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投資金律:建立獲利投資組合的四大關鍵和十四個關卡
📖 投資金律:建立獲利投資組合的四大關鍵和十四個關卡
《投資金律》這本書的英文書名為《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指的是「理論」、「歷史」、「心理」與「產業」四大面向。作者威廉.伯恩斯坦(William Bernstein)本身是一個醫學博士,和投資理財毫不相干,但是他根據自己理財經驗,徹底的學習,進而慢慢體會投資成功的真諦。
💡 投資也是一門科學,必須透過大量的基礎研究才能獲得資訊。 — William Bernstein
▍ 這本書在說什麼?
如果你想知道投資的基本常識,這本書扎扎實實的一路從理論探討到歷史,投資心理學到投資組合等,書中條理十分清晰,搭配圖表說明也讓各個概念好理解很多,但必須說這本書讀起來會稍微有點乏味,整體而言是非常完整透徹的一本書。
作者先介紹報酬來自承擔風險,從歷史上最太平時期的利率講起,再談到股票與債券的差異以及通膨如何影響債券的報酬。最重要的觀念是:因為風險高,所以價格低,而由於價格低,未來報酬必然會高。
💡 投資的目的並不是要變得大富大貴,而是避免年老得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
書中對於投資正確期望應該是,投入資金並長期持有企業股份,承受市場短期波動的煎熬,享受資產受時間累積帶來的複利成長,獲取與市場成長同步的報酬。整本書讀完大致歸納出下面幾個重點:
四大關鍵: 作者提出了理論、歷史、心理學和產業四大關鍵,這些是構建投資組合的基礎。這些方面的理解有助於投資者更好地應對風險並取得更好的投資報酬。
風險與報酬的平衡: 書中強調了風險與報酬之間的緊密聯繫,以及如何評估和平衡這兩者。這是投資中的核心概念,也是投資者需要深入了解的。
長期投資觀念: 強調了長期投資的重要性,並建議投資者不要被短期波動所影響。長期投資策略通常能夠應對市場的波動,獲得更穩定的報酬。
資產配置的重要性: 書中提到了資產配置,即如何分散投資於不同的資產類別,以降低風險。這也是建立均衡和穩健投資組合的關鍵。
投資者心理學: 強調了投資者應該警惕自己的心理偏差,避免過度自信、極端樂觀或悲觀,並保持冷靜和理智。
公司體質與股票報酬: 詳細討論了公司的體質如何影響股票的表現,並提到了價值型股票和成長型股票的區別。
投資組合管理: 強調了投資者需要把所有資產視為一個整體投資組合,並進行有效的管理和再平衡。
▍ 投資四關鍵
理論:
從股債的歷史來看,報酬和風險關係高度相關,如果你期待高獲利,就必然面對高風險,如果你期待的是安全性,無可避免的只能獲得低獲利。
想要獲得令人滿意的報酬,最可靠的方式就是「指數化」(投資整個市場),書中提到指數化也就是台灣目前多數人投資選擇的ETF,確實是個很值得考慮的標的。
歷史:
書中講述多段歷史重大事件,歷史一再證明,市場與投資大眾都有陷入狂亂的時候,研究歷年來市場各種劇烈的漲跌背後,當下的社會氛圍以及群眾心態,是件有趣的回顧與探討。
💡 歷史學家喬治.桑塔耶那(George Santayana, 1862-1952)曾說過一句名言。「無法記取歷史教訓的人必會重蹈覆轍。」
心理學:
投資者應該認識到人性在投資中的影響,並避免被極端過度自信所影響,步上追高賣低的悲慘境地。
我們太常把重點放在躲過下跌。統計指出,損失一塊錢的痛苦,可抵消賺到兩塊錢的快樂。我們天生怕痛苦。這種天性讓許多投資人無條件擁抱「寧可錯過報酬,也不要損失」的做法。結果,投資組合中大量持有現金,或是在市場下跌時不敢買進,他們也真如預期達成「錯過報酬」的「目標」。
試著克服自己的短期損失厭惡症,我認為分批投入、定期定額、不要All-in、保留銀彈(現金),某方面都能夠「治療」此症症狀。
產業:
投資者應了解投資產業的遊戲規則,避免成為金融機構的短線進出策略的犧牲品。這段比較像是作者在嘴基金經理人、基金公司、財經媒體的一段,個人在這個階段讀完感觸不深,所以就沒有太多的琢磨。
▍ 後記
書中有提到很多像理財雞湯類的說法,譬如高獲利一定伴隨高風險;投資過熱後一定泡沫化,歷史總是不斷的重演;人性是理財的最大殺手,唯有反市場操作才能投資獲利;認清金融機構的遊戲規則,才不會淪為短線進出幫金融業者賺手續費。
雖然這些道理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投資有趣的地方就是我們很難避免人性的貪婪,所以如何克服群眾心理、短視損失厭惡等,這些心理學反到是個修心的課題,畢竟穩定獲利的公司,多數情況股價是沉悶且無聊的。
年輕時有較多的成本可以殺進殺出(繳學費!),到了中年後開始重視資產配置,本書列的四個關鍵對於股市小菜雞的我來說有如一盞明燈,適合當股市在上沖下洗的階段時,拿出來重新翻閱,讓自己心態穩定些。
#閱讀筆記 #B072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