國最遠的殖民地。1642年荷蘭驅逐西班牙之役,是台灣發生的第一場國際戰爭,和平島也是天主教最早在台灣傳教的所在。現正開挖中的和平島考古遺跡,埋藏了許多過去人們生活痕跡。
裝置以結構造型呼應考古遺址一層層堆疊的樣貌,現在的我們位於地表最上層,往下延伸的每一層土地和地質構造,都靜靜地訴說著過去的歷史,乘載著層層疊疊的記憶。
- 遠洋的印記
遠洋的印記由視覺傳達設計師陳普操刀,在諸聖教堂考古遺址對面台船大樓外設置具大的充氣黑青魟魚裝置。選擇魟魚作為形象,是因魟魚廣泛分布於西班牙人世界貿易的航線,從中南美洲、南太平洋到亞洲地區都有牠的蹤跡。
根據西班牙學者研究,16世紀大航海時代的和平島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齊聚五大洲居民的島嶼。考古現場所挖掘出的卡拉瓦卡十字架,便是是隨著當時天主教傳教士自遠洋世界到了各大洲的土地的最佳證據。
黑青魟魚裝置結合這兩個符號,透過數隻魟魚呈現和平島的四個歷史時期。馬賽人所駕駛的雙邊駕艇代表史前時期,而卡拉瓦卡十字架代表西班牙時期,工業船造型代表造船工業興起的日治時期,最後由游泳圈符號代表開放水上旅遊的現代。期待透過這些符號連結讓觀眾認識和平島歷史,並回憶起那段豐富以及國際化的文化記憶。
場域6:基隆燈塔
- 望港
日治時期,日人為了強化與日本的連結,選擇具天然港口且位置靠近日本的基隆,進行全台第一個現代化港口計劃。基隆因築港工程,搖身變成港口都市,隨著每期的工程進展,來台從事工程的日本技師和工作人員,多居住在西岸的仙洞町和昭和町,形成築港職人聚落。
以遠望的望遠鏡作為發想概念,透過西岸望向基隆港外的角度,象徵基隆自古以來具有的航海冒險精神。望遠鏡造型同時也像傳聲筒,邀請民眾透過耳朵傾聽及眼睛觀望,認識基隆築港工程的歷史記憶。
來一趟時空和食空漫遊
「基隆時空漫遊指南」設置Line互動頁面,每到一處藝術裝置打卡,就會有與該地點相關的歷史人物線上互動進行文史背景解說,民眾累積指定數量以上打卡紀錄,在基隆旅遊服務中心可以兌換紀念禮。
特意選在十月後才兌領期間限定的「基隆食空漫遊指南食譜手冊」,內容是集結基隆在地食材認識與小吃尋寶地圖、 基隆代表食物歷史淵源專題企劃(吉古拉、營養三明治、沙茶炒麵)、3位知名生活料理人的特製食譜,是一本的基隆美食指引手冊。
吃飯皇帝大,基隆的巷弄美食也是長久以來被嚴重低估的強大戰力,希望藉此除了讓人們可以走近基隆,也可以深入巷弄更認識基隆的食力也是不容小覷的。(笑)
註:藝術裝置物件解說部份節錄自基隆時空漫遊指南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