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解剖 ——《沉鬱漂流竹筏》序文
1.
我現在能追溯到的,初次寫詩的起點,是在九年前(2010)的十月十日。我當時以為,我所創作的是詩。但以我現在的閱讀體驗來看,這其實只能算是分行的散文。不過這也是理所當然。我將此詩命名為〈躺在希望草地上〉,內容是這樣子的:「躺在希望的草地上/突然/天空烏雲密佈/雲把太陽遮住/光芒被隱去/沒關係/等雲離開/太陽就出來了」。
雖然這首詩看似普通,但其實當年的我,反覆修改它超過五次以上。連詩的標題也有改過。我發表的園地,是在個人部落格,當時所使用的是無名小站。這首詩發布後,過一段日子,我就覺得某些地方似乎不完善。因此我會按下「編輯」按鈕,對於其中的某些句子稍做增減。當時我覺得有幾個地方太多餘了。一切都是為了讓內心想要呈現的「意」,能夠以文字確切地表達出來。事實上國中的我並不知道意象等等的專業的名詞,我只是覺得更動原文,好像可以讓作品變得更好,因此做了修改。現在想想其實有點可惜,因為部落格並不會有編輯紀錄。最初的我是如何書寫的,已經無法看到,也沒有印象了。
至於為何在那一年會開始寫詩,我想是受到了國文課本與試卷的影響。第一次閱讀詩這種文類,是在楊喚的〈夏夜〉,它收錄在國一上學期的課本。國一下學期則是胡適〈老鴉〉、李魁賢〈麻雀〉。至於考卷的題目有什麼詩,大抵上是不記得了,我猜想應當有李瘦蝶〈蚊子〉。國中的我,看到詩之後的感想,內心覺得詩這種文類真是有點莫名。不過國中的我為了好玩、有趣,也就模仿這種「一行一行」的文類,並且實際書寫了。
九年前,我還有另外兩首詩作,十月份的有〈寄宿〉:「人的靈魂/寄宿/在一個軀殼裡/你選上了它/或是它選擇了你/你讓這個軀殼/獲得榮耀/還是製造邪惡/你讓這個軀殼/保持健康/還是慢慢摧毀」。十一月底的則是〈珍惜〉:「耀眼的太陽/隨著時間西沉/就像/在生命之路/走向終點/生命/無法永恆/珍惜/伴在你身旁的……」。雖然原先的我,是為了想獲得某種趣味性而開始寫詩,但卻寫出了內容不怎麼有趣的作品。
2.
八年前(2011),我開始將某一些在考卷上讀到的詩,記錄下來,並貼在個人部落格裡面。出現在考卷上的詩,會引起我的好奇心,然後再上網搜尋它們。不過我只有收集三首詩。
首先是洛夫〈豐年祭的午後〉,其中的詩句「山與山之間/由蟬鳴拉起的棧道/歌聲/如山花般/爆燃」成為了考題。我以這些句子為線索,上網搜尋,才知道這首詩全文有好幾十行,並非僅是考卷中呈現的那樣子而已。
接著是商禽〈五官素描〉,這首詩對我的影響很深,因為我在考試卷上答錯了。當時的題目是配合題,要將嘴、眉、鼻、眼、耳正確地填入空格當中。當我看到「如果沒有雙手來幫忙/這實在是一種無可奈何的存在/然則請說吧/咒罵或者讚揚/若是有人放屁/臭/是鼻子的事」之後,我在空格裡填了鼻子。其實正確答案是耳朵。考卷改完後,也有一些同學和我錯同樣的地方。我認為班上部份的同學,會因為新詩題目的答錯率滿高,或是答案模稜兩可,而不喜歡看到詩。不過,我倒是會有「想好好把這奇怪的東西搞懂」的動力產生。又,這也是我第一次認識到「商禽」這個名字,並且對這個命名感到很訝異,因為太特殊了。我擔心上網搜尋後,只會得到很少的搜尋結果。之後才明白,是我多慮了。總之,我學到了課本所沒教的商禽的個人生平與著作,並將〈五官素描〉重新閱讀一遍,收進個人部落格。
最後是詹冰〈黃昏時〉:「黃昏時/夜神點起黑色的燈/黑色的光太寂寞/所以天神點起星星的燈/人們點起油燈和電燈/住在我胸裡的小精靈/也點起詩的魔燈」。當時我看到這首詩後有點愣住,因為看不太懂「黑色的光」是什麼意思,然後它又很寂寞……。因為這首詩實在太讓我困惑,所以我又回家搜尋了。其實題幹當中並沒有附上作者與詩名,查完之後,才初次認識到詹冰這位詩人。另外還有一個收穫就是,我學到了圖像詩這個特別的表現方式,詹冰創作了不少圖像詩,其中最知名的便是〈水牛圖〉。
其實,還有一首詩一直被我惦記著,就是白家華的〈蛾〉。然而時至今日,我還是沒將它收進部落格中。
3.
2011年,是我創作量最豐富的時期,總共有二十四首詩。將它們讀完之後,我也依稀想起,當初創作這些作品時的背後因素、當下的環境、情緒、媒介等等。其實這一年的詩的主題與思考,實在是很有限,大抵上,不會脫離戀愛、生命、往昔、時間、友情等等。雖然有不少詩作是在抒發情緒,但是我也看到我曾經創作了與負面思考無關的詩,或者是純粹寫好玩的詩。現在的我,已經無法寫出這樣子的作品了。我想從這些詩當中,選出幾篇代表作。
四月份〈魂〉:「死/如飄零的雨/終結生命的火燄/生命就此從世上消失/幻化成魂/如新娘的白紗/飄於空中/煢獨無依/只有冰冷的虛無/希望這只是夢/不要是現實」,關於這首詩的創作緣由,得要提起和我不同班級的朋友。
在他家中,他和我分享了他們班在國文課的集體新詩創作。創作方法就是,根據題目已經給出的五個左右的字詞,運用這些字詞來寫出一首詩。我看了看,覺得十分有趣,且很有挑戰性。之後,我效仿這個創作方法,在三十分鐘後完成〈魂〉一詩。也因為這樣子,這首詩才會出現火燄、新娘、白紗等等我平常時不會用到的字詞。現在的我,已經無法像國中時期那樣,隨心所欲在短時間內完成一篇詩作了。
七月份〈成功〉:「成功就如艷麗的玫瑰/欣賞它的美麗時/時常會忘記美麗花朵下的梗刺//成功如走上最高的懸崖/把美麗風景盡收眼底/總有人停留眼前的美好太久/而摔下萬丈深淵//人們常以為能夠把握成功/其實只空抓一把風」,這首詩是少數中,我覺得完成度算滿高的詩。雖然是在探討成功這一件事,但基本上是不會脫離班級排名、考試成績等等的言外之意。
4.
2012年後創作量減了不少,只有八篇。我想簡單提一下其中兩篇。八月份〈魚兒心〉:「禁錮在玻璃作成的枷鎖/眼中看的是不變的光景/每一天重複作同樣的事情/陪伴自己的只是獨來獨往的同類/受了傷,誰會去幫助?//「如果變成了人,是不是就能得到自由了呢?」//人是不是也快跟魚一樣了?/只是一味的欣賞,誰會想到魚的心情?/玻璃箱裡的世界是否有些空虛?//每一天,不斷地在重複同樣的行為模式/直到死亡」。我家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有養魚,現在已經沒有了。這首詩的創作起因,是我拿椅子坐在魚缸旁邊看魚的時候。有一隻魚的生命已經完結,躺在小石子上,但是其他的魚卻覺得沒什麼異樣,生活沒有異常,依然自己游自己的泳。彷彿同伴的死亡,與他們無關。之後我對這件事情做了一些延伸,便完成了這首詩。
我有一首十月份的詩,沒有題目,只有原文。它並沒有收在我的個人部落格中,而是在我的臉書裡,我翻找了好久才找出來。我思考了一下子,決定不將原文列出來,因為這首詩已經不能算是我國中時期的思考。我在查看一首日文歌的歌詞之後,受到了感發,這首詩也因此誕生。
5.
到了高中,我幾乎不寫詩了。我只有兩件作品。第一首詩是高二時,為了投稿校內文藝獎而創作的,題目是〈寂寞深夜〉。這是我人生第一次投稿,之後得了佳作。創作靈感來自夏宇〈擁抱〉。
在2015年初,學測即將來臨,因此我寫了一首詩來激勵自己,命名為〈追分,追分〉。第一個分指的是緣分,第二個分指的是分數。
高中時期的我,創作量實在是不多,對於詩的閱讀也是頗少。在某一天我為了殺時間,於是進了學校圖書館閒逛,但是沒什麼吸引我的書籍。之後我看到一本我滿感興趣的書,於是拿起來翻看,即《戴望舒詩集》。我初次閱讀到與詩相關的書,就是這本了。也許就是從這天開始,我開始想要閱讀實體詩集,而不單單只是用電腦觀看散落在網路上的詩。
高三時我購買了《2013臺灣詩選》、《2014臺灣詩選》、泰戈爾《漂鳥集》。有點難以啟齒的是,我在今年,才完整地將《漂鳥集》看完一次。這本書在購買後,被我斷斷續續地閱讀,之後又被放在一旁好長一段時間,我才再次翻閱它。
6.
這本詩集收錄了我大學時期的詩作,但是並不是全部。那些沒被我收錄的詩,有幾篇的軀體尚未生成;或者有幾篇完成之後,不適合呈現於詩集中。
這本詩集的某些詩作,已經不是它們原初的面貌。一切都是為了讓詩句的表現、傳遞的意涵更為明確與完善。它們第一次誕生時的模樣,被我祕密保存在某一個地方。
對我來說,並不是我主動去將詩創作出來,而是詩本身是主動的一方,在操控、驅使我書寫,來讓自身得以誕生於世上。
我有一段時期,經常拖到凌晨四點才準備入睡。在這之前,我一直看著手機中的記事本,而腦中則構想著詩句,或者是句子中的某個字詞。如果沒有達到一個我滿意的程度,我便無法熄燈入睡。有的時候比較不幸,不知不覺消磨了滿多時間,結果卻沒有什麼進展。
我的內心會有股力量,促使我將心中的抽象感覺,轉化成實際的文字。而且神奇的是,我本身會知道,這個句子是不是自己內心所想要的句子。我能夠判斷,眼前呈現出來的文字是否完善。直到作品百分之百的樣貌描繪完畢,心裡面的沉悶感才會消逝。
大學的我,閱讀了為數不少的詩。對我來說,閱讀詩的目的是為了尋找「同類」。我在尋找書寫方式深得我心的詩人與詩作,例如詩語言的使用、情感經營、整體架構等等。其實經常會有這樣子的情形,閱讀了某些詩人的詩集,或是現代詩刊物,發現找不到一首觸動我的詩。這時候就會覺得有一點可惜。但是從另一個方面看,我是在大量的閱讀中,揀選、探尋著令我迷戀的文字表達方式。我會依照這樣的表達方式來實際書寫。
大概每個人都有這樣子的經驗,雖然不瞭解歌詞的意涵,以及主要想傳達的意思,但是歌曲的旋律、歌手的情感傳達,能夠感動人心。希望我的詩作能夠像那些音樂一樣,能讓讀者的內心產生好幾圈的漣漪,牽動他們的淚腺。就算沒能明白我句裡行間的意思也沒關係,只要能讓讀者產生感傷的心緒,甚至想要流淚,我的詩作便成功了。
——2019年6月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