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李怡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失敗者回憶錄146:一生事業與心路所繫

李怡
·
·
《七十年代》最早支持海外第一波保釣,我因此被人稱為「老保釣」。

保釣運動和我五十多年來的事業和心路歷程密切相關。1970年創辦《七十年代》月刊,因支持保釣運動而聲名鵲起,吸收許多美歐和香港知識界的讀友,也引起中共高層的關注。《七十年代》從讀友群中挖掘了許多寫手,不少後來成為頗有影響的評論人。

《七十年代》最早支持海外第一波保釣,我因此被人稱為「老保釣」。

最早的保釣運動,帶動民族主義思潮,一度喚起了海外對國是的關懷和對中共政權的認同。其後雖對中共的幻想破滅,但持續的國是關懷就引動了對專權政治的批評。這種思想探索,既反映在我們的雜誌上,也引領我個人的反思。接下來這五十年,釣魚台的爭端時而發生,保釣運動也在香港和台灣陸續零星出現,而我在各次保釣發生時也沒有在輿論上缺席。保釣可以說是貫串了我幾十年來的心路歷程。

最早的保釣有一定的時代背景。那時台灣處於威權政治時期,和美國及西方國家普遍有邦交,關係良好,同大陸就仍處敵對狀態。中共是一黨專政,消息封鎖,外界不知道大陸真相,文革的口號卻迎合了西方反建制、反越戰的左傾思潮。留美歐的台灣學生,從台灣洗腦式的反共宣傳中來到西方,讀到不一樣的關於中國的報導,受到西方左傾思潮影響,因而對中共有幻想。

那時候釣魚台是美國佔領的琉球群島(即冲繩)所屬島嶼,本是無人理會的荒島,但有消息說那裡蘊藏豐富的海底石油資源,於是引起關注。1970年9月美日協議,在1972年將琉球群島交還日本,包括附屬島嶼。台灣國民政府基於處身西方陣營,受美國保護,沒有對美日協議作出反應。於是激起以台灣留學生為主體的保釣示威行動。國府的軟弱,與中共在珍寶島上與蘇聯強硬對抗相比,台灣留學生更增加對中共敢於「外抗強權」的好感。

當年的釣運不是全無效果。示威運動使美國政府在1971年10月表示,把這些島嶼的行政權歸還日本,不涉及對有關主權的主張,不因此而削弱其他要求者的權利。

釣運目的單純,但其後發展成「統運」(中國統一運動),就使運動變質了。親中共的釣運主流派發生分裂。四人幫倒台,海外「文革」夢破碎,使運動從認同中共轉為重新認識中國。

1971年中共取代國府進入聯合國,1972年中共與日本建交。人們期待「保土」的目光轉向中共。但在中日建交談判中,中共不但沒有提出釣魚台問題,還放棄了對日本的戰爭索償。毛死後,四人幫倒台,掌大權的鄧小平在釣魚台問題上,為與日本修好,就提出「擱置主權,共同開發」的主張。但其時釣魚台海底石油的蘊藏被專家指為誇大,開發也困難,故「共同開發」根本是空話,「擱置主權」等同承認日本繼續擁有釣魚台的現狀。

這以後,保釣就是保衛一個孤懸海上的無人荒島,沒有實質意義,只有「愛國保土」的象徵意義。台灣在國際上缺少話語權,中共則無視民間訴求,保釣人士只能將矛頭直指日本。1996年發生以香港為主力的反日示威,和租船前往釣魚台「宣示主權」的行動,絕大部分香港市民都無感。帶頭者不少是想在九七後爭取中共「愛國」認同的從政人士,已經不是保釣的「保土」初衷矣。

對這種時代背景的轉變,《九十年代》1996年10月號作了透徹的報導分析。

2005年6月1日,中國與俄國互換《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中方承認了清朝與俄國所簽訂的四個不平等條約及1900年俄國強佔的土地,共144萬平方公里,面積等於四十個台灣。這個協定中國沒有向人民公佈。香港記者程翔因在報紙以筆名透露這個中俄密約,而被北京指控間諜罪,判刑5年。

但在台、港與大陸,保釣仍然有「保土愛國」的象徵意義。2010至12年,因釣魚台海域發生的一些小衝突,而引致香港和台灣一再出現保釣行動。我都有發表文章評論。

2012年我在《蘋果日報》社論的開頭,引用一位香港女網民的留言:「我是香港人,我只愛香港,我只關心香港土地。當香港土地被掠奪(為了供應大量湧來的大陸新移民居住),當香港下一代快被洗腦……當我們連香港人這身份都不容存在之際……我想問這些保釣團體,在這個香港關鍵存亡之時,為什麼還幫中國自瀆?打著法西斯政權的旗幟(指中共國旗)代表香港出醜??」

我寫道:「有人會說:保釣行動顯示我們愛國但不愛黨,也顯示我們真愛國反射中共不是真愛國。但實際上,我們的國早已被中共黨騎劫了。對殘民以逞的國家,揮國旗、唱國歌並非表示愛一個民權之國,而只表示愛那個極權。黨綁架了國,愛國綁架了民族主義,民族主義綁架了保釣。」

2018年,一位中國退伍軍人殷敏鴻向外交部詢問:「1949年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有沒有簽署過放棄中國國土『唐努烏梁海地區』的協議?」覆函是「你申請的訊息涉密,不屬於政府訊息公開範疇」。殷敏鴻到法院控訴外交部,法院駁回,不予立案,並指根據刑法,「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這表示,若中國人知道中國實際版圖,可能會被追究刑責。

訊息傳開,有網民說被嚇得半死,立刻從牆上把中國地圖拿下來燒毀,以防因為洩漏國家機密而獲罪。

我也寫了篇文章指出:「退伍軍人殷敏鴻以為他曾經是負有『保衞國土』責任的軍人,就有權知道國家的版圖。錯了,國家不是你的,你只是被騙去保衞別人土地的奴隸罷了。」

這是我自1970年以來所見「愛國保土」的現實教訓,我相信稍有頭腦的人都很難沒有這種醒悟。

2012年香港及台灣的保釣團體分別在釣魚台插上兩岸的國旗。

(原文發佈於2022年5月16日)

《失敗者回憶錄》連載目錄(持續更新)

  1. 題記
  2. 闖關
  3. 圈內圈外
  4. 殺氣騰騰
  5. 煎熬
  6. 傷痛
  7. 動盪時代
  8. 抉擇
  9. 那個時代
  10. 扭曲的歷史
  11. 先知
  12. 自由派最後一擊
  13. 我的家世
  14. 淪陷區生活
  15. 汪政權下的樂土
  16. 淪陷區藝文
  17. 父親與淪陷區話劇
  18. 李伯伯的悲劇
  19. 逃難
  20. 愚者師經驗,智者師歷史
  21. 戰後,從上海到北平
  22. 古國風情
  23. 燕子來時
  24. 在左翼思潮下
  25. 1948樹倒猢猻散
  26. 豬公狗公烏龜公
  27. 《蘋果》的成功與失敗
  28. 怎能向一種精神道別?
  29. 自由時代的終章
  30. 清早走進城,看見狗咬人
  31. 確立左傾價值觀
  32. 「多災的信仰」
  33. 最可愛的人即最可笑的人
  34. 中學的青蔥歲月
  35. 被理想拋棄的日子
  36. 談談我的父親
  37. 父親一生的輾轉掙扎
  38. 父親的挫傷
  39. 近親繁殖的政治傳承
  40. 畢生受用的禮物
  41. 文化搖籃時期
  42. 情書——最早的寫作
  43. 那些年我讀的書
  44. 復活
  45. 不可缺的篇章
  46. 不可缺的篇章 之二
  47. 不可缺的篇章 之三
  48. 不可缺的篇章 之四
  49. 不可缺的篇章 最終篇
  50. 沒有最悲慘,只有更悲慘
  51. 歸處何方
  52. 劉賓雁的啟示
  53. 徐鑄成的半篇文章
  54.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人
  55. 通俗文化的記憶
  56. 左派的「社會化」時期
  57. 伴侶的時代
  58. 那些年的太平日子
  59. 香港歷史的轉捩點
  60. 福兮禍所伏
  61. 香港輝煌時代的開始
  62. 我們是甚麼人?我們往何處去?
  63. 二重生活的悲哀
  64. 《七十年代》創刊背景
  65. 脫穎而出
  66. 覺醒,誤知,連結
  67. 非常有用的白痴
  68. 有用則取,無用則棄(非常有用的白痴之二)
  69. 中調部與潘靜安
  70. 非蠢人合做蠢事
  71. 接近絕對權力的亢奮
  72. 無聊的極左干預
  73. 從釣運到統運
  74. 那年代的台灣朋友
  75. 統一是否一定好?
  76. 台灣問題的啟蒙
  77. 推動台灣民主的特殊角色
  78. 中共體制內的台籍人士
  79. 踩不死的野花
  80. 文革精神
  81. 文革締造中國的今天
  82. 極不平凡的一年
  83. 批判極左思潮
  84. 民主假期
  85. 裂口的開始
  86. 太歲頭上動土
  87. 愛荷華的「中國週末」
  88. 1979年與中共關係觸礁
  89. 那幾年,文藝的沉思
  90. 愛荷華的平和交鋒
  91. 從認同到重新認識中國
  92. 九七覺醒
  93. 美麗島大審對我的啟示
  94. 從事媒體一生的座右銘
  95. 念茲在茲要記下的輝煌
  96. 香港前途問題帶來的恐慌
  97. 從來沒有「民主回歸」
  98. 和許家屯的一次交鋒
  99. 牢記至今的一段話
  100. 從創辦到離開天地圖書
  101. 《七十年代》和天地分道揚鑣
  102. 「庚申改革」的流產
  103. 中共幫我們洗脫左派色彩
  104. 與徐復觀先生的兩年交往
  105. 徐先生的臨終呼喚
  106. 「愛國是無賴的最後防線」
  107. 守護我們的心智
  108. 江南案的考驗
  109. 專權政治逆轉的里程碑
  110. 「李匪怡」和《香港1997》
  111. 一國兩制的根本問題
  112. 港人治港只是誘餌
  113. 「京人治港」是否較好?
  114. 「基本煩」和霎眼族
  115. 與勞思光的交往
  116. 不受術數擺佈的勞思光
  117. 在德國的訪問的感觸與認知
  118. 在新加坡初識黃春明
  119. 首次踏上台灣土地
  120. 第一道晨光
  121. 無意中成了「動亂的醞釀」
  122. 獄中老人成就一名奇才
  123. 六四的記憶與感受
  124. 中國,一口活的「官財」
  125. 我曾愛過這四十歲的女人
  126. 中共高層第二代揭露的內幕
  127. 內幕之外
  128. 《九十年代》台灣版創刊
  129. 江澤民施計過關保位
  130. 我的愧疚
  131. 我所認識的黎智英
  132. 我所認識的黎智英(中)
  133. 我所認識的黎智英(之三)
  134. 我所認識的黎智英(終章)
  135. 與黃永玉的交往
  136. 真有「九二共識」嗎?
  137. 俄羅斯歷險記
  138. 一個預言,一首輓歌
  139. 香港不會再有張敏儀
  140. 共產黨不會再有羅孚
  141. 以感激心情,告別殖民主義
  142. 永遠的港督彭定康
  143. 別了,無法再「複製」的英治香港
  144. 董建華開頭不是這樣的
  145. 回歸前的保釣鬧劇與悲劇
  146. 一生事業與心路所繫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