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着互联网的寒气来到大理,却意外在瓦猫之夏找到新工作,web3实在太精彩了
我是一个在互联网崛起的时代下长大的小孩儿。在学校里接触到的,是一年比一年更盛的互联网工作宣传。对于毕业生来说,仿佛只有进到互联网、进到大厂,才是成功。但是就在今年,2023年,变天了。互联网的寒气有没有传给你我不知道,但我肯定23届的秋招绝对是凉透了。
怎么说呢,前途黑暗,人总要为自己寻找新的机会的。当时机缘巧合接触到区块链的产品工作,而我却是个web3零经验的小白。本来踌躇着不敢上,可一看web2秋招都这样了,索性破罐子破摔,就想着去web3玩玩呗。所以本着好玩和猎奇的心态,开始研究web3。刚好看到瓦猫之夏的活动,就迫不及待地报名了。对于我来说,这就是目标领域的知识海洋,太期待了。
整个瓦猫之夏给我的感受就是,太热情了。大家都太有激情了。
这场web3大会举办的3天里,前前后后发生了太多意外,比如大会被取消、分会场被警察抄家等等。尽管如此,都没有浇灭大家的热情,各地分会场四起,愣是把大会氛围炒得远比我想象的火热。
第二个感受是,原来web3还挺混沌的。
我对许多相关课题都很感兴趣,比如能自治的DAO、metaverse基建、搞汽车设计制造的deAuto等等。抱着学习心态,能去的会场都去了。在这过程中,我逐渐发现,原来大家对web3、区块链、社会形态等等,都还没有形成共识,或者说清晰的定义。
这跟web2是非常不一样的。也许是因为等我有能力进入web2的时候,一切都非常成熟了。什么财富密码、流量密码、成功经验都解构得一套一套的。在web2,不管你想做什么,都有前人总结好的经验告诉你,这类产品要怎么做有机会成功。不需要有太多个人的思考和创新,被定好的milestone,被验证过的template,follow就是了。
但是我发现web3很不一样,一场圆桌下来你能看到非常多的理念冲突和争吵。本小白菜大呼过瘾。比如DAO圆桌时,Curve和SeeDAO在链技术与治理上不同的理解;比如DAO组织架构与传统互联网公司形式的效率比较;比如实体产业尝试用DAO形式推动创新设计引来多方的质疑……太有意思了,这里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地方,人们通过辩论和争执拨开迷雾。
第三个感受是,web3实在太精彩了。
但凡是经历过十几年死气沉沉的应试教育、套路模板不断的互联网工作的人,都一定会在这一场场讨论中,感受到鲜活的思想力量。
正因为这一切还没定型,还有很多的实验和创新可以做,光这点就很吸引我了。尽管后来在补课web3发展历史的时候了解到,原来web3已经走过两个熊市、工具比组织多等等。但尽管如此,web3还没有定型,我们仍然能够对未来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想。面对这种未来的不确定性,这群人在这里依旧相信web3的潜力与可能性。
太有魅力了。并且我们会发现,这里不论学历出身,就事论事。只要你持有自己对web3的独到见解,人人都有机会参与web3的建设。
这是一个乱世英雄的时代,对于我们这些被web2寒气波及到的人再适合不过(笑)。
第四个感受是,想要加入,就现在。
我没有做太多的工作,因为本身对这方面感兴趣,在参与会场讨论的时候就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在参与感兴趣的组织时,积极举手参与讨论、发表观点,一来二去也认识了很多组织和工作者。再后来索性准备好了简历,聊到兴起的时候就找起了工作。
因为在现场,我可以和组织内部甚至核心成员直接接触,能够从讨论中感受到这个组织的氛围和价值,非常直观。这是在web2找工作很难想象的。而参与讨论其中的我,也可以直接被看到。首先双方达成了价值认可,再往后就好说了。
随着瓦猫之夏的结束,web3的大门也对我打开。
很多朋友会跟我说,就算互联网工作再难找也别放弃啊,谁知道web3会怎么样呢,应届生承担风险太大了。但作为一个从小被学历“绑架”的人,已经受够了这套无形的社会价值体系压迫。人为什么要为了高学历、大厂背景,就规训束缚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呢?为了一个被宣传是稳定、美好、有前途的未来,而把自己塞进格子间、塞进996和驯化天性的规章制度里。更何况这个宣传还是虚假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毕业。那既然如此,为什么就不自己去web3新世界闯一闯呢?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