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紐約》觀後感—怎麼感覺超像《午夜·巴黎》?
撰文:陳紹平
簡單聊一下《雨天·紐約》,這部電影很明顯會讓人聯想到《午夜·巴黎》,但我沒想到連內容都這麼像。男主角都喜歡下雨、散步、都因為有自己的想法而無法和身邊的某些人契合,然後除了正宮女友之外,中途都有遇到兩個不同的女性,最後在一起的也都是先遇到的那個,而且片尾都是自己決定放走正宮女友然後自己待在紐約(巴黎)。這種相似程度真的會讓人覺得Woody Allen是否只想複製出另一部薛錢電影?但我更傾向稍微正向一點的思維,或許他只是嘗試用自己的眼光、風格、手法去觀賞或者書寫這座城市,但事實證明這個嘗試似乎沒有成功(至少我是這麼想的)
雖然片中的確加入了不同的對白和設計,能從其中感受得到的導演對這個城市的理解,但這些新增的元素反而會使人失焦,或者找不太到主題。或許散步、下雨、或類似的劇情手法等等,都是導演嘗試用類似的象徵和形式來做出不同城市的差異,但這樣的安排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助益。
但換個角度想,或許這也證明了《午夜·巴黎》的獨特性。《午夜·巴黎》成功用獨特的氛圍、眼光,建立了人們對這個城市的印象,也足以成為一個介紹、更能從其中感受到Woody Allen對這座城市的熱愛;反觀《雨天·紐約》,卻沒有在同樣的形式中得出屬於自己的結論、也沒有明確傳達對於這個城市的「印象」,但我倒是有猜到導演對這座城市的感受為何,以及「定義城市印象」或許不是這部電影的重點,但我也不太確定整部電影的重點還能是什麼。
也有人說片中的角色就像導演Woody Allen 的各種化身,說不定他就是用這部電影來自我解嘲或者挑釁觀眾,或許這才是其真正目的,用這樣的故事來提及導演的一些狀況,但誰知道呢?也或許這樣類似的劇情形式才是導演本人的代表,因此才會重複出現在不同電影中,但在《午夜·巴黎》中取得平衡、成就經典;在《雨天·紐約》則造成評價不一等等的狀態,可能也和導演本人的現實狀況有些對照(曾捲入性醜聞案件),但我也跟他本人的故事沒有到熟啦!
雖然《雨天·紐約》和《午夜·巴黎》本來就不是同一個系列,也沒有必要被放在一起比較,但翻譯過來的名字這麼像、劇情也超類似,真的很難不讓人將其相提並論。
總而言之,撇除所有和導演、其他電影、現實等等的關聯,單獨注視這部電影並下評論的話,《雨天·紐約》雖然不是那種會讓人印象深刻的電影,但還是可以做為空閒時間消遣的選擇(看Timothée Chalamet當駝背的痞子還是蠻有趣的)
(撰寫自2021/12/26)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