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闊的胸襟,愛自己更加愛別人
身邊有些真正的成功人士,他們並沒有自認成功,而是還在奮鬥的過程,即使日復一日重複奮鬥,也很少有自我懷疑到想放棄的時候。
在超心流課程的長期熏習下,我慢慢看懂了自己的成長、自己的突破、還有不曾跨越的瓶頸。
瓶頸是什麼?瓶頸不是環境給你的障礙,是我們自己硬梆梆的性格、臭脾氣、還有緊抓不放的執著。
成功人士的身體多半很好,因為他們很懂得時時鍛鍊自己的身體,十個有八九個把運動或健身變成日常。 他們的心態也常態性地處在很好的狀態,因為他們會經常操練自己的心智,拿挑戰來鍛煉心肌,拿困境來磨練意志,榨乾自己的腦細胞,努力增生出新的見解、開創新的可能來突破現況。
新的見解是從心而來,不是聰明的腦袋能夠提供的資源。
腦袋裡承載的都是學習來的舊東西,只有不斷自學跟想辦法超越經驗所學的人,才有能力創新,但這樣的概念如果沒有累積實踐跟反思,它就只是一個抽象名詞。
難怪真正長久的成功人士這麼少,我們看到的只是他們發光發熱的樣子,卻不曾體會他們付出的努力與曾歷練的磨難有多深刻,才能讓他們不卑不亢地站在高位,卻又樸實無華地融入社會而不讓人覺得刺眼。
會刺眼的成功都是過分膨脹了自我,他們因為自己有所成而矮化他人,但這樣的人卻也還不少,難怪有錢人的嘴臉讓人討厭,實際上被討厭是那個德不配位的模樣,而不是對方的財富地位。而這樣擁有成功的人,很多人過得都不快樂,或是經常遭遇不幸的事件像爭執糾紛、意外事故、破財…等等。
所以真正的成功可能不是肉眼所見那樣,它更多的部分是隱藏在我們看不見的心理素質與堅毅的性格。
「如果成功的代價是不幸,那這個成功是有問題的」,上課的時候創辦人歐青鷹老師這樣說道。
成功一定是外表光鮮亮麗嗎?
陳樹菊阿嬤的善行相信大家有目共睹,即使沒有關注也該看過新聞大肆報導過。她是有錢人嗎?不是。她有什麼驚人的名氣或號召力嗎?也沒有。但被社會看見以後,她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影響力直接超越了無數有名氣、身份地位的人。因為她有錢的時候,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別人。
2010年,《富比士》雜誌將她選入其亞洲慈善英雄人物榜[3];同年,《時代》雜誌將她選為年度最具影響力時代百大人物之「英雄」項目第八位[4];同時,《讀者文摘》將第4屆年度亞洲英雄獎頒發給她[5],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也頒贈一等教育文化獎章予她[6]。
2012年7月25日,「麥格塞塞獎基金會」宣佈她因長年行善展現「利他主義」榮獲2012年麥格塞塞獎;她並在頒獎典禮後宣布將獎金再度捐出。[7]
有錢或許輪不到她,但不是因為她配不起財富,而是她賺了錢,卻把財富給了她認為更加需要的人。辛苦了這麼多年,給出去的遠比留給自己用的多很多,但她也不曾受到窮的心理折磨,身體更比家境優渥的人還健康。
多年前曾有個同事,每天兩份工作,騎腳踏車上班,三餐不花錢都吃公司的,身上衣服總是髒髒的。他不是經濟上的窮,而是心理狀態窮出了扭曲。 聽聞其他同事說到哪裡有天災,大家想要響應小額捐款,那位省錢達人卻說「捐什麼款?我還需要人家救濟呢!」 在當年,據說他的存款簿數字已經有七位數了(即使是六位數也不差了),但他回到家卻睡在紙板做成的床上!
在華人世界,窮真的是多數人潛意識的恐懼,從祖先幾代人到我們的長輩,望族或名門閨秀之後相對較少,而貧民跟平民滿街都是。
長輩窮怕了,只要有錢他們就覺得幸福。所以有了點積蓄、能力,便有意無意地誇張炫耀自己的消費行為、穿著打扮、旅遊或一些見識等等,但對他們來說那不是炫耀,只是一種因為擁有而幸福的快樂分享。
身為尚稱不上外在富裕的一般人,不要說是長輩,看到年紀相仿或比我們年輕的人有這些舉動,都會想翻白眼,但現在轉念想想,這樣挺正常的不是嗎?也許哪天我們小有名氣、成就的時候,也是禁不住內心喜悅,恨不得昭告天下呢!
曬財富、曬情人、曬收藏、曬毛孩、曬寶貝,不管曬什麼,都要學習成功人士的堅毅與精神,讓成功名符其實,讓幸福喜悅名符其實!
是說我也想曬點東西,但你們也知道,我曬的出來的只有一些照片跟文字,噢!還有貓。
理想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