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0【時事】頭痛發現血壓高達150,到底要不要吃藥?
A1: 多數人對這個問題,心中應該都有答案,這也是臨床最常碰到的問題。民眾常常會說:「我前陣子頭痛血壓是150 mmHg,有需要吃藥或治療嗎?」通常聽完這個問題,我們會反問對方:「如果跑完100公尺後,你的血壓是170 mmHg,你覺得需要吃血壓藥嗎?」
大部分的人聽完都會回答:「不用啦!」因為預期休息後會改善,所以這就是「血壓高」。
同樣的道理,如果情緒不好、激動,或是身體不舒服,例如頭痛、肚子痛、緊張或生氣的時候,血壓都會升高,這是正常的現象,所以此時的血壓高,不見得需要治療。但畢竟我們不是處於戰場,向復仇者聯盟那樣,一直處於高壓的環境內,所以我們不可能一直不舒服,或一直處於情緒很激動的狀況,因此這些「血壓高」,預期也會慢慢降回來。
假設平靜的時候量,血壓都偏高,那就可能是高血壓。因此,「血壓高」跟「高血壓」並不一樣,血壓高是一種現象,高血壓是一種疾病。
A2: 其實大家都知道血壓分成兩個,長輩們會說「高的血壓」和「低的血壓」,而這兩個血壓正確的名字是:收縮壓和舒張壓。
收縮壓就是俗稱高的血壓,顧名思義就是心臟收縮的時候,血液會從心臟打出去到血管壁,形成的壓力。就像我們在噴水的時候,把水龍頭打開,水經過水管壁,會出現一個壓力,水源愈強,噴的壓力愈大。舒張壓就是心臟舒張的時候,血管彈性回彈,所形成的壓力,
這兩個血管的壓力差在哪呢?
我們用兩個常見的例子說明:
例一:動脈硬化
通常若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卻不好好治療,就很容易造成動脈硬化,當血管壁變硬時,會使收縮壓變高,舒張壓變低。以水管比喻,當我們把水龍頭打開,再將水管壓住,壓力就會變強;當把水龍頭關掉,水管壓力就會變小。
例二:老化的血管
隨著年紀漸長,血管的彈性愈來愈差,當血流打出去,因為心臟還有力,收縮壓偏向正常,當血流回到心臟時,因為血管彈性差,所以舒張的壓力變得非常低。
A3: 當遇到這個問題,不如反問血壓目標值是多少。每一種疾病、年齡,或不同的身體狀況,都會有血壓目標值。當血壓長期大於目標值,就可說是「高血壓」。
因此,當血壓持續大於140/90 mmHg,就應該懷疑自己有高血壓。
80歲以上的民眾,建議血壓目標值為150/90 mmHg;有冠狀動脈疾病、做過心導管、腎功能不佳、家裡有人洗腎、洗腎後的血壓,建議血壓目標值為130/80 mmHg;若已經有中風(無論出血性或阻塞型),建議血壓目標值為140/90 mmHg。
這邊要特別澄清,血壓的目標值,是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達標,若其中一個沒達標,就不算達標喔!
因此,若血壓的收縮壓一直大於140 mmHg「或」舒張壓大於90 mmHg,就應該懷疑自己有高血壓。
A4: 這個問題其實有明確的答案,在1996年有個大型研究,追蹤一群人,後來得出的結論是,假如血壓每超過20收縮壓,或超過10舒張壓,相較於正常人,心肌梗塞的機率是2倍,腦中風的機率是3倍,心臟衰竭的機率是4倍,死亡的機率接近2倍。
套一句股市名言:這是一個地雷股,千萬不要碰,哪怕只多買一點點,就可能慘賠2~4倍。
此時就會有人反問:「血壓高為什麼會容易中風、心肌梗塞呢?」舉例來說,血管就像河川,平常下雨、水量大時,不知道堤防是否穩固,但若河川長期壓力大,發現水庫的牆壁有些地方開始變薄、變差,便因為一些其他原因,造成水庫潰堤。同理,當血管壁受損,就有可能在運動時,或其他原因,造成血壓偏高,此時血管壁就會破裂,一旦血流的壓力釋放到其他器官,例如腦、心臟、腎臟等,就有可能造成嚴重併發症。
因此,雖然「血壓高」短期看不出原因,但是長期沒有控制,就容易罹患上述疾病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