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代的阶层固化 读《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不得闲
·
·
IPFS


今时今日,阶层固化是一个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太阳底下无新事,魏晋就是一个板结固化的社会。曹魏的高门大族形成了一个封闭、彼此结交、有共同趣味、试图垄断权力的集团。篡位的司马家族正是其中一员。

曹爽执政时排斥功臣,打压同为顾命大臣的司马懿,执政圈子狭窄。高平陵之变得到了不少曹魏功臣的背书,他们视司马懿的政变为拨乱反正,重新确立功臣与宗室共同执政的局面。

魏晋嬗代之际,司马家族对反对派的杀戮很克制,外宽内忌。因为司马家族的政治权力和交际网络就是来源于曹魏的高门大族,他们是一体的,且吴蜀两国的外部威胁也使得司马氏没有大清洗、重建权力结构的余裕。

对于嬗代过程中的反对派,司马氏一般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在晋朝时还发生了质问弑君的贾充“高贵乡公何在”。但这宽容是有界限的,一旦在紧张时刻出现了被认为有威胁的言行,司马氏就会不惜破坏原有的人际网络,加以严惩,如司马师上位为稳固地位,发动战争却惨遭战败,要求追究责任的王仪就被杀死。

反对者们和司马氏一样,同样依附于曹魏的政治权势网络,他们彼此通婚交往,是一个密切的利益共同体。对反对者的株连只会破坏这一权势网络,进而动摇朝政。所以司马家对反对者的杀戮往往及身而止,甚至主动帮助其家族和死者割席。到了嬗代完成后,司马家族还会修补和该家族的关系,所以出现了“魏晋所杀,子皆仕宦”的怪像。

晋朝建立后,朝廷大臣们实际就是过去曹魏的高门大族子弟,他们垄断权力,排斥外来者。立下灭国大功的邓艾、王濬甚至还被构陷。西晋的执政基础异常狭窄,社会板结严重,缺乏流动性。吴蜀之人,寒门子弟都被排挤在边缘地位。

完成改朝换代的武帝实际是个孤家寡人,无功业,无班底,无政治历练。环绕周围的是他的长辈功臣,家族亲人,父祖同僚。确立皇帝身份后,武帝近十年里无为而治,在功臣和宗室间把握平衡。为了酬庸,大封宗室为王,功臣贵戚则高官厚禄。直到伐吴完成统一大业,武帝才真正的大权在握。

武帝立愚鲁的惠帝为太子。咸宁二年执意排斥齐王攸辅政,实际导致了朝廷的分裂,众臣们希望维持外戚、功臣、宗室共同执政的局面,武帝对齐王攸的打压,实际使得自己站在了群臣的对立面,使得武帝晚期执政的进一步小圈子化。

被其寄予厚望的外戚杨骏才望低劣,权欲熏天,其执政很快就被贾后和宗室联手终结。

元康年间,贾后委朝政于张华,重新达成外戚和功臣之间的脆弱平衡。但贾后疯狂的杀死太子,彻底激怒了宗室,地方领兵的宗室诸王纷纷起兵夺权,原本局限在洛阳朝廷的政变演变为全国性内战,西晋朝廷在连续不断的兵乱中彻底崩溃。

接下来,历史向混乱进一步迈进,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南北朝。从魏延续到晋的高门大族在这动乱中重新洗牌,或式微,或南迁,或高门不坠,或底层崛起。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我们这个时代,在网络上常可以看到对阶层固化的批评,在西晋朝也是如此,在高门贵戚执政下无出头之日的寒门子弟,投身诸王胡人幕下,以其聪明才智为主家服务,毁灭那个他们痛恨的社会,这是否又是另一种“加速主义”呢?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