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後綴》採訪寫作營-訪談初稿(閱讀筆耕)
(修改过)
IPFS
**你想採訪哪位市民?**
我想採訪閱讀筆耕(以下將任性地簡稱為筆大)
**為什麼?他吸引你的地方(特質、專長)?你對他最好奇、最感興趣的之處?**
最早認識筆大是在一個書籍心得交流的Line群組中,當時我就相當佩服他的文筆!他的文字有一種魔力——能夠將複雜的事情清楚說、簡單的事情精彩說。
總之,筆大的文章只要看了一篇,就會不自覺想繼續看更多!
後來,有幸邀請筆大參加雨果主辦的公益讀書會的線上讀書分享活動,在聽了他的分享,更覺得他口條清晰(如同他的文字一般),而且相當誠懇。
對了,記得有一次平日晚上的線上讀書分享會,是安排筆大分享。
記得當天他臨時需要加班,原本擔心他因此不能參加活動,但他不僅沒有把加班當成缺席的理由,反而堅持要暫時放下工作,上線分享完書籍後,才繼續加班。
你說,他是不是一個重視承諾的人?
好,我們繼續回到筆大文章的探討,你有沒有感覺他的文章,無論從內容、架構、排版、易讀性、甚至是幽默感等等來檢驗,幾乎沒有什麼可以挑剔的地方。
所以雨果想回歸最初的感動,希望透過採訪寫作,能對筆大在寫作與馬特市經營部分,獲得更深入的認識。
**你最欣賞或印象最深刻的文章是哪一篇?為什麼?請引用一段文章內文,以及這段文字帶給你的反思或感想**
印象最深刻:年末清單• 我的年度關鍵詞是「創造」
『以前可以馬拉松式看電影、追劇集、刷遊戲⋯⋯現在卻變得索然無味。我明白,因為那是在消費別人製作的產品,靈魂是「被餵養」的姿態;而寫作是在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成品,是「供養者」,兩者有別。』--閱讀筆耕
這篇文章,主要是筆大在分享他回顧2021年在馬特市寫作所獲得的成長與啟發。
這段落應該點醒了很多人。我相信如果不是筆大把「被餵養」與「供養者」這兩種天壤之別如此傳神表達出來,我們或許還正沾沾自喜地活在自以為是幸福的假象之中。
而我(及其他人)之所以可接受也聽得進去這一段話,也是因為這是筆大自己的反思,而不是他用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教育讀者要如何去改變。
**想問他什麼問題?對方同意受訪了嗎?**
筆大同意受訪,本次預計採訪的問題共計6題:
- 你發表的懶人包或分析型文章(如新手文),總是能將複雜深奧的外星文轉譯為常人所能理解的語言,這個能力是在開始寫文章被鍛鍊,還是在過去的求學經歷中,曾經受過相關的訓練呢?
- 你的文章帶著一種渾然天成的幽默感,這是你天生的性格,還是後天培養的呢?
- 最近看到你在馬特市首頁的身份介紹,多了一個文案編輯身份,躋身為斜槓青年,請問你是在什麼樣的契機下成為一名文案編輯呢?
- 你在馬特市的這段寫作經歷,對於你的職涯有沒有什麼意外的幫助?
- 寫作的平台選擇很多元,請問讓你選擇深耕於馬特市的關鍵因素是什麼呢?
- 雖然馬特市上面的文章可以永久保存,但還是想問:如果有一天你只能留下在馬特市發表過的三篇文章,會是哪三篇?原因是什麼?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