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盒筆記 ze8|什麼情況下,我選擇「不解釋」寫下的內容?

閱讀筆耕
·
(修改过)
·
IPFS
「不是說一張卡片只能寫一件事嗎?那如果有好幾個列點,是不是每個都要分開寫一張卡片?」

過年前,在第 80 期週報「主編後記」挖了一個坑:

「不是說一張卡片只能寫一件事嗎?那如果有好幾個列點,是不是每個都要分開寫一張卡片?」

這篇文章要來填坑,先看看案例:

歡迎來到【創作者經濟 IMO】繼「週報」與「人物誌」外的第三個專題——「卡片盒筆記」📚

▌週四發布
如果該時段沒有「人物誌」發布,就留給「卡片盒筆記」連載,每週四上午都會有新內容可讀。

▌輕薄短小篇幅每期附上一張實際寫下的卡片,並做 case study,由此帶出《卡片盒筆記》書裡原則的溫習、演繹、實踐。

▌陪跑
如果你遇到以下痛點,那就是我們描繪出來的「化身」(avatar):
1. 看過《卡片盒筆記》卻不知道從何下手,想參考別人的成品。
2. 打算執行這套系統,知道有人也這麼做,有種陪伴感,不孤單。
3. 想透過「做中學」來熟悉書中觀念。
  • 訂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每週一上午六點迎接創作美好時光。

  • 電子報是以 Heptabase 編輯,免費試用 7 天,和我們一起寫下 IMO。

  • 瓦基「卡片盒筆記實戰課」從靈感捕捉到高效產出的知識管理系統,使用我們的折扣碼「IMOYU92」,額外享 92 折優惠!


❏ 什麼時候我「不闡釋」卡片?

以上面這張卡片為例,裡面有很多列點,都省略來龍去脈,而直接給出結論。

當我遇到這些情境時,我選擇「不多做闡釋內容:

  1. 一些我覺得很有意思,而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資訊;不過因為還沒開始/才剛開始實踐,體會還不夠多,所以暫時還不能繼續展開,就先記下來。

  2. 記下來之前,我會把每個列點當成獨立的投影片來思考。意思是說,如果這張投影片上只寫這個列點,我該怎麼對台下的聽眾解釋? 我會在腦海中演練,這個結論是怎麼推導出來的,確定有邏輯後才會記下來。

  3. 為了幫卡片起標題,我會檢視這些列點,看看能不能找到更上位的概念。像是案例中我做了記號,👍 代表「做更好的決定」,🚪 代表「有門檻更篤定」,所以整張卡片最後收束得到一句話。

低管理高時尚!少,但要更好!練就做好決定的能力,你會發現自己買衣服時,門檻提高了,也更為篤定。

既然能收束成一句話,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只寫一件事」了!

BTW,完成的卡片也不是固定不變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與沉澱,可以修改迭代,甚至從原本內容(節點)延伸出新的卡片。


❏ 卡片盒筆記の家

卡片盒筆記以「鏈式結構」存在,或稱「筆記鏈」。

透過 Heptabase 的「白板」(whiteboard)功能,得以「可視化」呈現卡片與卡片之間的承先啟後。

如果想查看本文永久筆記在白板上的原始位置,以及這張永久筆記和其他永久筆記之間的鏈接關係,我把它放在電子報的進階權限裡 👇

升級訂閱解鎖更多賦能
creatoreconomyimo.su...

- 週報:主編後記
- 人物誌:語音訪談無限回放
- 卡片盒筆記- 不定期空投派發
- 年度訂閱享 17% 折扣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閱讀筆耕從 2020 年 8 月開始寫字 https://linktr.ee/penfarming 金融職人|文案編輯|雜食性閱讀者|Heptabase 愛用者 🌐 區塊鏈教育平台【鏈習生】團隊成員 🗞️ 電子報【創作者經濟IMO】主編 👤 臉書專頁【閱讀筆耕】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 #83|改變人生的心靈課,不會指責你是錯的

卡片盒筆記 ze9|劍指核心,找到接點:融合兩個文本寫下一張永久筆記

全民策展!人人都是伯樂|Matters 創作者經濟 IMO 第 1 季營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