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師廟柱子和李梅樹兒子

何補齋
·
·
IPFS
·
三峽祖師廟、李梅樹、百鳥柱與一個祖師廟各自表述的往事。


雖然我本身並不完全欣賞三峽祖師廟繁複的雕飾風格,但這座廟宇的故事令我相當著迷。

少有人知道,三峽祖師廟約創立於一七六七年,數百年來多次毀壞重建,最近一次是在一九四七年重修,整建至今日,已經超過半個世紀,仍尚未完工。

出身三峽的李梅樹教授,是台灣西洋美術的大前輩,他主導故鄉的信仰中心三峽祖師廟重修工程,親自帶著藝專的學生作出許多創新設計。在他的執著與要求下,三峽祖師廟突破傳統,有許多獨步全球的地方。

其中最出名的例子當是祖師廟正殿前的一對「百鳥朝梅柱」。此柱之不同凡響,在於李梅樹要求雕刻師傅要在二根石柱上刻出一百種不同的鳥,據說這個「不合理的要求」,差點讓當年的石雕師傅集體罷工抗議。

然而,李梅樹就是堅持,甚至拿出本土及世界鳥類圖鑑作為參考書,讓師傅「按圖索鳥」。許多來自三洋五洲的珍稀鳥類,就這麼棲息在三峽祖師廟殿前了。

多年前,加拿大國際水鳥學會理事長巴特勒博士來此廟參觀,對這一對百鳥朝梅柱大表歎服,極口讚譽,也因此讓三峽祖師廟以「鳥廟」(bird temple)之姿,聞名於國際賞鳥界。

據賞鳥專家研究,這兩根柱子上的一百種鳥,大約有五十種可以叫出特定名稱,其中包含喜鵲、綬帶鳥、鶴、小白鷺、貓頭鷹、黑鳶、鵪鶉、翠鳥、家燕、鴛鴦、澳洲鸚鵡、北美禿鷹等等。這當是台灣、中國乃至亞洲各地廟宇絕無僅有之奇觀。

此外,三峽祖師廟也是台灣第一間在牆壁上以銅製浮雕作為裝飾的廟宇;有一側的浮雕內容為「田單復國」,頗能反映當時台灣「反攻大陸,解救大陸同胞」的政治氣氛。

又比如說,李梅樹受到西方思潮影響,反對迷信,故而當年三峽祖師廟除了主神「清水祖師」以外,只在左右兩廂分設「日神」及「月神」供人祭拜。此日、月二神,不作人形神像,只有抽象的日、月造型,這種作法全台也是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一九八三年,李梅樹去世後,修建三峽祖師廟的主導權落入紛爭不斷的廟方管理委員會手中。這些人不像李梅樹有著藝術家性格,無法忍受一拖數十年的工期以及看似沒有止境的經費追加。

在功利及實用的考量之下,管理委員會解僱了台灣本土的老工匠,將設計圖交由中國代工,此後舉凡龍柱、壁面、欄杆等等未完成的部分,均在彼岸雕刻完成後,再海運來台加以組裝。

而廟中原本只單純陪祀著日神及月神,可能是因應信眾要求,近年來也多了不少神明來共享香火。

廟方這種作法惹惱了李梅樹的二個兒子。雖然他們沒有實力與廟方的管理委員會對抗,但為了老父一生的心血,仍利用假日在祖師廟擔任獨立解說員,一位用國語介紹,另一位負責英語導覽。

筆者於二、三十年前,也有幸聽了一、兩場,記得李梅樹的兒子深情望著廟中的「百鳥朝梅柱」,略帶激動的說道:

你們看這個柱子,是用台灣所產的觀音石雕刻的,有當地素材的特色,這灰黑色的觀音石多麼深沉,再看看這上面刻的鳥,身形飽滿,指爪有力,這都是當年老師傅雕刻功力之所在;你們再看外面那圈柱子,顏色差這麼多,是中國大陸灰白色的花崗岩,而且柱子上那些鳥,也看不出來到底是什麼鳥,肚子又扁扁的,一點精神都沒有,完全不符合祖師廟原本的設計風格等等。

同一時間,祖師廟本身也有解說員在旁為另一群遊客導覽解說,他們當然就不提上面那些內容了。因而形成「一個祖師廟,各自表述」的特殊情形!

而祖師廟的修建居然也能扯上「本土製造」與「大陸代工」的爭議,長眠地下的李梅樹教授大概是想也想不到吧!

現在到三峽祖師廟,一進廟門,就可以看見正殿前灰黑色的觀音石八角雙龍柱、花鳥柱、百鳥朝梅柱,這些是李梅樹親自監工的台灣原著品;而繞著兩廂及二樓迴廊上的灰白色龍柱、花鳥柱,則是以花崗石為原料的大陸代工品。

這略顯突兀的混雜風格,將跟著三峽祖師廟流傳後世,作為故事的見證。只是過了這麼多年,李梅樹的二個兒子,是否仍風雨無阻、犧牲假日、不收報酬的在祖師廟內義務解說,就不得而知了。

無論如何,他們是我對祖師廟最深刻的記憶。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何補齋竊思平生所學,何補於國計民生?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