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 SummerSonic 看演出行業的困境

Jerome
·
·
IPFS
·
對於演出行業的從業者而言,最終就僅是希望得以能恢復活動的正常舉辦,讓大家有演出可看,讓幕後工作者有工作可執行,才能真正維繫整的行業正常推進。

本來想認真針對一篇日本 The Japan Times 的文章作編譯,但一方面文章長度頗長,另一方面又覺得不如根據自己所關注的重點挑選出來描述,可能就夠了。

可以先了解這一篇:https://matters.news/@jerome/「Fuji Rock 的回歸正常測試」

當初該文章發文於正巧一個月前,知名的 Fuji Rock 音樂祭 在一篇爭議中舉辦結束。主辦方也在 YouTube 上同步進行線上轉播,也算是那週重要的討論話題之一。在日本當地產生的主要爭議就如同奧運一般,是否應該在疫情如此嚴峻的時刻非得辦這一場涉及大量民眾群聚之活動?整個社會也有點在嚴密觀察該活動的後續發展結果,似乎就是在驗證大家對此的疑慮與考量。

同樣的看到另一篇 The Japan Times 的報導:https://www.japantimes.co.jp/culture/2021/09/25/music/supersonic/

該報導提到的是另一場也算在日本乃至全世界知名的 SummerSonic 音樂祭,過去與 Fuji Rock 算是在日本的兩大「此生必去音樂祭」。

由於疫情的紛擾,最終今年的 SummerSonic 改為「Super Sonic」,舉辦的場地一改過去的「東京-大阪」兩地超大場域輪流發生的特色,成為兩個體育館的方式。且最終位於大阪的場館還被迫取消後,僅在東京場館舉行。

演出陣容也有調整,原本應該壓軸的大咖藝人也因故無法成形,最終改為 Steve Aoki / Zedd / Alan Walker 三組連續共演作為特別節目 ending。

可以先看看兩天分開的兩支 After movie 記錄:

從上述兩支影片不難發現現場是有多注重在防疫措施的實施。據報導所稱,觀眾要進入現場需要進行10個步驟的註冊登記程序。(沒錯,正是十個!)每位觀眾都要下載三個手機apps,其中包含政府所使用的追蹤apps,以進行當日入場人員的足跡登記。

在演出現場入場時,還會發送屬於這一場的 SuperSonic 口罩,演出現場放置的座椅,每位觀眾的前後左右都需要隔開一定距離,避免感染發生。能想像一場電音演出現場,卻需要跟周邊的人隔開嗎?所有的座椅都透過膠帶固定,確保無法被觀眾自行搬動改變位置。

另外,現場有大量的工作人員在巡視現場,每當觀眾因為現場演出而過度激動大喊時,就會有穿著黑色衣服的工作人員過去「勸導」。更別說如果脫下口罩更不能被接受。報導中提到現場就看到有工作人員追逐著一位沒有把口罩完整罩住口鼻的觀眾,要求正確恰當的配戴完成。

即使執行了上述種種的防疫措施,現場依然有排隊整齊的大量媒體記者排在門外觀察著這場活動,就像是糾察隊一般認真的檢查現場有沒有任何疏漏值得被報導。是的,媒體就有點想「看好戲」般的心態,認真用顯微鏡找問題。


其實這也是目前全球的活動組織者所面臨最大的挑戰之一。各個執政當局針對疫情的防控手段與措施嚴密程度不一,也讓全球活動組織者顯得無所適從。例如之前有提到美國因為國內疫苗的供貨足夠,所以就利用主辦方的宣導方式來要求活動組織方與參與者均需要完成完整的疫苗接種才可以入場(無論是工作人員還是觀眾,均需要遵照,否則就要有72小時內的陰性證明)。

至於英國則是把疫苗接種與否作為個人自我的選擇,大政府負責把疫苗準備好,但個人是否要選擇接種,則都成了自己的選擇。

近期可以發現許多國家地區慢慢選擇了這種新常態作為後疫情時代的選擇。政府畢竟無法替代所有人民作每一個決定,而病毒無情肆虐,也不會選擇攻擊對象。倘若不斷用政策的制定與國家資源來推進,總會面臨最終龐大資源的耗損與無力。

這些難以處理的問題,或許最終都還是要看執政者的智慧,對於演出行業的從業者而言,最終就僅是希望得以能恢復活動的正常舉辦,讓大家有演出可看,讓幕後工作者有工作可執行,才能真正維繫整的行業正常推進。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Jerome連續兩年寫作不間斷,可以稍微自稱是個「文字堆砌人」。曾於多領域任職與創業,帶隊完成金氏世界紀錄項目挑戰。現音樂產業 x 文化活動產業與夢想家共同追逐獨角獸中。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2022 馬特市年度問卷 | 中斷了日更的一年,波動起伏的一年

活動順利落幕

懷念的與革新的自強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