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譯文〉觀點:中國的經濟正在從頭開始敗壞(戴倫·艾塞莫魯)

建君
·
·
IPFS
·

譯按:本文為刊載於市場觀察(MarketWatch)和評論彙編 (Project Syndicate)網站,由《國家為什麼會失敗?》與《自由的窄廊》作者之一:戴倫·艾塞莫魯所撰, 對中國增長型經濟體系的評論。原文來自於以下於網址:

https://www.marketwatch.com/story/chinas-economy-is-rotting-from-the-head-11666974350

一切版權、圖片和權利屬市場觀察(MarketWatch)和評論彙編 (Project Syndicate)網站以及相關權利人所有。

本文翻譯由Deep L網站功能協助完成,譯者不主張任何權利。


作者:Daron Acemoglu

(更新於2022年11月17日美東時間下午12點18分

由於專制的共產黨限縮了對公司和研究的鐵腕控制,創新正在停滯。

中國突顯了一個關於經濟發展的長期爭論問題。一個自上而下的專制國家能否在創新和增長方面超過自由市場經濟?

1980年至2019年期間,中國的年均GDP增長率超過8%──比任何西方經濟體都要快──在2000年代,其經濟軌跡超過了單純的追趕式增長(使用西方技術)。中國開始進行自己的技術投資,產生專利和學術出版物,並催生了阿裡巴巴,騰訊,百度,和華為等創新公司。

「現在,習近平掌握著不受制約的權力,而且身邊的人都會避免告訴他需要聽的資訊,因此可能會出現更多更大的失誤。」

科學因沒有思想自由而枯萎

一些持反對意見的人認為這不太可能。雖然有很多專制者主持了快速的經濟擴張,但以前從來沒有一個非民主政權產生過持續的、基於創新的增長。一些西方人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被蘇聯的科學實力所吸引,但他們往往是在引導自己的偏見。到20世紀70年代,蘇聯顯然已經落後並停滯不前,因為它沒有能力在廣泛的部門進行創新。

誠然,一些精明的中國觀察家指出,中國共產黨的鐵腕統治對該國的前景並不是好兆頭。但更普遍的看法是,中國將維持其驚人的增長。雖然對中國在全球範圍內會成為一種良性還是惡性的力量存在爭論,但對中國的增長趨勢是不可阻擋的看法幾乎沒有異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習慣於對中國過去的增長率進行預測,諸如「當中國統治世界」之類的書大量湧現。

多年來,人們還聽到這樣的論調:中國已經實現了「非民主的問責制」(accountability without democracy),或者中國共產黨領導層至少受到了任期限制、權力平衡和其他良善治理措施的制約。中國贏得了讚譽,因為它展示了政府規劃的美德,為新自由主義的「華盛頓共識」提供了一個另類途徑。

甚至那些認為中國的模式是一種「國家資本主義」的人,也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基本上不會受到影響。


人工智慧的主導地位

也許最有力的論點是,中國將憑藉其在人工智慧領域實現全球主導地位的能力來控制世界。由於可以從其龐大的人口中獲得如此多的資料,與西方的研究人員相比,中國的道德和隱私限制較少,而且國家對人工智慧的投資也非常多,據說中國在這個領域有明顯的優勢。

但這種說法總是令人懷疑。我們不能一廂情願的地認為,人工智慧的進步將是未來經濟優勢的主要源頭;只是因為中國政府將允許在該領域進行持續的高品質研究;而者西方公司在AI發展上受到隱私和其他資料規定的嚴重阻撓。

中國今天的前景看起來遠沒有以前那麼樂觀了。在已經消除了許多內部核查機制情況下,習近平主席利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第三個任期(看不到未來的任期限制),並在全能的政治局常委會上堆滿了忠誠的支持者。


無可奈何的錯誤

儘管習近平犯了重大的非強制性錯誤,拖累了經濟,削弱了中國的創新潛力,但權力還是得到了鞏固。習近平的「清零」(zero-COVID)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並為其決策付出了巨大代價,他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也是如此。

現在,習近平掌握了不受制約的權力,而身邊的人都會避免告訴他需要聽的資訊,因此,更多更大的失誤可能會接踵而來。

但是,如果僅僅因為錯誤的人登上了王位,就斷定中國的增長模式正在崩潰,那將是一個錯誤。在習近平的第一個任期內(2012年後)開始轉向更強硬的控制路線,這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的快速工業增長是建立在巨大的投資、來自西方的技術轉讓、為出口導向而生產,以及對金融和薪資的壓制之上的。

但這種出口導向的增長只能到此為止。正如習近平的前任胡錦濤在2012年承認的那樣,中國的增長必須變得 「更加平衡、協調和可持續性」,減少對外部需求的依賴,更多地依靠國內消費。


維持其政治壟斷地位

當時,許多專家認為,習近平將以「野心勃勃的改革議程」應對這一挑戰,引入更多基於市場的激勵機制。但這些解釋忽略了中國政權已經在努力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面對迅速擴大、經濟實力強大的中產階級,如何維持中共的政治壟斷。最明顯的答案──也許是唯一的答案──就是加強鎮壓和審查,這正是習近平所走的道路。

有一段時間,習近平和他的決策圈子,甚至許多外部專家都認為,在中央控制、審查、灌輸和壓制不斷加強的情況下,經濟仍然可以蓬勃發展。同樣,許多人將人工智慧視為監測和控制社會的空前強大的工具。

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習近平和他的顧問們誤判形勢,使得中國準備為政權的強化控制付出沉重的經濟代價。在2021年對阿里巴巴、騰訊和其他公司進行全面的監管打擊後,中國公司越來越注重保持對政治當局的友好關係,而非創新。

出於政治動機的信貸分配所造成的低效率和其他問題也在不斷堆積,國家主導的創新開始達到極限。儘管自2013年以來,政府的支持大幅增加,但中國學術研究的品質只有緩慢的提昇。即使是政府最優先考慮的人工智慧領域,其進展也落後于全球技術領導者──其中大部分是美國。


討好而不是尋求真理

我最近與麻省理工學院的周傑(Jie Zhou)和哈佛大學的楊大偉(David Yang)的研究表明,中國學術界由上而下的控制(top-down control)也扭曲了研究的方向。許多教師選擇他們的研究領域,是為了討好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相當大的權力的系主任或院長。有證據表明,當他們轉移自己研究的優先事項時,研究的整體品質正在受到影響。

習近平對科學和經濟的嚴格控制意味著這些問題將加劇。正如所有專制國家的情況一樣,沒有獨立的專家或國內媒體會對他決策導致的災難發表意見。

作者簡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戴倫.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和詹姆斯.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合寫了《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Profile出版社,2019年)和《自由的窄廊:國家、社會和自由的命運》(Penguin出版社, 2020)。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建君台灣台北人。喜歡:ACG,時事,政策,心理學,神祕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論政治談社會
19 篇作品

時論:「囤鹽」敘事是理智被寫在死亡筆記本上的迷因

外文翻譯
3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