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蜀中五老」之一、《讓子彈飛》原著作者馬識途仙逝 享嵩壽110歲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
·
IPFS
·
除了小說,馬識途在紀實文學、散文、詩詞、隨筆、遊記、雜文等領域均有造詣,晚年推出自己首本學術專著《馬識途西南聯大甲骨文筆記》。他被譽為「在巴蜀現當代文學史上具有承先啟後的地位和作用,他是繼郭沫若、巴金、何其芳之後最具影響的作家」。

原文刊載於虛詞・無形

文|虛詞編輯部

中國四川現代作家、《讓子彈飛》原著作者馬識途於昨晚(28日)因病醫治無效仙逝,享嵩壽110歲,消息由其女兒馬萬梅傳出,她早於年初曾發出親父自擬的文稿《十齡記》。

馬識途1914年出生於重慶忠縣,在大學期間秘密加入地下黨領導的南京學聯小組,後於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入黨志願書上,他將原名「馬千木」改為「馬識途」,以表示自己「終於找到了正確的革命道路」。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中文系,在學期間接受許多文學大師如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的教誨;曾任四川省建委主任、中國科學院西南分院黨委書記、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四川作協主席、中國作協理事等職。著有《清江壯歌》、《滄桑十年》、《在地下》等作品,與巴金、張秀熟、沙汀、艾蕪並稱「蜀中五老」。

80年代初,在出版界名人韋君宜的推動下,馬識途寫出並出版了《夜譚十記》,當中以西方幽默諷刺的格調,寫中國故事。他喜歡俄國的契訶夫、果戈理,美國的歐亨利、馬克吐溫,西班牙的塞凡提斯,同時也特別注意通俗手法。馬識途認為,文學作品應該寫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夜譚十記》銷量大好,韋君宜建議他以長期從事地下工作的見聞為題材,用薄伽丘《十日談》的形式,寫一個「夜譚文學系列」。當時他們商量好推出《夜談續記》,馬識途也開始動筆提綱,無奈後來擱置下來。 但《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一章,於2010年被改編成電影《讓子彈飛》,由姜文執導,重新安排了人物、結構,於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13項獎項,享負盛名,也令他的名字再走進新生代的視野。

《讓子彈飛》上映後,馬識途被兩度授以文學終身成就獎,但他深覺慚愧,認為自己經歷百年中國的大動盪,卻沒把積累的題材寫出來,「我很清醒地知道,我不是那種可以寫出具有傳世藝術品質作品的作家。我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一個我自認當之無愧的革命家。我為中國的革命做了努力,也有犧牲。我寫的很多文學東西,都是為革命吶喊,但在藝術水平上,我真的不夠。革命勝利後,我又走上從政的道路,工作很忙⋯⋯我應該創作出遠比我已發表作品更好的作品,然而令我遺憾,沒有實現我應有傳世之作的理想。」

馬識途沒有忘記與韋君宜的承諾,一直把《夜譚續記》存於腦海,後來幸得好友鼓勵,他開始著手《夜譚續記》的寫作。但開筆不久,癌症再次入侵,進度大大受阻。家人為他的病情擔憂之際,馬識途卻想起了司馬遷發憤寫《史記》:「司馬遷的故事激勵了我,我也要發憤而作。我曾經對朋友說過,我的生活字典裡沒有『投降』二字,我決不會就此向病魔投降,我要和病魔鬥爭,和它搶時間,完成這本書稿的創作。」他讓子女把稿紙帶到醫院繼續寫作,出院後一面積極治療,一面堅持寫作。「別人認為我得了這麼危險的病還滿不在乎,奮力寫作,真是怪人。其實這毫不可怪,我就是要和病魔戰鬥到底,正像當年我作地下革命鬥爭不畏死一樣。」

2020年,106歲高齡的馬識途推出《夜譚續記》,書扉頁上寫道:「謹以此書獻給曾首創『夜譚文學系列』並大力推出《夜譚十記》一書的韋君宜先生,以為紀念」。

除了小說,馬識途在紀實文學、散文、詩詞、隨筆、遊記、雜文等領域均有造詣,晚年推出自己首本學術專著《馬識途西南聯大甲骨文筆記》。他被譽為「在巴蜀現當代文學史上具有承先啟後的地位和作用,他是繼郭沫若、巴金、何其芳之後最具影響的作家」。

虛詞・無形網站
虛詞・無形Facebook
虛詞・無形YouTube
虛詞・無形Patreon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