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之子】中日超越國界的愛與痛
什麼是“中國人”?
“我是大地的孩子,這片土地孕育了我,他就是我的父親,她就是我的母親……”
松本默默無聲,眼含淚水地望著三峽,他知道陸一心說的這段話,意味著父子倆永遠離別……
二十多年前,有部叫《大地之子》的合拍片,拍攝這部作品的,是中日兩國最大的公共媒體:
中國中央電視台、日本NHK電視台。
很大程度上,《大地之子》代表著那個年代,中日兩國的官方反思。
《大地之子》是一部非常感人的大作,影片投資超過25億日元,分10集播出(網上的14集版是台灣剪輯的,所以每集開頭有台灣腔旁白),平均每集的費用高達1.8億日元。這部80%的台詞為中文的影劇,當年在日本播出後反響巨大,半年之內重播三遍,是日本史上收視率最高的作品之一。
影片講述的是二戰結束後,在華日本孤兒的故事,他們是中日戰爭中最特殊的一個群體,身上流著日本的血統,卻被中國的父母養大成人,接受著中華文明的熏陶。
這是一段超越種族的愛,也是一段長達數十年的痛。
這部作品和《芙蓉鎮》頗為相像。陸一心和父親之間的普通親情,因時代而變得不普通。
主人公陸一心從小在中國長大、讀著中國歷史、學習中國文化、說著漢語——甚至連日語都不會說了,而他的父母也是中國人,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陸一心都與任何一個中國人沒有一絲差別,但有一點阻礙了這一認識,那就是:血統。
可是,血統真的是認證一個人是否中國人的唯一因素嗎?
就拿陸一心來說吧,他非常厭惡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而聽到幾個日本人嘲笑中國的鋼鐵產業落後時,一心也感到憤憤不平,就好像自己的祖國被污辱了。
而中日邦交正常化後,一心與日方代表松本(一心未知的親生父親)爭論零件質量的時候,如果他不是對中國愛的如此之深,他就不會如此地據理力爭。他的“靈魂”已經不是純粹意義上的“日本人”,各方面都已經深度“漢化”。
另一方面,一心畢竟還有保留著7歲前的部分記憶,訪問日本時去了趟富士山,封閉在回憶中的一些碎片,一點點地浮現在腦海中……這時旁邊老跟他過不去的馮長幸來了句“我看還是長城好啊”,一心聽了也一身不自在。那種揮之不去的血緣,畢竟不是說否定就能否定的。
陸德志和陸一心本來只是一對普通得再普通不過的父子,撇開時代背景和偏見,這個家庭真的沒有什麼特別之處。雖然片中經常出現強調“中國人”、“日本人”的台詞,但作為父親,陸德志對陸一心的愛,只是一種普通的父愛,“血統”的概念在這對父子的親情面前變得很模糊,對他而言一心只是自己的孩子。他會為了一心受到了委屈而難過,會為了一心事業有成而欣喜,更會為了洗刷一心的冤罪而疲於奔波,這就是父親的愛。
然而時代卻把一心的身份定位一步步地混亂化。他到底算中國人還是日本人?我相信影片觀眾也會有這種錯綜複雜的想法。
老黃說忘本是恥辱,所以他從小在日本長大,卻堅持說漢語,並在新中國成立後回國效力(老黃後來被冤枉為“海外特務”)。一心對這段話深有感觸,於是他和老黃這個中國人學起了日語,為了不忘記他的祖國。
正當我們以為這將決定故事的結局時,一心卻在影片的最後,做出了與老黃的話相反的決定:留在中國。這裡有養育了他的父母、有愛他的妻子和孩子、有親朋好友、有同甘共苦過的伙伴、承載著他的事業和理想……
認同一個人的國度,到底是得看他的血統,還是得看他的靈魂?我想,這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會繼續爭論不休。
如果靈魂才是人的國度,那麼一心其實沒有違背老黃的話,這裡就是他的家,所以他說自己是中國大地的孩子。
可以說,這部影片對陸一心的複雜身份、以及他的混亂心理,都刻畫得十分精彩。
片中設定得最為精妙的是,故事中大部分中日摩擦,發生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後,它既是正常的商業糾紛,也是兩國文化之間的矛盾,同時還是中日戰爭的後遺症。而這種衝突,集中爆發在松本耕次和陸一心這對親生父子之間。
影片並沒有落入父子在最後一集相認的俗套,相反,最後花了好幾集的篇幅,來表現松本和一心之間的恩怨。
————————————————————
《大地之子》是山崎豐子的“二戰三部曲”之一,另外兩部是《不毛地帶》和《兩個祖國》。
《不毛地帶》被三度拍成影視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1976年的電影版、以及2009年的電視劇版。
76版由山本薩夫執導,和激烈抨擊日軍罪行的《戰爭與人》所不同的是,山本這次採用了更為平和的敘事方式,很生動地表現出了一個日軍老兵的心理狀態。
在反思日本二戰方面,影片只用了三段小情節。
第一段是壹歧正在蘇聯戰俘營裡接受盤問,蘇聯軍官問他“誰是日軍最高的負責人?”壹歧正回想起了“天皇陛下”,然後回答“我不知道”,軍官氣憤地說“日軍的統率就是天皇!為什麼您要說謊呢?”
第二段發生在壹歧正去訪問美國時,路邊美軍的烈士墓園,一個前來掃墓的老太太看到他後氣憤地罵了句“日本惡鬼!”,壹歧正一臉茫然地墓園裡徘徊著,此後畫面不斷地播放著二戰時槍林彈雨的畫面。
第三段情節,則來的直子嚴厲譴責。 《不毛地帶》裡登場的角色大多為反面,主角壹歧正則是一個灰色人物,他不屬於純粹的善或惡。而她的女兒直子,是本片少有的正面形象,劇中她曾對父親說過這兩段話:
“爸爸,我希望您找個公司工作……千萬別進防衛廳。日本要永遠放棄戰爭,為什麼還要軍隊呢?媽媽十幾年來嘗盡了辛酸,不就是因為您當了軍人的緣故麼?”
“爸爸向我保證過,不進防衛廳……可是現在,卻幹起比那個還要可怕的工作!爸爸,半年前政府為了通過新安保條約,對我們乾了些什麼,您忘了嗎?不希望再次發動戰爭,不要再打仗,這是我們的願望啊。因此,大家不都動起來了嗎?有工人、學生……政府搞些什麼呢?把警察派進國會,勾結右翼份子,蹂躪用我們的鮮血換來的民主主義!什麼新安保條約,我們不承認!什麼噴氣式戰鬥機,我們誰也不想要它!我有您這樣的爸爸,感到羞恥!”
作為一部講述經濟腐敗的片子,作品直接描述日軍的情節並不多,但可謂簡短而尖銳。
遺憾的是,2009年翻拍的電視劇版,製作水準隨著時代提升了,對二戰的反思卻減弱了,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進一步強調日本兵在蘇聯的痛苦遭遇,也無怪乎國內很多人都看得很不爽。
PS:山本薩夫曾想過以731部隊的人體實驗為主題,給《不毛之地》拍一部續集,但最終因山本的去世半途而廢,不得不說是一大遺憾!
(除了電影版的《不毛地帶》,山本薩夫還拍過《戰爭與人》和《真空地帶》批判日軍的暴行。關於《戰爭與人》請見:http://movie.douban.com/ review/4980807/)
《兩個祖國》是講述美籍日本人的遭遇,不同於《大地之子》的溫情,這部作品更為突出悲劇性。
山崎豐子本人是個人道主義者,她對社會的不公面、及戰爭罪行的批判,往往是針對政府,而對此外所有人給予同情,這其中也包括了參戰士兵。 《兩個祖國》就是屬於這一方面的作品。
在華的日本平民雖然很不幸,但他們的不幸,多少還是因為踏上了殖民地自找麻煩。要論冤屈的話,美國那邊的日本人更冤,很多人早已加入了美籍,甚至也不支持日本法西斯,但卻在珍珠港事件後照樣被關進集中營裡,進行種族隔離,受害人數超過11萬人,其中的慘狀就不必多說了,華北地區的那些,至少後來還有很多好心的中國人收留他們。相比之下,美國與曾經敵對過的蘇聯、德國,也沒採用過如此激烈的政策,這很大程度上還是白人對非白人的種族歧視(PS:德國平民在美國沒有受罪,但在東歐地區很悲慘)。
《兩個祖國》曾被為改編成電視劇《山河燃燒》,我個人沒看過,不知怎樣,小說版並不避諱日軍的罪惡面。
《大地之子》是公認的三部曲中,製作最精良、反思最強烈、故事也最為好看的一部,它在日本的影響力,遠非《山河燃燒》和今日大紅大紫的《不毛地帶(TV版)》所能相比。作為一部很出色的電視劇,也許它並沒有翻拍的必要了。
本片凝聚了當時中日兩國的諸多明星參與拍攝。
扮演主角陸一心的是上川隆也,台詞多為中文,講得還算標準。 《大地之子》正是他的成名作。
蔣雯麗則是演女主角月梅,她的演技不必多說,放在本片中也是很顯眼。
一心的中國爸爸陸德志由朱旭老爺飾演,老人家的發揮簡直讓日本的紙巾價格上升了。
還有我非常喜歡的仲代達矢,他出演一心的日本爸爸松本,是唯一擁有大量日語台詞的主要角色。
另外,在動畫界很活躍的配音員飯塚雅弓,也參與了演出。
主題曲《大地之子》由楊洪基來唱。
我個人強烈向大家推薦這部作品,回首一下那些特殊時代的特殊人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