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護家盟還在

建君
·
·
IPFS
·

9月2日,張守一接受網紅 Alizabeth 娘娘(林正輝)專訪,他論點很簡單,家庭組織或型態是為了照顧女性生育,故他的推論表述是:生育意願或可能性(女性的生育功能)>婚姻(民事結合)>家庭(制度性保障),甚至動用人類學的觀來替這表述背書。

並且拒斥大法官解釋但擁護專法,一再強調沒有歧視和反對,在實務義議上,用兩手策略取代的辯證,例如:對於跨性別一手提出跨性別的手術納入健保給付,一手拿出DSM的性別不安症;對於教育一方面同意性教育,另一方面認為要適齡教育。

雖然主張維護民法婚姻原文定義(972條)是為了維持家庭功能和家庭組織,但又認為同志相家的民事結合不應該被列入婚姻,同志即使組成家庭,和民法由婚姻組成家庭是不同的,差異在於只有民法規定的異性戀婚姻才具有生育和養育小孩的功能。

張守一很聰明的在言論中並沒有呈現表現上的道德批評,或是說把對同志的道德批評很深的放在他對社會功能的表述中。站在結構社會功能論的觀點,甚至可以高舉對制度的解釋(法律)、政策工具(課綱)、舉證他的家庭的社會功能的正當性。

要拆解張守一的表述,某種程度上就等於拆解涂爾幹式的社會團結觀點,也就是,張守一並不是一個唯心論者或認知論者(這也是評估護家盟時的最大誤解),也並不是一個單純持有信仰與教義之人,而是基於其反同的目的和主張去以行動影響制度,並且對性傾向「存而不論」來達成他心中所想的社會團結(家庭)。

例如他在影片講的「邏輯上謬誤」、「概念化思考導致的錯誤政策」、「父母對孩子的兩性教育發揮很大的功能」等都呈現這類傾向,或是可以更單純的數數「功能」和「社會功能」在言談中出現的次數。

以為公投完,專法立法完成後戰場就結束了嗎?娘娘專訪的最大價值恐怕就是在告訴我們,這場戰爭會一直持續下去,並且他們隨時在整備旗鼓,並做好準備,高舉家庭教育和(另一種的)性別平等的大旗在「性平別等教育」的領域中捲土重來。

2018公投時形成的多元性別整合大和解式社會運動平台,在未來是不是仍會是有力量足以抵抗這波反攻?更深一點的問題是,LGBTQIA等各自內部路線的認知和距離,要嘛各自再深化後形成更強捍的生命,要嘛再度集合起來走入溝通和動員模式。當然兩者未必抵觸,但2018年的動員模式所造成公民社會的「耗損」,能從這教訓中得到多少經驗?

最後,2021年的現在,若是對娘娘的「原來同溫層竟如此堅固與雄厚,待在同溫層確實很安逸,但也令人憂心,因為安於現狀一詞,雖然不是絕對性,但在某種層度上,似乎是退步的同義詞。」這套說法買帳,真不知道該說什麼。

同溫層是個理念世界,理念不合或是有出入是會宗教戰爭的,爭論一直也都在持續。不論生活在哪裡,生活向來一點都不安逸。而同溫內對異質資訊的閱聽也從來沒有少過。

(至於要替網紅擔心流量帶來的效應,算了吧,流量沒了再拿就有,最簡單的,再多做幾集跨性別,女同志,男同志,性別弱勢,女性經驗,不就回來了嗎。)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建君台灣台北人。喜歡:ACG,時事,政策,心理學,神祕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