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小白的嬉隱肆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舊金山嬉皮一日遊之一】愛之夏五十週年紀念展

小白的嬉隱肆
·
·

1967 年的夏天,有個很特別的代稱,叫做「愛之夏」(Summer of Love)。當時有超過十萬名年輕人來到舊金山,特別麕集在 Haight-Ashbury 區,高舉反傳統大旗,崇尚精神生活,反對現代主義、反對越戰、追求人權與性平、探索東方哲學、環保意識抬頭。其實從該年一月 Timothy Leary 在金門公園的 "Human Be-In" 集會上倡言 "turn on, tune in, drop out"(激發熱情、內向探索、脫離體制)開始,到六月的 Monterey 流行音樂節上 Jimi Hentrix 宛若巫師做法般在舞台上點火燒了他的吉他,然後是街道上飄滿吉他、鮮花、長袍、串珠、長髮,頭戴與大麻氣味的整個夏天。那是屬於嬉皮的時代,是六〇年代的高潮,無日不叫我心神嚮往。

2017 年 8 月,我因公出差美國,行前猛然想起那整整半世紀前的幻夢。我猜測舊金山應該會有相關紀念活動,上網一查果然看到 "The Summer Of Love Experience" 這個活動。於是我把預定轉機回台的地點從洛杉磯改為舊金山,打算來趟嬉皮一日遊,就從這個在金門公園中笛洋美術館所舉辦的展覽開始。

當天一大早我便搭 Lyft 前往,然後把行李丟在寄物區後購票進場。環顧四下,最讓我腦醒的,是這五十年前的往昔舊事,吸引了一大票白髮蒼蒼的老人家前來朝聖。別笑他們行動不便,他們年輕時可能也是一名長髮嬉皮呀!但展場中也有人帶著小朋友來參觀,我想這是一種傳承,我回去也會跟我家小子們說。

館中遍佈 Grateful Dead、Jefferson Airplane、Big Brother and the Holding Company、Quicksilver Messenger Service 等樂團的相關物事,各展區輪播著他們的歌,tripping 氣氛無所不在,我相信 Timothy Leary 的那三句訓示肯定滿溢於所有參訪者心中。那些半世紀前的燦爛輝煌,到現在都仍引領著舊金山這座大都會。不然你以為開放創新的矽谷是怎麼來的?你以為那些天馬行空的創意氛圍是憑空出現?嬉皮,就是那些你以為不事生產的嬉皮們,在半世紀前創造了愛之夏、改變了舊金山、改變了世界。

入場前我有詢問裡面可不可以照相,可以,所以這裡就貼一些當時所攝的海報、畫作、報導及刊物讓大家感受一下。不必贅言,就用影像和音樂來呈現那個時代氛圍,但請記得別掠過圖說文字。

從 hippie 到 hipster
五十年的演進,艱辛路程,卻值得喝采

李安的《胡士托風波》(Taking Woodstock) 告訴我們,上面這個迷幻展間的目的便是再現大麻產生的迷幻效果... 不是啦!倒是有沒有人聽得出來場內放的是哪首歌?答案是 Greatful Dead 的名曲〈Ripple〉,我當時一踏進去聽到時超感動的!你能說此時此地雙眼雙耳所正體驗著的不是 ripple 之集合?

以上三張,從銀髮族到小朋友,或倒臥或拄杖,大家都來懷舊,豈不美哉。

前排左邊是 Ken Kesey 的小說《飛越杜鵑窩》,右邊是 Allen Ginsberg 的詩集《嚎叫》,後方中間的是 Aldous Huxley 的《眾妙之門》,這些書我都讀過
迷幻與普普藝術綜合體的畫作
Human Be-In 活動的海報

以上兩張所在的展區牆上遍佈一大堆各種海報、繪畫、報刊雜誌頁面,徹底叫人眼花撩亂!

當時大量報導與推廣嬉皮文化的《舊金山神諭報》(San Francisco Oracle)
Grateful Dead 站在 Haight-Ashbury 路牌下
時代精神話從頭說給你聽...
當時的迷幻搖滾樂團很喜歡把專輯封面和演出海報做成嬉皮風格
"Feed your head" 這詞來自於一首歌的歌詞

"Feed your head" 其實來自於一首歌的歌詞,那就是舊金山迷幻搖滾圈的大佬 - Jefferson Airplane 的名曲〈White Rabbit〉,這首歌是公認迷幻搖滾界的國歌。「白兔」,沒有錯,就是《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那隻白兔,樂團藉由這部經典名著來崇尚精神探索的嬉皮生活,當然迷幻藥的隱喻亦不言自明。所以別以為這只是本兒童文學故事書喔,它同時也是嬉皮聖經,不然我怎會去到牛津校區尋找 Lewis Carroll 呢~

以下是幾個搖滾樂團的演出宣傳海報,濃厚的迷幻繪畫與字型設計,直到今天依然是相當迷人而被廣泛採用的一種藝術風格:

Jefferson Airplane 的演出宣傳海報
著名的場館 Fillmore West 老闆 Bill Graham 要帶來「雙 B」- Paul Butterfield 和 Mike Bloomfield 的演出

上圖圖說中的「雙 B」是誰?請見拙作兩篇:Day 4Day 24

Moby Grape 的演出宣傳海報
Grateful Dead 的演出宣傳海報
「音樂永不停歇」/ The Music Never Stopped 後來成為一部電影的片名
就是這部《最後的嬉皮》(The Music Never Stopped)

"The Music Never Stopped" 這句話也成為電影《最後的嬉皮》的片名。這部電影是講一個身為 Grateful Dead 及六〇年代搖滾樂團大粉絲的年輕人,在記憶喪失後被原本只愛古典樂的嚴父一步步從他年輕時僅存的音樂記憶片段中尋回人生的救癒故事。我的珍藏愛片之一。

Grateful Dead 主唱 Jerry Garcia 曾經在他們首張專輯封面上帶著過的帽子
Grateful Dead 首張專輯中的迷幻曲〈Morning Dew〉,封面上 Jerry Garcia 就是戴那頂帽子
上排左二就是 Grateful Dead 首張同名專輯,左一是包含〈White Rabbit〉的 Jefferson Airplane 專輯《Surrealistic Pillow》
上面兩張相片中有一大堆六零年代後期的迷幻風格唱片封面,你認得或聽過幾張?我是全部都很熟啦!
嬉皮就是要手作!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笛洋美術館的廁所是不分性別皆可共用,當時覺得很特別,因為在台灣沒見過(或其實已有只是我沒看過),所以特地照相紀錄。這四年來,台灣已經能見到不少這種廁所了,可見我們在性別平權上足有進展。


愛之夏與嬉皮運動,發生在我出生之前的太平洋彼岸,理論上與我無涉,更非我的鄉愁,卻牽動了我生命逾三十年。難得去趟舊金山,把握機會讓這天就從愛之夏五十週年紀念展開始,逛得我胸臆感動滿懷。離開笛洋美術館後,我拖著行李往東邁向 Haight-Ashbury 區,要去親身感受那叫我神往許久的迷幻聖地。下篇待續。

最後,我想要關聯 @捲氏俗女 發起的「城市慶典搖起來」活動,因為半世紀前發生在舊金山,後來遍及美國甚至全世界的愛之夏與嬉皮運動,本身就是一個超大型 festival,而且其中的多場音樂祭(如 Monterey Pop Festival)也的確是城市慶典形式;只是我人不在現場,只能借物憑弔。至於無緣能夠穿越時空的經驗還算不算數,則不是我所在意及能決定的了,就交給主辦人吧 ;p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