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 粵語

Benno
·
·
IPFS
·
七日書計畫的第三篇:我在成長過程中所使用的語言。

喺佛山出世,睇香港嘅電視台,我成長過程中梗係使用粵語啦。所以今日呢篇日記,用粵語寫。

尋日嘅日記最後貼咗舞台劇《窈窕淑女》Part1嘅YouTube視頻作為今日呢篇日記嘅引子。改編自《My Fair Lady》音樂劇,以上世紀30年代嘅香港作為故事背景。當時香港除咗土生土長嘅香港人以外仲有嚟自五湖四海嘅人,因此除咗標準嘅廣東話之外仲有上海話、潮州話、台山話(四邑話)、客家話、順德話等等,再加上同英國喺行政管治、經濟、文化嘅緊密交流,當然英語都佔好重要嘅角色。如果睇完Part1感興趣想睇埋Part2Part3,可以跳轉去YouTube平台繼續睇。

呢齣舞台劇當然冇男主角謝君豪成名作《南海十三郎》咁出名,不過我覺得呢齣舞台劇揉合咗好多方言、口音,喺語言上豐富並且體現到包容嘅文化風氣,喺改編原著、移植到香港背景上處理得非常成熟自然,所以我自己比較鍾意。

另外仲有一個原因係同我成長經歷有相關。我10歲嗰年全家從佛山搬到江門,從一個標準廣東話嘅環境搬去一個標準江門話嘅環境,雖然未去到culture shock嘅程度但係都好大衝擊。加上我媽媽一直非常嫌棄江門話口音(同《窈窕淑女》嘅譚教授一樣),所以儘管我好快就學會講江門話但從來都唔會喺日常生活裡面講。互聯網時代開始出現以方言為特色嘅emoji,潮州話、江門話都有,江門話比較有代表性嘅就係“摳磨”(即“這樣嗎”)同“地隨”(即“知道”)。

喺我高考之前一直都係講粵語,學校老師上課、同學之間都係講粵語,直到讀大學因為大學同學五湖四海然後不得不開始學講國語。當然小學有學過拼音,國語聽得明,但係要開口講就好困難。剛好大學時期台灣嘅綜藝節目可以通過網絡下載,大家都好鍾意睇《康熙來了》之類,所以我就邊睇邊學。而家我嘅國語都係會有港台腔。

雖然喺大學不得不講國語但係只要我知道邊個同學係廣州人、佛山人、湛江人(只要係講粵語嘅廣東人)我都會堅持同對方講粵語。大學時買我人生第一部手機就係Ericsson嘅A2638sc,選擇呢部手機嘅一個主要原因係佢嘅輸入法可以打到“嘅嘢咁佢哋啲”粵語字。

大學畢業之後工作,2005年曾經去過胡志明市出差,喺當地有華人同事,同佢哋交談嘅時候聽到比較原汁原味嘅粵語。佢哋當地其實都睇TVB劇集,只不過通常係租錄影帶或者後來嘅VCD、DVD睇,所以文化上差別唔大。越南有唔少華僑係廣東人,而喺越南呢個脫離中國大陸相對比較封閉嘅環境,保留咗一啲比較傳統嘅俗語、表達方式。

但係隨住人口流動同互聯網發展,廣東話都越嚟越簡化同國語話,大家嘅口頭用語漸漸同互聯網熱詞接軌。而且呢種趨勢已經蔓延到中國以外嘅華人圈。2018年我出差去吉隆坡,當地華人有唔少講粵語,但係當時佢哋已經會嫻熟使用“666”呢類互聯網流行詞,儘管唔知到底“666”到底具體乜嘢意思但係都會用。

吉隆坡(或者講,馬來西亞同新加坡)畀到我一種以前香港嘅感覺,三大民族、多種文化共存,華人圈子就有粵語、客家話、福建話、潮州話等等,同時掌握幾種語言嘅人比比皆是,大家都習以為常。其實,開放包容就應該係咁樣,冇必要強行推崇單一語言同文化。以後香港會唔會變成而家嘅廣州佛山咁樣,粵語越嚟越少人識講、國語變成主流?以後國內會唔會連英語呢一科都取消埋呢?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Benno中年大叔,随笔记录生活和心声。 反贼 / 营销从业者 / 创意 / 媒体 / 碎碎念 @Benno@liker.social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TRY N2@日本語勉強
45 篇作品

日語學習筆記 2024ー11ー23

日語學習筆記 2024ー11ー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