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 UX 的初衷

CK|ChakmanDesign
·
·
IPFS
·
在這個人人都說 UX (User Experience) 重要的年頭,香港不少公司都強調他們如何做 UX,羅列出一堆工具和方法,然而真正嘗試了解用戶的人依然是少數。

💬 前言

坊間有很多對於設計的誤解,例子不勝枚舉,諸如歷久不衰的「設計師和藝術家無異」,又例如重新設計一間公司的企業形象,當中公司 Logo 明明變化不大,大眾難以理解寥寥幾筆為何所費不菲等。關於這些誤會,一直都不乏有心人撰文解釋,以正視聽,而且不少都寫得相當好。所以今次我想討論的,相對於以上天大的誤會,範圍要細得多,只聚焦在 UX Design 之上。

UX (User Experience) 和 UI (User Interface) 在香港經常被混為一談,實則大相徑庭。簡單比喻的話,如果說 UI 是外表,那 UX 就是大腦,前者肉眼可見,即 How it looks,後者則主宰運作邏輯,即 How it works 及 Why it works this way。

要成就一個成功的 Product,UX 和 UI 兩者必需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而在講解 UX 之前,有必要先理解一個概念:Product!


📲 此 Product 不同彼 Product

弱肉強食的數碼世界

一般人對 Product 的理解,通常指實實在在的一件產品,觸手可及。同一個字放在 UI UX 的世界去解讀,則泛指所有 Digital Product,由 Website 到 Mobile APP 都包括在內。可想而知,這裡指的 Product 不一定有實體,但就一定存在於數碼世界當中。

其實不少 Product 即使不是用家,也絕對耳熟能詳,例如國際知名的有 Instagram (IG) 和 Spotify,而本土則有 Openrice 以及九巴 APP KMB 等等。如果閣下使用 IG 經年,應已經歷過不少大型更新:由無 Story 到有 Story,由 Timeline 單純順時序一一將資訊羅列,到後來變成由 IG 以演算法自行排序,加插更多廣告等。

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Product 都一樣,不少公司透過持續更新、改善或推出新功能、甚至大刀闊斧,果斷改變產品定位等方法,只求在千變萬化的市場裡爭一席位。可想而知,令 Product 得以長遠發展自然而然是各大公司的頭等大事。


🧠 UX Designer

Product 的領航員

Product 之所以誕生,往往為了解決特定問題。至於甚麼問題值得解決,又該如何解決,就屬於 UX Designer 的工作範疇。假如缺少正確方向,無論公司航行得再快都好,最後只會徒勞無功。UX designer 的其中一個要務,就是確保 Product 能夠和市場「無縫接軌」,實實在在解決問題,防止設計方案淪為公司一意孤行的空中樓閣,又或者港人更常聽到的所謂「大白象工程」。

🎯 Direction is so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speed

要航行方向正確,當中需要專業的資料搜集及分析技巧,現嘗試以 UX Design 的 Research Process 作為切入點簡單講解一下。一般 UX Research 可分為三個階段:

  1. 🔍 Foundational Research
    首階段的 Research 是為了了解 Users 有無未被滿足的需要,找出潛在的問題以便對症下藥。行內有句名言:You are not the users!我們對市場的了解受很多因素左右,並不一定客觀,例如朋輩的影響,媒體的宣傳等。同時,搜集得來的資料也有機會無法準確反映現實,例如當被訪者知道訪問內容是關於性取向,也許會為了合乎社會期望,說出違心但政治正確的答案。UX designer 這個階段的要務,就是掌握準確的數據,客觀梳理出真正的問題。
  2. 🔍 Design Research
    針對同一個問題,可以有成千上萬個解決方法,但不可能每個解決方法都同樣有效,因此 Design Research 主要針對設計方案,務求有效解決第一階段所發現的問題。以一個 e-Shop 的 Project 為例,UX Designer 可能會提出兩套同樣合理,但不大相同的結帳流程進行比較和測試,再以結帳成功率,結帳速度等為準則,去決定選用那一個方案,而非單憑直覺和經驗。
  3. 🔍 Post-launch Research
    無論整個設計過程多麼嚴謹,也難保產品面世時依舊能夠和變幻莫測的市場完全接軌,始終開發產品需時,同時 Users 並不可能一成不變。所以事後的 Post-launch Research 就是為了產品能夠持續跟上市場的步伐,不斷回應 Users 日新月異的需要。之前說的 IG 大型更新即為一例。

綜合以上,你可能會覺得 UX Designer 彷彿只是個專業資料搜集員。無可否認, UX 講求 Data Driven,往往以客觀數據及分析說話,而 Research 確是其中一大利器。可是我們應該不難想像,即使面對同一組數據,也可以有完全截然不同的兩種詮釋。數據是死,Users 卻是生的,要有效剖析數據,並從中得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就需要 UX Designer 的專業幫忙。

一直以來,UX Designer 的目標都是代入 Users,了解他們需要,找出問題所在,繼而理性分析,確立可行的設計方向。為此,UX 界早就發展出不同的技巧和方法,除了大家可以想見的問卷調查,還有 Competitive Audit、A/B Testing、UsabilityStudies、User Interview 以至各種協助分析問題的 Frameworks及 Methodologies 等等,手段眾多,簡直花多眼亂。

無論如何,最重要是明白到手段終歸只是手段。時至今日,不少本地數碼設計公司依舊認為單純畫畫 Wireframe,有個比較詳盡 Sitemap 就等同在做 UX Design,明顯是捉錯用神。情況就像誤以為會用鋼筆,能夠寫出秀麗字體就等於會寫小說一樣。會用工具是一回事,會不會寫小說是另一回事。


原文刊於:
Blog by ChakmanDesign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CK|ChakmanDesign香港人。從事 UI (User Interface) 及 UX (User Experience) 設計多年。網誌主要記錄個人工作上的所思所想,內容枯燥乏味,且不定期更新,敬請留意。 About Me https://bento.me/chakmandesign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山月欲來風滿樓之 Change is the only constant

一封寄不出的信

Moneyball: The Art of Winning an Unfair G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