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ula 1:飆速求生 - 能克服逆境才是真正的冠軍
前一陣子開始觀賞Netflix的"Drive to survive (Formula 1: 飆速求生)“這系列的紀錄片影集。
我得到最大的體悟是:要成為冠軍車手,除了過人的膽識跟技巧外,更重要的是能長時間維持出色的表現!
關鍵在於要同時符合這兩點,分別為“長時間”跟“出色的表現”
“短時間“內有”出色的表現”,只能說自己跑了精彩的幾圈,但無法名列前茅。
“長時間”維持“一般的表現“,只能讓自己跑完比賽,但一樣無法獲得積分。
每場大獎賽,除了排位賽那計時圈要比別的車手快之外,要能奪冠或得到積分,還必須要在正式賽中40~60圈中,都維持在最高速的表現。每一圈都要夠快,才能夠獲得最後的勝利。只有一兩圈精彩的表現,是遠遠不足以讓自己站上頒獎台的。
每年超過20場的大獎賽,無論賽道特性為何,無論當天的天氣狀況如何,無論自己的身心狀況如何,都必須要想盡辦法得到得到最多的積分。一年只有幾場比賽表現出色,是無法讓自己在最後的車手積分榜上,名列前茅的。
每場比賽,每年20幾場比賽,一定都有自己狀況特別差,或外在干擾特別多的時刻,可能昨天運氣不好吃了不乾淨的食物而身體虛弱,可能今天引擎就是不順,可能今天就是做什麼都不對勁。但如何在面臨這些困境時,即使無法得到首位,但也想辦法讓自己維持在領先集團,才是一個車手能否成為冠軍的重要關鍵。
除了Formula 1以外,所有的職業運動都有類似的特性。能夠成為出色的職業明星運動員,絕不能只是有曇花一現的表現。而是要持續且穩定地有出色的表現。
大聯盟棒球一支球隊一年有162場的例行賽,出色的打者至少要有120~130場都有穩定的出賽且有持續的擊出有效的安打跟全壘打。優秀的先發投手至少一年要能投200局,維持在3~4左右的防禦率。
NBA籃球賽一支球隊一年有82場的例行賽,優秀的籃球選手要這82場比賽中,都維持手感跟身體狀況,保持競爭力,每場穩定地輸出,無論是在進攻還是防守上。
即使我們都不是職業運動員,但如果想在工作上脫穎而出,絕對不只是偶有佳作,而是要證明自己,能夠穩定地有績效產出。人總是有高低起伏的狀態,很難時時刻刻保持在最佳狀態。但最終能夠成功的人,往往在於他(她)能夠將這樣的波動盡量降低。
最近聽單口喜劇演員曾博恩的podcast時,他跟其他喜劇演員聊到類似的話題。剛入行的喜劇演員,剛開始表演時,不會有想不出好段子的苦惱。但當你每年都有自己的專場表演,且表演時間從5分鐘變成10分鐘,再到20分鐘甚至1個小時時,創作段子就會變得很困難。挑戰之處在於要如何能持續地產出這麼多的段子來取悅觀眾。
成功的喜劇演員絕不會坐等著靈感湧現,而是要會要求自己,不管觀眾的接受度如何,就是要每天要求自己產出固定數目的段子。完全沒有靈感時,也要按照教科書的做法,用最基本動作的方式產出今天的段子。
狀況好的時候表現出色是理所當然,但狀況不好的時候,自己能否有同樣等級的表現,決定你在職場上是個持續閃耀的明星,還是稍縱即逝的流星。
努力讓自己成為有穩定產出能力的人吧!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