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子文东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书评 | 《锥子》:“后浪”是注定的,但“刺头”不是

子文东
·
《锥子》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039496/

之前只是看了一下简介,就很确定这部漫画非常吸引我,但没想到强烈的情感冲击在刚刚开始读时就已经出现了。

锥子”,我不清楚这个词在韩语中是否还有什么深意,但是在开篇时读到主角李秀仁对父亲的回忆,再加上他曾在部队任职的经历,都让我迅速想到了一个词,几乎可以精准地对应上“锥子”的含义——“刺头”。

这个词最初就是曾当过兵的我爸告诉我的。那时我还在读高一,刚刚惹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祸”,起因是一个老师为撇清自己在某件事上的责任,在校内拦阻并辱骂我们班的同学,宣称是我们有意“刁难”他,故意害他工作出问题(细节不说了没意义)。那可能是我第一次看到一个老师像发狂一样撒泼,围观的学生很多,老师也有,可也许是大家被他吓住了,都只是站在旁边看。我不记得自己那时怎么想的,估计是忍不了荒唐的指控,于是走过去开始逐一反驳,当然,脸色和语气也非常“不尊敬”。

那次事情的后续结束得莫名其妙——我被同学拉回班里,更多的同学开始走出去,后来闹到了找校长,校长找该老师调解,最后他居然真的对我鞠躬道歉…… 中间我还第一次被学校电话找了家长。

当天后续怎样处理还不清楚,但是晚上我爸在吃饭时不仅没责备我,还忽然带着有点儿好笑的神情对我说:“你知道我们当兵时,有一种兵是被叫‘刺(东北发音 cer)头’兵吗?我那时也是我们班的‘刺头兵’。” “刺头兵总不服管,不怕惹事。但是如果咱没错,就是没错。他管的不对,就不能听他们的。”

我老爸从没跟我说过“男子汉是什么”的话,应该是因为我就不是“男子汉”吧。但是的确,他一生虽然很平凡,活得辛苦,但从未教过我以献媚讨好的态度走捷径,即使知道这样可能有更大风险,甚至付出更多代价,然而敢于成为”刺头“仍然是值得的,是他给了我最初的信心。

所以在主角的成长故事里,的确会多多少少看到一些相似的影子,包括他在大多数时候对人群的疏离、在为了原则问题成为“刺头”后的自我怀疑、在清楚未来无法抵抗时的自我放逐。

上面图中类似的话,当年的班主任也和我说过。虽然后来的人生中也一次次因为决定做那个“刺头”,碰到过各种让人厌恶的人和事,有时还因此惹来一些麻烦,然而也总不至于彻底陷入孤立。甚至会有一种感觉,就像是:我需要在某些时刻,去接受成为“刺头”的命运,如此才能再次确认自己的信念是真的,而不是虚荣或者可疑到只有自己在相信和守护。那个信念能存在,我生命的意义才能够完整。

打工群体的维权故事,我也曾经不算陌生。大学刚毕业的几年里,我接触最多的公益组织,就是国内几个工友权益相关的NGO,在那里我曾认识了几位非常让我敬佩的朋友,他们中有些是大学生,也有些就是早早到城市打工的人,有的人开朗热情,也有的人内向腼腆。但这些都不重要,如果你去听他们的成长经历,会发现他们都是自己所在群体中的“刺头”,曾一次次地在自己所在的环境里反抗权威,即使被打压也不丧失勇气。他们不断地在努力寻找同道,直到有一天彼此相遇。

然而,像具高信那样的前辈,我又确实并没有遇到过。所以如果一定要说《锥子》与我所体验的国内现实有何不同,应该就是在这里吧。至于为什么,或许读过《锥子》,知道作为“精神导师”的具高信是如何成为了他自己的,就会清楚了……

关键情节不剧透了,这张可以了解大概意思。

如果当年遇到具高信那样的前辈,我的人生走向又会是怎样呢?我不知道。而如今我却几乎变成了书中教官那样的人,面对年轻的“刺头”们,首先想提醒的话也已然是:“一定要有畏惧心” “只有勇气不知道畏惧,会让你在莫名其妙的战斗中毫无价值地死去。” “我希望你可以活很久很久。”

然而或许也恰如书中所说,这样讲的人,才是 最狡猾的体制守护者

我是吗?

我不是吗?

我希望不是,但我又清楚地知道,自己无法成为具高信那样的人,最多最多,只能卡在李秀仁那样的角色中。然而他如果没有人教导,就会不懂得如何更有效地抵抗,尤其是如何进行组织、交涉,如何保留证据。最可怕的是,他会继续被自己想象的负疚感拖累,患得患失,只有一次次通过逃避以避免让双手沾血。如果学不会组织斗争,他将永远处于被动。

然而又能逃多远呢?逃掉了,真的就干净吗?那难道不是“对苦难扭过头不去看”?

书中尤其震撼到了我的,是这样一段话——

“不是为了从恶毒的强者那里保护弱者”

“而且为了让窝囊的弱者和恶毒的强者去斗争。”

斗争,就意味着要接受损失,不仅仅是“钱”那么表面的损失,还可能附带着健康、自由、爱的机会,甚至是生命。回想一下我们视之为自然而然拥有的权利,当年都曾是如何得来的?有哪些不是一些人付出血和泪,甚至交付了很多人的生命,才成了今天的“理所当然”?如果一个公司里的正式员工维护不被不合理辞退的权利,都要付出如书中所呈现的那么多的代价,那么假如我们还想赢得更多别的呢?

所以,恐怕必须要承认一个残酷的事实:当窝囊的弱者决定与恶毒的强者斗争,在最终获得胜利之前,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无法避免因此受伤,甚至失去生命。

而因为不愿让他人付出这样的代价,就选择了独自与恶毒的强者对峙,则几乎注定要失败——这也就是所谓的 “会让你在莫名其妙的战斗中毫无价值地死去。”

那么该怎么办呢?《锥子》里其实不止一次给出过答案——

每个人都有能力做出自己的选择。

每个人都有能力承担自己选择的代价。

总会有那么一个人站出来的。

这几乎是非理性的一种“信仰”,只能诉诸信念,但所有那些弱者斗败强者的故事里,都贯穿着这样的信念,而持有这样信念的人越多,就越有希望改变现状。所以,当一个人选择了成为“刺头”,他应该不仅仅考虑自己对“真”的执着,还应该带着一份对“真”的感召力的信心,不畏惧于到人群中,去寻找、甚至去带动更多同样的“刺头”。我们不可能以一己之力改变整个社会,所以无论现实多压抑,都首先要保证对彼此仍有信心。

在书的最后,也并没有给出一个光明的结尾。事实上还预示着会走向更加复杂的方向。当然,这也正是这部作品的现实魅力所在。它根本不是为了安抚我们而存在的,它带来的其实是那种让我们不断扪心自问的冲击力,还有一种平常在文字中难得看到的果决,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一些事可能如何发生,又应当如何去尝试解决。

必须要承认的是,尽管看的过程中觉得他们抵抗得好辛苦,然而还是很羡慕他们有那样有法可依的环境,能够允许雇员们通过工会,去一次次努力维权。以国内情况,恐怕是无论怎样,都难免陷入完全被动、无所依凭的境地。那么该怎么办呢?没有固定的答案,但是,你永远可以选择先做一个“刺头”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