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學區塊鏈 #009 - 「曬出你的收入」 - Matters 創作有價 及 善用區塊鏈內容平台
最近在 Matters 上看到很多「晒收入」的帖文,我起初不以為意,但越來越多之後,我才發覺「原來是 Matters」的活動。或許,我實在離開 Matters 太久了。
這是 Matters 的活動 社區徵文|曬出你的收入,邀請親友加入「創作有價」行列 ,我看了一篇又一篇後,自己也很想寫一篇,並且也想跟大家分享怎樣善用「區塊鏈內容平台」。
我算是 Matters x LikeCoin 於 2019年11月合作後才加入,之前是 Steem 的博主,透過區塊鏈內容平台而獲得一大筆參與區塊鏈項目的資金。以往我沒有刻意統計總數,但太太在今年5月15日跟我說,希望我每天記帳給她看一看,讓她知道我在做甚麼。統計至今,大約在區塊鏈內容平台獲得的 Token 價值是10萬美元左右。
有人會覺得很多,但是亦有人會覺得不太多,在我來說「是非常多」。我在 2018年3月開始接觸區塊鏈內容平台,加入時在牛市尾聲,那種感覺及氣氛,好像現時的狀況。人人也滿有期望,很想比特幣再創新高帶動其他小幣。可是事與願遺,在近三年的熊市下,大量貨幣只餘原來的 1%價值。
而我,就是在這一段熊市的時間,透過區塊鏈內容平台,包括 Steem, Hive, Blurt, Matters x LikeCoin, Oddysee, Noise, Dtube...... 還有一些已忘記了,累積了一大批 Token。結果在牛市來到時,所有價值都升了數倍至十多二十倍。
「熊市賺幣,牛市賺U (美元)」是幣圈的定律,希望透過這一篇分享,談一談自己的心態。
區塊鏈內容平台有一個大優勢,便是可以憑著大家的創意創作,將文字、圖片及影片與別人分享,從而獲得平台或朋友之間的支持及獎勵。我也會提現,不過提現至法幣的比例並不多,絕大部份我是「用獲得的Token再參與其他區塊鏈項目」 。
往往很多人加入區塊鏈內容平台後,很快就會想用「懶惰的方法」,例如抄襲,又或者看一篇新聞再貼自己的見解,又或者常常會問「能否一文多發」。
我想分享的地方,便是區塊鏈內容平台不是「發帖」就有收入,這只會如同是掉下功課就離開的態度。「區塊鏈內容平台」實質是「區塊鏈社交平台」,一般獲得獎勵的最大因素,便是獲得同樣使用這些平台的人的支持。例如 Steem 上是「高Steem Power」的人,而在 Matters 上是「讚賞公民」。不少人看到這一個「重點」,就會開始一個「念頭」 - 抱大腿。
的而且確,「抱大腿」可能可以獲得一些關注,不過「團結是力量」,與越多人交流,獲得支持的人就越多。故此,上年Matters 就分了兩種的派別,一批是專心創作,一批是專心社交。我自己算是中間派吧,我覺得,若果已有基礎的Token收入,不如花一點時間專注自己想做的事情 - 而我想做的便是培養繪畫興趣。
按平台的統計,我算是上年度 Matters x LikeCoin 收入最高的人,有不少的日子LikeCoin的日收入都比「立場新聞」更高。在上年年中, Matters有人發起「繪畫興趣小組」,我當時也有參加,第一張圖畫了枱頭的「花生」,現在回看這花生畫「可用慘不忍睹」來形容。不過,一年多以來,我差不多每天也在畫。從原本只為支持 Matters 上的朋友而參與,到後來,真的想藉著區塊鏈內容平台培養自己這一份興趣。今年,更參加了人生第一次的插畫師展,我在展覽上,只專注於繪畫,十分感恩,獲得有很多來賓的圍觀。
或許,很多人想透過「區塊鏈」而「財務自由」。我自己覺得是有機會的,最少我在步向這一個情況。不過,當中很需要「持之以恆」與及耐性。在「區塊鏈」圈內,大家會常常聽到很多暴富的例子,不過他們都花了很多心機,甚至比其他人更早就去參與這些會「暴富的項目」。我們又是否願意走出這「舒適圈」(即是發發文章便想財務自由) 呢?
我相信,「區塊鏈內容平台」 或 「區塊鏈社交平台」會越來越多,您是否只是繼續於 Steem / Matters 而不想去看看其他項目呢?
我看了很多篇文章,大家都希望從 Matters 獲得多一份收入,我也認為沒有甚麼問題,因為這就是事實。但是,我覺得可以再思考得「長遠一點」,可以想一想「怎樣用這一些從區塊鏈而來的錢」。
的確有人實現了現實生活的夢想,有朋友去了一趟旅行,買了「寶物」。不過,會否想一想去使用這些 Token,這些 Steem 或 LikeCoin 去探索區塊鏈世界呢?
以下,分享一下從 Matters 獲得的 LikeCoin 金錢,其實人人也可以很容易看得到,只需在 Matters -> 我的 -> 設定 :
點選後就會看到一欄「我的創作價值」:
我一供收到36萬多的 LikeCoin,現時價值是11292美元,而這一筆金額不計算別人打賞。別人打賞金額也有一批,不過我也經常打賞別人及贊助活動,預估這一部份是接近打平。
在看這一筆「我的創作價值」時,我發覺與我另一個數值很相近,就是我的「創作字數」:
在 Matters 上我連同這一篇文章就寫了 39萬字,差不多每一個字等於一 LikeCoin。當然這一個對比不是人人相同,有人較多有人較少,不過剛好我是接近 1 比 1。
過程中,我也不是沒有賣出 LikeCoin 甚至可以說是經常賣出,因為我想使用這一些 Token 來試其他事情。現時手上餘下的 LikeCoin 剛剛看統計是 283,791。
為甚麼我說要「走出舒適圈」呢?
或許,有不少人希望透過寫作而獲得收入,甚至可以維生,從而專心創作。我覺得這是可行的,但是大家已經踏了一隻腳至區塊鏈,可以考慮再用手親身嘗試摸一摸其他項目。
我除了在 2018年期間,有用平均成本法每月用港幣5000元買區塊鏈貨幣外,現時我已沒有再「用法定貨幣 - 港元」來買了,現時每日都是用區塊鏈的各項應用來收取不同的 Token,並且再兌換回自己想嘗試的項目。並且每月這樣的模式,因為沒有動用自己的「銀行戶口」的金錢,故此也放心去嘗試。
現時,一天大約從各項區塊鏈平台獲得100-150美元的 Token。我去試新項目時,也就在這一個範圍裡。基本上,這一個金額已可以試不同項目的全部功能,與及足夠支付各項目的 Gas Fee。並且,就算虧蝕了,也只不過是虧了一天的回報。
我想透過這文章,給一個建議給大家,試一試「不要停留在發文賺錢,並期望多一份收入」,試一試「用十天或一個月的 Matters LikeCoin 收入」,搜一搜 Matters 上不同用戶介紹的區塊鏈項目,例如現時大家在推介Cosmos 鏈 (LikeCoin 是Cosmos 區塊鏈的一員) 上的 Osmosis。內裡有很多不同的項目可以給大家參與,也可以在 Liker Land 以外,認識多一個區塊鏈錢包 Keplr ,認識多兩三種貨幣 Cosmos (ATOM) 及 Osmosis (OSMO)。
Osmosis 是一個 Defi 去中心化交易所,即是大家可以自由操作買賣,不用理會平台是否有人「掛單買賣」。大家可以視為現實生活中的「外幣兌換店」,當中每次兌換也有一些的手續費,市場平均數是0.3%。而不同貨幣之間的兌換,金錢也是來自公眾投入,公眾投入的原因就是想賺取這些兌換當中的手續費回報,平台會透過他們發行的貨幣作為獎勵 (Osmosis 是 OSMO幣)。
我現時是放在 Osmosis 上,投放了 一些 Cosmos (ATOM) 及 歐元穩定幣 EEUR,投放的金額猶如儲蓄利息,在我躺平時也在運作,單單這一部份現時大約是一天40美元左右的 Token。而 Osmosis 只是我參與的其中一個 Defi 去中心化交易所平台。
我現時不算是透過區塊鏈而財務自由,但是算是透過區塊鏈內容平台,為我獲得第一筆投入參與其他區塊鏈項目的資金。
我現時會在每一條區塊鏈也試一試,例如 BSC 幣安智能鏈的 Pancake,Heco火幣鏈的Mdex, Cosmos 鏈的 Osmosis, Polygon 的 Sushi, Kardia 的 Defily 等等。
試一試不是將這些透過寫文章獲得的 Steem 或 LikeCoin 視為收入,而是視為參與區塊鏈項目的資本。 LikeCoin 近月會在 Cosmos 上有大量的動作及推廣。
何不藉著這一個機會,認識 LikeCoin 所使用的公鏈 Cosm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