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線的懶人料理/食物的原味,健康蔬果盤
不知道從幾歲開始,我就開始不太挑食,除了菜肉比重偏向肉外,我幾乎沒有不吃的東西,含蓋很多人不吃的薑、蔥、蒜,以及萬惡香菜或芹菜,我完全不拒絕,青、黃、紅(甜)椒更是可以不用調味我就能吃,連同小時候挑食的所有食材:茄子、小黃瓜*、苦瓜⋯⋯在長成大人以後,就再也沒挑著說:「我不吃!」*唯獨小黃瓜我不吃絲,也不知道為什麼!
開始從母親手上拿回一些「食物主導權」後,我更是發現自己對食物本身的味道幾乎不排斥(除了苦瓜太苦要處理一下、不太能吃辣)連小時候完全不碰的小黃瓜,我都可以直接拿來啃,才發現咬下口的那一瞬是那麼多水美味!
漸漸地,我的食物料理法則沒那麼多調味料,可能只需要少少的鹽來提味,而不能完全蓋過食物本身的味道。例如:青菜類裡有許多它們本身就有的味道,像是菠菜有它特有的澀味、皇宮菜則有一股「土味」且帶點黏膩感,而另外像是雨天才會有的過貓也是嚼起來會有帶點黏性的濕潤感,都是我很喜歡的青菜。
其餘就味道來說,我沒有特別挑剔,但喜歡口感要保留一些脆度的煮法(年紀大的人牙口不好會特別把青菜煮得較為軟爛)若特別多加什麼食材去提味或加太多的人工調味料,我更喜歡它們本身的味道。
據一些運動健身頻道的分析,大部分時候我們吃的食物都有大量的調味料,會使我們的身體記憶那些味道,便很容易對於食物本身的味道感到「無味」或是「那是什麼怪味!」所以很容易攝取太多加工的成分,導致身體需要負擔太多人體原先不需要的代謝,然後口味越來越重,就無法吃回最原始的食物味。
小的時候我有某種固執,我不吃姊姊與母親吃的食物(我跟父親比較親,分邊分國的幼稚XDDD)但母親好像也沒有特別因為我不吃就不煮(母親威嚴,容不得你挑食,不吃你就餓死)她照樣煮來我不吃的茄子、苦瓜、醃小黃瓜,火鍋依然大量大量買著茼蒿和堆積如山的蔬菜,以及動不動放辣、每樣菜都有薑、蔥、蒜,最可怕的是至今香菜便宜時,家裡的那道湯品,常不知道誰才是主角,我老懷疑我是在喝香菜湯(但我並不討厭,照吃無誤)
等我開始自己下廚後,我才在我的煮食裡去變動食材調味、作法,找到自己可以且喜歡的方式,才發現:「媽啊!妳幹嘛那樣煮,這樣煮很好吃啊!」但你真心問我「怎麼煮」是好吃的?我會說:「食物它們本身都是好吃的。」越是當季的口感越好!「味道」可能是大多數人自以為「我不喜歡」的原因,但很多時候可以試著去找到「口感」從食物的烹調方式、時間去拿捏。
例如我第一次感覺茄子好吃是因為開過餐館的大姨用炸的讓我吃進茄子的口感,外酥內軟的炸物,對一個小孩來說真是人間美味,之後我就再也不排斥茄子,連那種色澤不好看的我都不挑剔。但我學不會做好吃的茄子料理。
而黃紅甜椒吃的是它們的脆度和甜味,煮軟了就不好吃了。若是不愛青椒本身的味道,也有人會加豆䜴去調味,使青椒味不那麼重。再談起很多人也不吃青花椰菜,它也不能調理得太過頭,要維持在一定的脆度,就會有很好的口感。
那麼,萬惡的香菜呢?我也不曉得我怎麼會不討厭它。它幾乎就是我出生就吃的東西。母親給了就吃,萬一哪日她煮湯沒放,我還會問她:香菜現在很貴嗎?
後來發現自己非常喜歡食物原來的味道,就經常吃生的蔬菜(可以生吃的),於是常被問:你是在減肥喔?(坦白說我就算天天這樣吃,也沒瘦過XDDDDD,真心熱愛這些食物的口感和味道)
一盤生菜沙拉我覺得最難處理的是青花椰菜,懶一點的不用去表層的皮,有時間我會把它削掉,而美生菜、黃紅椒都是洗洗切切就能吃(你不喜歡黃紅椒這兩樣又要顏色好看就換燙過的玉米筍和蕃茄或是黃紅小蕃茄),如果還有蘿蔓也可以買回來搭配,若要吃點蛋白質就放個魚、蝦、雞肉、水煮蛋,要吃點澱粉就馬鈴薯放到電鍋蒸熟切塊也可以(地瓜、南瓜都很好。都是蒸了就能吃的。)
要是覺得這樣擺放沒味道,就加點胡麻醬,或是加點果醋就很好吃了。
因為一個人吃,所以通常食材一買就吃兩三天到一週了。
食材份量:
美生菜兩到三葉(越裡面的可以用越多葉)、紅黃椒各四分之一顆、青花椰菜四五小朵(燙過)、小黃瓜半根(我有先用柚子醬醃過,新買的醬,新的作法試試。)、小蕃茄五到十顆切半(不用切也可以,假掰擺盤)袋裝菇四分之一顆(燙過,什麼菇都可以)玉米筍四條(燙過)豬肉片一片(燙過,可換任何魚片、雞肉、蝦,或是煎個牛排也行。)
時間應該不用20分鐘。健康滿分。(今天來不及加南瓜呢。也忘記加蛋了,貴貴。)
圖:20220311午餐,Canon EOSM2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