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犧牲什麼,來換取理所當然的美好?
這陣子看到新朋友@音樂人 也來加入音樂寫作,寫的是音樂工作者、音樂班學生生活,與一般人所想像的落差。尤其是這篇《「郎朗」、「歐陽娜娜」沒有童年!藝術家是不配擁有?光鮮亮麗的背後是什麼?》,相信已經卸下了音樂家舞台上光鮮亮麗的外衣,讓我們看到音樂家,甚至是藝術家,需要付出怎樣的代價,才能站在這樣的舞台。
這樣的脫去外殼,讓我想起了我在今年的一月多首次發表於方格子的這篇文章:
《你願意犧牲什麼,來換取理所當然的美好?》
覺得也應該與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對於音樂、藝術表演工作者,給予更多的鼓勵與同理心。
以下是原始文章內容。
曾經有一陣子,我所收到的新學生們,幾乎都是正值國中青春年華的孩子。而我在第一堂課都會問她們為何想學大提琴。她們想了半天,好像還不知道大提琴到底有什麼音樂、什麼地方迷人,最後竟然不約而同地都說了一樣的理由:
「覺得歐陽娜娜拉琴很漂亮。」
這就是年代的差異呀!我們那個年代,通常只能從馬友友的演奏得知這應該不是小提琴,或許還有人猜成「中提琴」呢。再不然,就是在久石讓的某些作品內聽到大提琴優美的旋律;而將久石讓的作品魅力與大提琴的夢幻音色完美結合的,就是近幾年火紅的歐陽娜娜。
歐陽娜娜從小就被栽培成為大提琴演奏家,如果有看過她母親傅娟所出的書《家有友友娜:歐陽娜娜的音樂冒險》的話,就可以一窺其中辛苦與甜蜜的歷程。幾年下來,歐陽娜娜也沒有偷懶怠惰,還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美國前三大音樂院—柯蒂斯音樂院(The 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如果以一個「演奏家」來說,她更加真材實料,大可以走上真正的藝術表演之路。
然而,歐陽娜娜並沒有在柯蒂斯音樂院完成學業,而是選擇休學、休息,最後重新出發,選擇在柏克萊音樂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修習現代流行演奏。這段時間當中,她也參與了許多戲劇與電影的演出,在粉絲的心目中,她已逐漸從「音樂演奏家」轉變成「流行偶像藝人」。
定位不同,導致關注焦點不同
(CTWANT新聞網:歐陽娜娜被挖出「紅毯無P照」 一對比網酸:臂膀好壯「照騙娜」)
最近,歐陽娜娜只要有照片未經修圖,流出後都慘遭批評。是呀!藝人不就是要美美的,以世人的標準來看,如果身材不「瘦」、「臉太大」、「手臂太粗」、「腿不夠細」,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招來猛烈砲火。
就算歐陽娜娜的手臂遭到猛烈抨擊,然而諷刺的是,仍有許多人被演奏大提琴時的歐陽娜娜魅惑著,覺得她拉琴的樣子真是優雅,具有夢幻般的氣息。
為什麼歐陽娜娜拉琴的臂膀常被網友拿出來指點呢?她的手臂相較於她的身材真有那麼不合襯嗎?這要先了解大提琴的練習與演奏方式。大提琴的持弓、按弦都需要相當的力道;在訓練的過程中,右手的上臂肌肉頻繁使用,最後使得肩膀、手肘以上的肌群較為發達。另外,由於琴弦較粗,左手在按弦時需要花更大的力氣,再加上琴身較長,因此移動把位時需要長距離、快速地擺動左手臂,因此左右手最後就產生了俗稱的「演奏肌」。
一般人較少用到的這些肌肉,卻能在大提琴演奏家身上看到;如果沒有透過一套重量訓練方式來發展其他肌群,長久下來這些「演奏肌」就更加明顯。
另外,在演奏大提琴時,一不小心容易歪著頸椎,久而久之可能造成脊椎歪斜。演奏家馬友友就曾經因為脊椎側彎而開過刀。
顏值越高的表演者,越需要隱瞞不尋常的痕跡
不是只有大提琴家,我們常見小提琴家男的帥氣、女的優雅,但你可曾發現,他們的宣傳照與封面照通常是正面,或是拍他們的右臉頰嗎?這是因為小提琴家由於一天數小時、經年累月地練習、演奏下來,左臉腮下長期接觸琴身(小提琴的腮托),使得他們的左臉腮長了厚厚的繭。就算有拍到他們的左臉頰,也要巧妙地避開這些繭,或是乾脆修圖修掉;最好,直接拍演奏的姿態,讓小提琴把繭遮掉。
另外,所有弦樂演奏家共同的宿命,就是左手指尖長滿厚厚硬硬的繭,有時硬皮乾裂,容易勾破絲質衣物。再加上長期按弦,有些人的左手手指比右手手指還長、形狀扭曲。音樂家的手,只有在演奏樂器時才顯得優雅、有說服力。回到平凡生活,在一般人的眼中卻怪異、醜陋、粗糙。
而長期在交響樂團工作、管樂演奏家,則是面臨著長期在高分貝的環境下引發的聽力受損;任何樂器演奏家,肌腱炎已是家常便飯。
不只是音樂家,就連眾人眼中曼妙、如天仙般的芭蕾舞者,也在眾人看不見的背面承受著痛苦。曾經有張照片,拍下了芭蕾舞者一隻腳穿著美麗的舞鞋、另一隻腳則是脫下了舞鞋,展露出受到頻繁訓練與演出所璀殘的腳趾。
這張照片,讓世人驚醒,原來我們眼中那「理所當然」的美麗,卻是藝術表演者用「不合理」的人體訓練所成就出來的。
藝術表演者,往往需要藉由肢體展現精準、高超的動作,他們每日繁複的機械式練習,身體因為疲勞或過度使用而產生的職業病變,都巧妙地被他們的藝術成就所掩蓋。
卓越的藝術家,必須堅忍
在2014年上映的電影《進擊的鼓手》(Whiplash)當中,男主角夢想成為心目中技藝高超的鼓手,在音樂院裡受到魔鬼老師的調教。曾經有好幾個畫面,血淋淋地將音樂家的殘酷訓練之路呈現出來。這部電影,讓許多對於演奏懷著夢想的人因而驚醒,也讓我們不斷地反思:
你願意犧牲什麼,來換取理所當然的美好?
最後,男主角仍然衝破高牆,用自己的意志力爭取到屬於他的舞台。這部電影,我們可以看出一般追求藝術境界有三個階段:
- 憧憬、嚮往:看起來、聽起來很厲害的作品,供我們欣賞,引人入勝。然而這些作品,就像是吸引昆蟲自投羅網的花草,就是因為它們的美已經戰勝人們習以為常的自然狀態,才能吸引到人們的目光。
- 撞牆、瓶頸:受到藝術作品感染而決意投入這領域的人,漸漸發現磨練的過程並非如此愉悅,更多的是肉體上的苦痛、精神上的折磨,這個階段就像是一場淘汰賽,將不適任者殘酷地淘汰出局。而留下來的人,可能已經失去了許多人生當中寶貴的事物,像是人際關係與親密關係、金錢與時間的機會成本。
- 咬牙、成就:經過了內在自我認同的衝撞、取得外在價值的認同後,才能逐漸地走上藝術成就之路。但這段路程並非從此一帆風順,所謂高處不勝寒,越多人看得到你,要批評你就更容易了,因此在頂端的藝術家要承受外表光鮮亮麗之下眾人看不到的巨大壓力。
最後再讓我們回到歐陽娜娜。在她決定從柯蒂斯音樂院休學、接下更多影劇工作時,就已經從「音樂家」轉變為「偶像藝人」了。當然,從古典音樂殘酷的訓練中脫離,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流行演奏與戲劇偶像路線來走,本身沒有對錯。但這樣的決定必然要承受世人眼光的轉變,當她成為偶像時,以往學琴的過程對她來說就是雙面刃,雖能從中得到更多目光與發展路線,但練習大提琴的臂膀也就成為滔滔負評的來源。如果已經堅決走上這條路,只好甘之如飴吧!
希望大家追蹤@音樂人 ,看更多更有趣的音樂相關文章喔!
如果您覺得我的文章很讚,歡迎您成為「讚賞公民」,並幫我按「Like」,來支持我繼續寫作喔!
謝謝您!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