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与非人性化的生活

Lola
·
·
IPFS
一旦Z-Library不存在了,世界似乎就变成了原先被设定好的那样:也许只有有钱人才能拥有无穷无尽的免费知识。
Jungho Lee

2022年11月3日,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图书馆Z-Library被美国政府查封。很多人对这个结果感到愤怒又无可奈何,因为对于他们来说,那里意味着无穷无尽的免费知识。在推上看到有人自述,说自己一半的书籍都来自那里。

我反复想起前段时间在Z-Library首页看到的那句slogan,大意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免费获得文学。而"免费"通常就意味着"盗版",Z-Library就是以涉及版权问题为由被没收网址的。

就在今天早上,我的头脑中突然冒出一个问题——可能并不算偶然,已经在那里缠绕了很久:如果我得到的电影、书籍和音乐是盗版的,那我是否还有权利发表对它们的看法。

虽然看起来我不必要澄清自己如何获得它们,就可以悄悄规避这个问题,但这始终是我个人需要面对的,与是否向他人公开没有太大的关系。仅仅从"使用者"的身份出发,我知道所有来龙去脉,我需要面对自己的道德困境——如果"获得盗版"注定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这个问题并没有盘踞很久,因为它是一桩更加具体的事件引发的,关于一部无法被引进的电影,我免费观看了它的盗版,在强烈渴望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产生了迟疑。那个阻止我的声音正义凛然,仿佛正因为我观看的是盗版,就应该保持缄默。但它其实也不算是一种赎罪,而是有意隐瞒真相,主要是掩盖已然发生的行为。似乎不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可以避开那个咄咄逼人的疑问:你如何获得你所评价的东西。一旦被戳破,你的声音也将宣布无效。所以还是不表达为好。

但这是不是就说明,所谓一个人可以自由自在地表达观点,其实是有门槛的,你最起码需要一张入场券。如果你没有能力购买,就没有资格表达自己的看法,你说出来的一切都将是无效的。

如果这才是问题的根本,只是常常和看似神圣不可侵犯的版权问题相纠缠,但并非是一个道德问题,那眼前的这一切就有答案了。虽然没有确切而充分的解释,但我直觉的选择是,即便是观看了盗版,人也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记得小时候看"点播台",里面的所有作品都是没有版权的。那是二十一世纪头十年,全中国各地的电视台都在播放盗版音乐、电影、动画片,所有人看的都是盗版,那样疯狂的"大盗版"时代,却意外培养出了一代人的基本审美。

又听过一些传闻,1990年马尔克斯来到中国,看到自己未授权在中国出版的小说,竟然在书店和地摊上随处可见,于是面对前来拜访他的"文化界人士"说到:各位都是盗版贩子。

然而今天这些文化界人士摇身一变,像是加快脚步要和国际接轨,又开始倡导版权意识了,义正词严,满是一副对“盗版”不可容忍的样子。但中国人到底还是中国人,和我们这些普通观众读者一样,即便披上了新时代文明的皮,也不过是在遵循另一套对他们有利的买卖法则。

如今的社会风气和我小时候成长起来的那个时代截然不同了,人们嚷着"维护版权,为正版付费",但似乎也并不是因为素质有所提高,反而更像是在张扬一种了不起的购买力,就像那张能让你大声开口表达自己观点的入场券,"维护版权"只是其中一种最方便的声音。

盗版不会消失——也不应消失,起码在我们这个地方,审查的能力大过一切,可以任意删减、下架,好的作品无法在正规渠道收听收看,纪录片导演无奈以盗版的方式向公众传播自己的电影……只要这些现象还在不断发生,盗版就是最好的反击。我情愿盗版是一个更加强大的幽灵,庇佑我们的心灵不会轻易干涸。

无奈观看的大多数文艺作品是"盗版"的,但并不意味着这其中有什么东西是"假的"、"不真实的",它们照样为我们的生活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门,并且还在不断地为我们开门,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人性化。当然,我们现在可以说,我们在我们所生活的中国,过着非常不人性化的生活。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Lola来自边疆地区的年轻人。现居东京,委托请联系: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criKYUWR_BBA-61lNIQnLkcWDLYIlmWAFNbO3Tzx8KmJtJg/viewfor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吃塑料的人

东京塔是我的金阁寺

瑞士卷与赛博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