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產業出現六個轉向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的旅游將會迎來大變局。老齡化時代、高速交通時代、經濟新常態時代、大資料時代、共享經濟時代、國家治理時代、創新驅動時代、后工業時代時代、后疫情時代機理的相互作用,是大變局背后的邏輯。這些時代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迭加,會對旅游發展型態、產業組織、產業型態、產品型態、空間型態產生重大影響,形成新的發展格局,使旅游發生一個大的變局,這個大變局的重要旗標便是新旅游體系的形成。
近年來,旅游業的發展條件不斷改善,人民群眾對多元旅游生活的追求也不斷增強。儘管疫情給旅游業帶來的沖擊仍在持續,但旅游業蓬勃發展的勢頭不會改變。從旅游業態上來看,文創商業旅游、工業體驗旅游、交通服務區旅游、城市區域旅游、景觀農業旅游等等,旅游正在滲入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現出諸多大轉變。在新時代,旅遊業應進一步發揮綜合性優勢,適應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本要求。一起盤點六大轉向,找尋持續深耕的支點。
01旅游市場動力
“供給發力”轉向“需求發力”
傳統旅游業是借助於市場開放所形成的世界旅游需求起步的,很大程度依賴於外部旅游需求的持續注入。在旅游供給不足、外部旅游需求既定的特定環境下,政府主導戰略促使產業從供給入手發展。
這就形成了供給決定需求的固定思維。智慧旅游、全域旅游、鄉村旅游、的提出、渡假區建設、旅游景區建設、休閑街區的建設,這些不同時期的工作重點,都是從供給入手來解決旅游發展的問題的。應當肯定,這些工作對推動我旅游的發展、旅游產業體系和產品體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其成績不可小視。
而從我國旅游發展歷程來看,推動旅游大發展的大都是需求推動的結果。比如,我國國內旅游的大規模興起,起因是國家調整了假日制度,全年形成了周末假期節日連假假期,旅游需求有了連續性的時間保證,國內旅游獲得大發展的條件;我國出境旅游的大規模興起,起因是國家放寬了公民申請護照條件出境條件開放以及換匯申請額度,使得出境旅游快速發展。
進入新發展階段,旅游產業體系日漸完整,如何放大旅游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效能,提升旅游貢獻率,盤活旅游領域沉澱資產,是新時期旅游發展的重要工作。就目前來說,在繼續進行旅游供給架構性調整的同時,通過旅游需求面的制度性調整,啟動潛在需求,是推動旅游有效增長的關鍵。
在我旅游消費需求,但還缺乏有效釋放,多種旅游型態難以形成完整體系,“千軍萬馬過觀光旅遊獨木橋”。就現實來說,在世界上占有較大比重的研學旅游、房車旅游、海洋旅游、工業旅游,在我國的發展雖已有起色,但仍任重道遠,其一定程度受制於需求面制度性的約束。新旅游要改變以供給面為中心推動旅游發展的固有思維,通過系統性的需求面管理與制度調整,推動形成旅游市場新發展格局。
02旅游要素配置
“組合化”轉向“獨立化”
不同的旅游要素在實現旅游行為中的重要性不同,旅游者對其配置方式也有所不同。在傳統旅游市場,旅游行為主要是觀光旅游,“游”是核心要素,其他各個要素圍繞“游”進行組合,形成了以旅行社、旅游線路、旅游景區為核心的旅游產業組織和空間組織。
隨着旅游深度發展,旅游行為向度假旅游、休閑旅游不斷演變,旅游行為的需求變化也使得旅游要素的供給配置發生了重大改變,這種變化的一個重要結果便是旅游要素獨立化。
旅游要素從原先的組合化向獨立化演變的前提,是旅游行為對旅游要素的相依性的區別。觀光旅游依賴的是“游”的要素;度假旅游依賴的是“住”的要素;休閑旅游依賴的是“食”和“娛”的要素。當多種旅游行為並存於同一個旅游市場,同處於一個旅游目的地時,會使旅游要素向獨立化方向發展;當旅游要素獨立化發展成為一種趨勢時,會引起旅游產業組織和旅游空間型態發生重大調整。
進入新發展階段,主題酒店、精品酒店、民宿等一批新業態興起,一大批度假區、露營地、風景道開始建設,便是度假需求促使“住”的要素獨立化的結果;旅游文化演藝、旅游節事、賽事興起,多地休閑街區、文化街區強化建設,是休閑旅游所帶來的“食”和“娛”要素獨立化發展的結果。
可以說,旅游要素獨立化發展是新旅游的一個重要特徵,也是我國旅游未來發展的基本方向。因此,新旅游可以探索以要素獨立化來構建旅游產業體系和空間體系。
03旅游方式
“生活方式” 轉向 “生活+學習+成長”
旅游作為人類社會特定發展階段的產物,其基本屬性包括經濟、文化和社會三種不同屬性。從經濟屬性看,旅游是一種生活方式;從文化屬性看,旅游是一種學習方式;從社會屬性看,旅游是一種成長方式。
以往的發展中總是更關注旅游的經濟屬性,而很少強調旅游的社會屬性和文化屬性,很少關注實現旅游學習方式和成長方式的產品產業構建。
發展中人們認識到,旅游不僅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種學習方式和成長方式。“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華民族自古就把旅游和讀書結合在一起,世界文化大國在發展現代旅游業中,也注重將旅游視為學習和成長的途徑來推廣。
旅游從經濟屬性向社會和文化屬性延伸,向學習方式和成長方式延伸,既是大眾旅游發展的表現,也是一個國家旅游發展成熟與否的重要旗標。在我國旅游業新發展階段,除了發展具有生活方式的旅游形態,構建具有文化目的的旅游體系、發展具有學習方式和成長方式的旅游型態,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比如,業界可以以世界文化遺產、自然遺產以及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依準,通過對不同的文化元素、文化遺產、文化基因、文化形態、歷史事件、重大工程、旗標性景觀和地理形態進行深入挖掘、提煉和系統組合,形成具有文化屬性的旅游體系,搆建人們體驗生活的空間,獲得學習和成長的空間,全面推動大眾旅游發展。
04旅游融合型態
“旅游+” 轉向 “+旅游”
如何將旅游作為一種力量帶動與相關工業的發展?在我國早期的旅游發展中,受社會經濟發展的限制,公用服務能力以及基礎設施的不足,只有通過“旅游+”的方式來實現,這也成為旅游融合發展的一種型態。
例如“旅游+交通”帶動旅游目的地交通設施的改善,推動道路設施建設和道路環境的提升,“旅游+農業”帶動農村環境的整治和鄉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近年來,經濟社會大發展,旅游相關產業能力提升以及大眾旅游的全面發展,如何更好地通過旅游賦能成為關鍵性問題。
“+旅游”或許是有效的破題途徑之一。隨着旅游形態日益豐富、旅游規模日趨擴大,旅游能量不斷增強,與相關產業經濟聯繫不斷緊密,經濟社會完全可以通過“+旅游”的方式,提升產業的附加值,實現新舊動能的轉換。因此,變局中的新旅游,可以通過旅游賦能,以“+旅游”的發展方式,深度融入經濟架構的調整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的大格局。
05旅游服務組織
“企業組織生態為中心”到“平台組織生態為中心”
新旅游的一個突出表現是數字賦能。它以網際網路互聯網為基礎,運用大資料、人工智能等數字技朮和場景技術,對旅游價值鏈和產業鏈升級改造,優化要素與資源配置,重搆旅游組織生態圈。數字賦能下的旅游與傳統旅游的重大區別在於旅游組織生態的變革。
傳統旅游的組織是以企業組織生態為核心的,旅游資源與要素的配置以及運營都是以處在產業鏈核心地位的某企業為中心實現的。在先前旅游發展中,旅游執行都是以旅行社這種企業組織為核心,旅行社成為旅游資源與要素的配置者、運營者,旅游資源和要素的供給者如酒店、景區都是依據旅行社線路產品的技術標準提供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而數字賦能下的旅游是以平台組織生態為核心。
旅游資源與要素配置、運營多數是通過數字平台組織來完成,平台組織成為旅游資源配置的運營主體。旅游平台借助於數字技術和場景技術構建起組織生態圈,不僅注重線上的數字技術為旅游服務商和旅游者提供服務性變革,也能通過數字技術整合旅游資源,更能按照共用經濟的法則盤活閑置資源,提升旅游全要素生產率,從而對旅游產業全方位改造和升級。
06旅游發展方式
“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
旅游發展的引擎,既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一個重大實踐問題。縱觀我國旅游發展曆程,初期依靠“對外開放”的引擎,借助於外部需求紅利,構建起發展的基礎;中期,特別是國內旅游需求興起,依靠資源、土地和勞動等要素驅動,構建起較為完整的旅游產業體系,我國旅游進入黃金發展階段,成為社會經濟的支柱產業;過去10~20年,依靠投資驅動,全方位帶動了“小旅游”體系向“大旅游”體系的轉型,構建起較為完善的旅游經濟體系。
進入新發展階段,要實現旅游業高品質發展,仍然僅依靠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是難以提升旅游網域全要素生產率的,創新驅動必然成為新的重要引擎。“制度創新”創造旅游新需求,產生新市場;“產品創新”創造旅游新玩法,產生旅游形式;“技朮創新”創造旅游新服務,構建旅游新流程,形成資源與要素新能量;“管理創新”創造旅游新機制;“組織創新”創造新市場主體,產生新業態,搆建旅游組織新的生態圈,形成旅游新的產業鏈。因此,變局中的新旅游,通過創新驅動引擎,全面推動旅游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
在暗潮涌動之中深刻認識新旅游的變局與大勢,順勢而為,砥礪不怠,創新賦能,期待旅游業更廣闊的未來空間。
圖片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定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