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书>第六日|回去,是知道有些地方再也回不去

班布
·
·
IPFS
回去,曾经是给自己一个交代,给自己背井离乡的孤独,成长,和理想中的自己一个交代。现在,我知道有些地方是再也回不去的了。

刚出国的时候,我每年寒暑假回家两次,甚至更多。那时,回家就像回到一个补给站,让我消化在外读书的焦虑、压力、困惑,和那不断打碎重建的自我和身份认知。高中时代的很多记忆还很鲜活,能打发时间的朋友也是高中时代认识的,相比在国外交朋友总是拿不准火候,连放声大笑都要多想一想,每年回去的几个月还是让人很亲近。

后来,我在海外找到了更多同伴和共鸣,回家的必要性就少了。脑海里开始浮现一些问题,但不知道从何问起,于是去了很多地方,认识了很多朋友。有关故土的新闻跟离开时一样,许多大学时代耳熟能详的律师、记者,仍然没有获得自由。我开始写作,在第一个研究生学位的申请里说“我想做一名驻外记者”。结果一年半以后,我真的找到一份驻外记者的工作,去了非洲。在家以外的地方,我看到原来人可以有这么多活法,和父母争论的很多问题,在实践中不知不觉就有了答案。

但两年之后,我还是选择回去了。我意识到年轻时以为用知识就能改变的东西,可能只是一厢情愿,但我还是想试一试。回去,是给自己一个交代,给自己背井离乡的孤独,成长,和理想中的自己一个交代。

如果对家的定义是度过童年的地方,那么现在的家对我而言只是我父母生活的地方,我有去问候和照看的义务,仅此而已了。在家里,我碰完了所有壁:做不了报道,说不了想说的话,不能和父母好好谈一场心,不能让伴侣理解为什么没有自由我会痛苦。现在的我身在异乡,我反而心里怀有更多希望。

如果回去,只是为了知道有些地方再也回不去,那我也可以不回去了吧。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班布前記者,現漂流海外。關注性別平等/公民社會/環境保護/中國人在海外。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