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出來後,記掛的是善良。
「賢學思政」王逸戰入獄時二十一歲,獲釋時二十三歲,出來後對香港人說:
「越動盪嘅時代,我哋越要保持內心善良,去活得真誠,繼續相信希望,挺直腰骨企好!」
原應最閃亮、燦爛的歲月,在囚牢渡過,出來後沒有怒怨;年紀輕輕,反倒過來給大人力量。他的陽光較很多在外面的人多,我鼻子酸了。
突然讀到周庭的文字:
「很久沒見了。大家這幾年過得好嗎,有繼續努力生活、堅持善良嗎。」
看著她的海邊剪影照,即出現一個畫面:她拿著筆,沉思怎樣開首,一頭長髮遮著輕側的臉(現實中她一定是鍵盤或電話輸入),耳邊更浮現她以輕柔的聲音,緩緩讀出致香港人的話,我再也遏止不了眼淚。被逼消失三年後,她的精神健康差了,卻看得見香港人精神疲憊,可能軟弱了。她不久前踏入二十八歲,政治路已走了十多年。
快四年,香港的變遷大又多,數十萬香港人散落全球不同地方,忙於安頓,有些東西可能暫時放下;留下來的,則承受數之不盡的考驗。
近年反覆思考,仍覺得善良是人最寶貴素質。聰明、有才華固然好,但若自私,只求自己益處,如果心腸壞,只會為禍人間。善良人沒有機心,善良人共聚一起,不用彼此防範,掏出最真的心;善良的香港人集結眾志,成就大事。
西方常說同理心(empathy)、同情心(sympathy),近年更流行談purpose,purpose-driven company/career、double bottom line、social impact之類(LinkedIn、英文傳媒常見),成為商界時髦用語(香港人找工作、創業…若符合個人宗旨,可適當運用相關詞彙推銷自己),簡言之,工作、生意不止為錢,並要有意義,香港人只需五個字概括:講金又講心,願意因為對人好對社會好而賺少些。我覺得,無論用哪個英文詞彙,最終還是回歸善良。如果一個人善良,自然會為他人設想,若遇上問題,會構思解決方法。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大人不住思考應否離港,比大人吃了更多苦、不曾享受香港美好時光的王逸戰卻向記者表示不打算離港。
「雖然呢兩年我仲喺香港,但係因為一牆之隔,我有種莫名嘅鄉愁,我發現原來自己同呢片土地係密不可分。我諗無論未來變得幾壞都好,我都想盡力留喺呢片土地,同呢片土地同甘共苦。」
他的人格遠較眾多權貴及所謂精英高尚。
想借用他的話共勉:
保持內心善良,活得真誠,挺直腰骨企好!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