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走還留的馬特市民

這一年很少發文,也很少和其他作者互動,偶爾發文,讀者換了大半,看到熟悉的稱謂仍覺得驚喜(啊!你們還在這裡啊!),發完文又沈寂下來;也偶爾讀文,作者也換了大半,於是這幾日整理了追蹤名單,添加一些有意思的作者,儘管自己也不知道下次閱讀會是什麼時候。從熱切到冷卻,也沒什麼原因,無關於LikeCoins幣值的起伏,真的就是學業家庭兩頭燒,沒有心力可寫,也沒什麼有意義的主題可寫。
尤其是馬特市走向Web3.0的路上,元宇宙的話題我是一個都跟不上。
不過自從Matters改了網址,名副其實的成了Matters Town後,我忽然又感到自在了,畢竟小鎮裡私人瑣事也是一大主題。
因為網站上人來人往,對舊朋友來說,於琛琛就是捲;但再一次自我介紹之於2022年後才偶然點進來的新市民來說實屬必要,以下我就毫不羞恥的從個人網站上自我抄襲一段:
作者
大齡女子,花粉症患者,擅長傾聽(無論真心與否),極端反權威。
前半生一心一意一步一腳印的往歷史學者之夢邁進,實則靠經營遊牧堅強淑女客棧、教學禪繞畫、以及生產文字維生。於柏林晃蕩七年,後終不能免俗地遠嫁他鄉,落腳多倫多,人生在36歲這年重頭來過。
移民的第一年學到一個字:高功能憂鬱症(High-functioning depression),人生幾乎無以為繼,直到意外發現這類人其實很適合學術研究。在多倫多大學修課時,從成績單上意識到自己原來是個被歷史系耽誤的社會科學家,於是成了半路出家的政治學學徒。
目前是加拿大的大齡博士生一枚。
寫作內容和風格
或許這是一個屬性終將往學術之路斜去的部落格(大概率無疾而終),然無論學術研究還是寫作,從觀察日常和人群、關懷土地和世界、到批判社會和國家,到底殊途同歸。
儘管刊頭有各種不同類型的文章,某種程度上它們都能被歸類於我生命中的流離城事。
流離城事這四個字沒有什麼微言大義,照著字面解釋,可以是自身或他者們流離的體悟、和定居一城後的經驗;也可以是個人流浪於城市之間發生的所見所聞;還可以是離散群體內的相互唱和或敵視、以及他們共同抵抗和接受城牆和國家權力的過程。假若仔細探究所有的文章,無論主題為何,幾乎都能扯到種族、移民、排外、和民粹,這是本站的核心思考。
闊別幾年後重拾網路書寫,身份有了極大的轉變,儘管四捨五入算依舊身在「他鄉」,不甘受困象牙塔而流浪四方的單身女孩(traveler and wanderer),成了定居一城又拼了命想回到學術研究的大齡婦女(migrant and newcomer),現世的移民和婚姻生活終讓我戒斷在文字裡悲春傷秋,還好,字裡行間總算保有天橋下說書的幽默個性。
其他關於作者和馬特市書寫這兩年,可以回顧的文章
本來想要另外列出,後來就懶了(誒),把連結藏在本文各處,請自行點閱。
最後想提一下:兩、三年前決定重拾網路書寫時,在方格子和Matters當中猶豫不決,兩個平台同時開始,然最後只有在回應和互動比較熱絡的Matters上大量發文,方格子就荒蕪了。前陣子方格子說有廣告分潤計畫,於是我興沖沖填了表,想說要不就從這暑假開始把重心移到方格子吧!然幾日看下來,我就想問方格子的版面是不是越來越雜亂了?
說真的,儘管被動式收入還是靠網路書寫賺錢,寫作的人們都想要有,不過以我這業餘的程度終究買不了一口飯,版面乾淨還是很重要,與其想著如何在競爭激烈的方格子脫穎而出,不如繼續在Matters上默默寫文章,等待路過的市民發現,進門寒暄兩句,或者無人知曉,都很自在。

目前的發文屬於準備學科考之間的拖延症發作。不過五月底考完試後會有新的寫作主題:對加拿大政治的介紹和批判(還有拖欠已久的裝修日記),敬請期待。
歡迎加入/追蹤圍爐 流離城事慢半拍
請訂閱追蹤個人網站 捲,在加寫字
也可以直接刷卡以實際金額支持我的寫作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