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书:岛屿精神,另类人生 · 第二天

第二篇:缩影

céline
·
(修改过)
·
IPFS
这个思考过程似乎就是我在寻找自我的缩影。

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其实很混乱,因为一下子浮现在面前的几个选择,我几乎分不清那是创伤反应还是属于独特的精神世界,某种程度上都有一定的普遍性。我尽量撇开那些明显是防御机制的反应,挑一个还算有点奇怪的点讲下吧。

我在刚开始认识一个人的时候,几乎不会记对方的脸,她人的脸在我的记忆里就是一些马赛克的组合。让我再描述清楚一下这个过程,即使视网膜有印下这个人的五官,再由视网膜传到视觉神经,再存储到大脑的“记忆库”的过程中(以上都是我浅薄知识延伸的想象中的记忆储存方式),像是在那个存储到“记忆库”的节点,神经刻意以最低的画质压缩了五官的内容后保存。

让我再做个类比,就有点像:从相机里想挑几张存在手机里,但相机拍摄的照片有点大,手机内存不太够,就传到微信上,不勾选原图,然后保存到相册。那张图的画质差不多就是我最终记下的五官画质,只不过我记下的还要更差些。

在我觉得和对方聊的比较多,且比较愉快之后,我才会大概看下对方的五官长什么样。

当注意到自己在无意识这么做的时候,我开始琢磨:到底是我觉得记住这些路过的人的脸毫无意义,我不想去储存这些人的五官数据,还是说,我在逃避什么?甚至不想借由看清对方的五官来和路过的具体的人建立那么一点点关联?

写到这里,突然想笑,本来是想完全撇开创伤反应来讲的,结果又回到了这里。

不过,这个思考过程似乎就是我在寻找自我的缩影。在试图寻找独属于自己特质的时候,抓住了一个点,我看着它,好奇地观察着:这是我吗?之后持续观察,深入思考,发现:噢其中只有那么一丁点是我,外面裹着的大部分都只是早期自我保护的残留。然后剥掉外面的残留外壳,提炼出那么一丁点“我”,伺机发现下一个特质,再把那其中的一丁点“我”挑出来,和之前的拼起来,慢慢地凑出一些“我”的雏形。

现在距离看到雏形还差点,不过也还蛮期待的:会拼成什么样的形状呢?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