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垃圾鬧贏了,所以對中國的厭惡就正確了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記蘋果日報停刊

垃圾鬧贏了,所以對中國的厭惡就正確了
·
·

近日看到《台灣蘋果日報》給讀者的一封信:忍痛決定本月18日起停刊 這個消息,有一點點訝異。蘋果中時自由聯合等紙本報紙中,蘋果是最不用擔心銷量的。但是蘋果日報依然決定停刊。我認為在數位時代,將資源轉到更多人收看的蘋果新聞網是合理的決定。但是不免因為時代變遷而落寞。

我記憶中的蘋果日報大概有幾件事:

  • 蘋果日報在台創刊,當時免費在車站發送,還隨報附贈一顆蘋果。當時許多香港藝人由於蘋果日報長期跟拍侵犯隱私(狗仔隊),對台灣人說:「這種報紙你們怎麼會讓它在台灣呢!」
  • 八八水災時,蘋果日報在頭版全彩刊登了一具頭向下全裸漂浮在洪流裡的男性浮屍。當時輿論嘩然,認為蘋果日報為了聳動,太沒有道德操守。
  • 蘋果日報遇到不能放現場照片時,常以逼真的連環插圖作為示意圖。
  • 蘋果日報同時可以看見藍綠雙方的立場。
  • 蘋果日報不接受業配、記者或是編輯收到禮物要退回。
  • 在苗栗大埔案時,蘋果日報挖出了劉政鴻的黑料,讓抗爭有一絲曙光。
  • 反媒體壟斷運動期間,蘋果日報和抗議的學生站在一起。呼喊你好大我好怕的口號。
  • 蘋果日報員工成立企業工會,訴求與資方簽訂編輯室公約與簽訂保障媒體勞工權益。這是台灣第一個傳媒員工成立的工會組織,編輯室公約是國內第一家平面媒體簽訂有法律效力的編輯室公約。
  • 動新聞由免費觀看變成限定會員觀看。
  • 2020總統大選期間,在辯論會上,蘋果日報副總編輯蔡日雲分別對三位候選人提問, 韓國瑜回答時創造了跟問題全不相干的名言:「我談的是大海,妳跟我談的是一個漱口杯的問題」、「要不要問我幾歲之前還是處男」、「帶動這個大水庫」。
  • 然後是蘋果日報停刊。

蘋果日報壹傳媒在台灣深具影響力,在大家一邊厭煩其腥羶聳動的風格時,我那些讀新聞傳播的朋友卻說:「現在蘋果日報是最符合編輯自主的,不用揣測上意,沒有業配不收禮。蘋果日報讓記者有尊嚴,記者最想進的是蘋果日報。」

我後來很習慣看各種立場論點不同的新聞報導,也是從看蘋果日報開始。當立場分別是藍綠的報社總是針鋒相對時,蘋果提供了一個視角,這樣的視角讓我有辦法找出藍綠雙方攻訐、操作議題的點。慢慢地,我越來越習慣每天閱讀不同地區不同立場的報導,從中分析資訊。

蘋果日報在台灣,帶出了完全不同的氣象。不僅是中時聯合自由跟著改變,後來台灣的媒體,因為有蘋果日報編輯自主、新聞自由被落實的案例在眼前,媒體從業人員能夠學有所用,製作報導也比蘋果日報更加嚴謹。當網路時代來臨、人人隨時可以用電腦或手機上網看新聞,蘋果是最早查覺這趨勢做動新聞的媒體。吸引不少新興媒體跟進。

蘋果日報在台18年,正好是幼子至成年、中年至白頭的歲月。我的青春,跟著蘋果日報經歷了台灣的大小事。有過混亂,有過熱血,有些運氣,有些天真。不免掙扎,難免痛楚,懷抱希望,帶著信念。在抗爭中,我們面對的一直都不只是可被清楚指認的強權,而是整個社會。那段期間透過報導,文字讓讀者們產生一種身處異域而心領神會的感受。那是一種連結,一種我們不能清楚指認、但是有著模糊的共同體情感的連結。

曾經經歷的歲月,偶爾想起總有什麼載體幫忙承接了那些不完整的記憶;慢慢匯流成河,再流淌出一片大地。這個載體記載的不是小小的我,而是我所處的大一點的、離我很近的世界;那段歲月我正好在其中。

聽見自由的聲音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