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七日書之雜感與建議
第二期七日書活動又開跑了,喜見許多馬友報名準備加入撰寫的行列,慵懶的我則遲疑是否該加入爭取那難得又有價值的獎勵,以提振寫作士氣。
我喜歡七日書活動。
一者,七日書的題目有很多創想,天馬行空,任人翱翔又可發人深省。書寫時,掏心挖肺,一旦完成,如甘露灌頂。
再者,七日書對有惰性又不服輸的我是最好的激勵。寫得好不好是一回事,起碼這七天,天天寫,且堅持到底。
此外,七日書讓我認識一些新作者,讀到許多好文章,這些文章也許單日看不太出究竟,七日之後,則累積莫大的能量。
不過,撰寫七日書也有些困境及感觸。
第一、自由書寫(Free writing)得在20-30分鐘之內完成,不必考量文法修辭,不修改也不批判,對有潔癖的我而言非常痛苦。再者,七日書的題目又深又廣,有時很難意會,需要時間思考才能完整表達,因此,限時完成造成寫作的壓力(寫作本是一種樂趣)。
第二、題目隱晦,有幾天題意相近,以至於書寫內容如出一轍,缺乏新意。也許自己被研究書寫所制約,要求命題、定義、結構、格式及文字等的精準及嚴謹,遇到開放性題目時,往往無法跳脫巢臼,在既定範圍內打轉。
第三、七日書活動出現很多新馬友,但,寫完之後就不見蹤跡,就像才認識一位新朋友,相談甚歡,竟突然不告而別,令人扼腕。這現象也發生在Matters的大型獎勵計畫,有些申請人在申請時限或計畫結束後也就消失。希望這只是我的錯覺。
就前面兩點,是我功力不深,得繼續練習及努力。至於第三點,也許Matters可在活動結束後,持續觀察作者的發文動向,亦可比較兩期活動(或爾後的幾期)參加者的異同或發文趨勢,相信Matters的資料庫加上管理者的智慧一定可以做些有效又有助益的分析。
因此,建議Matters可考慮在活動大使、駕駛員之外(或由其兼任)設立數據分析的職務。設定分析議題,定期分析Matters的數據(如包含Discord的資料及其舉辦的活動更好),以做為檢討、推廣或舉辦活動的參考。
就如每天深夜 @新人 及 @Erica 送出的統計日報(或週報),如果仔細分析多日資料,會發現許多作者或文章有關的趨勢,非僅是哪幾篇文章拍手多、留言多或支持多。
學管理的人喜歡用數字說話,比較講究方法、策略及成效,雖較現實又過於理性,但資源有限,如知道雞蛋要怎麼放在籃子裡,而非全放在一個籃子裡或放在有缺損的籃子裡,那麼,也許可以降低未來的危機及風險。
此外,Matters亦可考慮投入更多的資源活絡Matters.Town(七日書即為一例)。畢竟,絕大多數馬友來Matters的目的是寫作,如何留住馬友,激發其寫作動機,才是Matters長存的關鍵及願景,對吧(嗎)?!
相信Matters有它設立既有的包袱,因此,不必在乎「精選」或「熱門」放的是甚麼類型的文章,只要不是濫芋充數即可。然,就一個讀者而言,在乎Matters是否有品質良好的文章及作者,讓人長久釘住不想離開;就一個作者而言,在乎Matters是否有人持續光顧,閱讀文章,讓作者體認存在的價值。
因此,除了介面可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外,Matters 還有一些可努力的方向。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