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陸生」看台灣(一)

V55555
·
·
IPFS
·

其實昨天就看到了@Vi 的這個提問,莫名就有一種衝動。但還是決定讓自己沉澱一下,再來交流這些議題。

一方面,本身Matters這個平台上所匯集的使用者們必然造就此類問題(以及某些爭執);另一方面,作為一名在台就學的「陸生」,這些問題不管我走到哪裡都難免會被問起。

索性就給自己準備一套「標準答案」吧。也算是對自己和台灣結緣的一次回顧,以免老來忘記(?)。因此,本篇並不著墨與回應,更像是零碎的絮語,還請見諒。

  1. 你對臺灣人物質生活水準的認知是什麼?已開發?早已落後對岸?窮鄉僻壤?

首先,我生活和成長在隔海相望的廈門。從小看的《蠟筆小新》、《機器貓》、《老夫子》、《七龍珠》等等都是來自港、台的盜版書和DVD。後來,90年代「小耳朵」的出现,得益於地缘的关系能较容易的看到台灣的電視節目(上次和台灣同學說起我是看東森YOYO長大的人家還不信)。可以說,某種程度上我是浸淫在這樣的媒介環境下的,除了讓我看繁體字毫無障礙外,也塑造了那時我對台灣懵懂的認知。

那時候就覺得,台灣和廈門一樣啊,一樣的口音、一樣的天氣、一樣的騎樓和食物。因為年紀小沒有什麼概念,總覺得「隔海相望」的台灣就和廈門島「隔海相望」的漳州一樣。就,隔壁啊。再吐個槽,那時候某款紙巾的廣告語是:用心○印把海水吸幹,台灣的小朋友就可以過來玩了。現在想想,是想累死哪邊的小朋友?

後來,到了2012年,大三的我有一個機會能到台灣交換半年,是到台北市某私立大學。當時的初衷真的很簡單:出去玩。(昨天《新週刊》公眾號推送的文章很有意思,《交換生也算海歸?我不承認》,其中第一條名目便是:公費交換,還不抓緊時間旅遊?)所以,當時沒有太大壓力的我把週一和週五排開,上三休四,自然就是為了出門走走。另:關於交換生的話題,有機會可以再寫寫,這邊就不叉出去了,不然又繞太遠。因此,抱著「過了這村就沒這店」的想法,半年時間把台灣跑遍了。當然相對是走馬觀花的玩,離島沒去,部落也沒去。

但這種概覽式的遊走,也給了我新的感受。一方面,加深了既有的「一樣啊」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感歎那種發自真心的人情。舉個常被我提到的例子,台北多雨,家中有三四把傘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所以有一次,我把傘落在seven門口的傘架上忘了帶走,也就沒有在意。後來某天出了門才發現沒拿傘,再路過seven的時候下意識的看了眼傘架,欸這不就是我那把傘嗎!居然在這麼多天的人來人往和店家的搬進搬出中,它還在同一個位置。

到最近,2017年,陸聯會發佈的大陸高校名單中,我的碩士學歷得到承認,幾經掙扎選擇到台灣繼續學習。這個掙扎的過程又是另外一段故事,給自己做個標記,以後有機會再說。抱著賭一把的想法,最終幸運的被選上。還是2012年的那所學校,還是熟悉又陌生的台北市。我一直認為自己是「運氣好」,早一年晚一年我都不可能會是現在的我。當然,「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這此台灣的樣貌也不是從前那般了。

為什麼這麼說,其實也是為什麼我決定讓自己沉澱一下的原因,接下來試著從幾個角度來解釋看看。當然,下述的一切都是基於我自身的經驗而已,多少有一定局限性的。

所謂「物質生活」水準,若要相較於整個「對岸」,是無法比較的(字面意思)。畢竟,面積、人口、社會結構、意識形態等等層面上來看,自然和人文都不是一個體量的(字面意思)。不僅是大陸的貧富懸殊差距,各地市的自然資源分配或者不同區域的政治結構組成,確實沒辦法直接對比台灣。所以每次有人問我這個問題,我都不知該如何三言兩語的回答。尤其是,一些大陸在台的同學/老師,總愛嫌棄台灣這裡這裡怎樣,那裡那裡怎樣。表面上一般都在沉默啦,但我內心的真實想法是「啊大陸那裡不嘛是怎樣怎樣?」

具體來說,拿台北市和大陸還在發展中的地方相比,後者拿上海和台南相比,我認為這之中確實是沒辦法直接比較的。台灣有台灣的發達,大陸有大陸的富裕;同樣,台灣有台灣的落寞,大陸也有大陸的貧瘠。但講真的「用愛發電」這關我真的克服不了,屢屢笑場。

因此,從我的角度來說,廈門是「經濟特區」,無法否認在經濟、城建等各個方面的發展速度之快。也導致我確實到南部、東部某些縣市的時候感到了一絲「落後」的感覺。說實話出了台北難免都會有這樣的一種感覺吧,個人觀點。但同時,如果換個角度看,像Benjamin所謂的「城市遊蕩者」(Flâneur)那般,發展那麼快真的好嗎?現在的我回到兒時的記憶場所,已經完全勾勒不出當年的街景線條了。前些日子,外婆時隔多年再度來到廈門,陪她到廈大那,她一丁點都不知道這是哪,完全沒有了方向。是啊,那是我長大的地方,那些我「閉著眼睛都能走」的街道,如今只會把我撞死。曾經的那些街坊鄰里,岔路小巷,老樹斷墻,現在親一色的「台灣風味」「廈門特產」。快速的革新帶來的是什麼、割捨的是什麼、放棄的又是什麼。

更令人感到哀傷的是,被割捨的、被放棄的那些,對於某些人來說彌足珍貴。「背向未來、擁抱過去」,歷史的巨輪是不斷向前的,但也有人說歷史是不斷重演的。也是因此,無論是科技、交通、更都等等,從這個面向看或許你「發達」,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就一定是我「落後」嗎?我不知道。

在舉一個例子,台灣的同學和我說的。花蓮,那條美到窒息的台11線。台北市的人們總說,「原生態」「一方淨土」「保育自然風貌」。但花蓮的人們呢?「想發展」「想增加收入」「想要便利的生活」。

凡是都有AB面,當然現在還會有CDEF。

至此,其實根本沒有對這個議題做出一個明確的回應。我知道我回應不了,我也相信不管是說A還是B都會有人不開心。從我來講,我不願去面對這個輸贏。要說台灣落後,滿街都是夾娃娃機;要說台灣富裕,東區店租能把我嚇死。我更喜歡那句slogan「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當然也有台灣人說「啊只剩下人了···」

寫了這麼多,不僅沒有完成目標,還多挖了幾個坑給自己埋,我真的是,手動滑稽。但又覺得挺好,像昨天提到的,感覺就想是這個噴嚏打出來了。我無法得知這個噴嚏中細菌含量是多少,我也懶得去測算。對,就是這麼的不負責任。後續的幾個問題,或許之後再來吧。也感謝這個問題,讓我拾起了一些碎裂的記憶。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