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做功課和被考核才會思考嗎?
看完 《22世紀殺人網絡:復活次元》(“The Matrix Resurrections”) ,從戲院走出來時,我問兒子,Neo是否老了很多(畢竟,與第一集相隔23年,英俊的男主角Keanu Reeves都已經五十多歲),去年才一口氣在Netflix看完The Matrix系列電影前三集的他說:
「是啊,差點認不出。」
「那麼,Trinity呢?」很有型的女主角Carrie-Anne Moss也一樣人到中年。
「She’s pretty.」
「他們倆都仍然很有氣質。」我說。
「The Matrix 的故事真的寫得很好,很吸引人。」兒子這樣評價。
「很多時候,電影拍續集都會叫人失望。」我說。
「但它沒有,仍然很好看。」他說。我同意。看來他很喜歡這部電影呢。
當晚,我們不知道在談論什麼話題,他父親提到有些系列電影例如《奪寶奇兵》(“Indiana Jones”)和《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是自己的經典少年回憶,兒子說:
「 “Back To The Future” is good. 但對我來說,我回憶中的經典會是 “The Matrix”!」有趣的是前三集上映時,他都還未出生。
然後,不知道過了多少天,他忽然問我:
「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吃紅色藥丸還是藍色藥丸?」
The Matrix電影中的紅色藥丸會讓人回到真實但已經被機器和電腦程式侵佔的、荒涼的人類世界,重拾自己真正的身分,而藍色藥丸則讓人留在虛假的由網絡控制的幻像生活中,忘記自己是誰。
「這是個很困難的選擇,我覺得『應該』選紅色,但擺在我面前時,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會怎樣選擇。」
「為什麼他們(按:他指的是電影角色)會寧願回到現實?那個現實是那麼悲慘,而且要不斷戰鬥。如果留在那個由the Matrix 虛構的世界,不是舒服得多嗎?」
「人有追尋真相的傾向,而能夠自主而不被操控是作為人的尊嚴……」說到這裏,我忽然覺得自己的「大人」機制想要跑出來說教,想要給出答案,覺得好像要教孩子不要貪圖安逸,要有道德情操,諸如此類道貌岸然的廢話,所以我說到這裏就打住了,覺得應該足夠表達我的想法了,容讓他自己在思想上掙扎一下吧,畢竟,他正在思考的,確實是這電影很重要的一個主題,但願這主題繼續刺激他思考人生。
除了電影,我們還會經常看Netflix的劇集,有些看了幾集之後,兒子就似乎沒興趣再看下去,想要搜尋另一部,那些能讓他看到最後的,一定有些什麼吸引他。
最近我們在看 “Mr. Robot”,講述患有社交障礙和抑鬱症的Elliot Alderson日間是紐約某電腦安全公司的網絡安全工程師,晚上是個黑客,他會透過入侵身邊與他有聯繫的人的電腦,暗中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故事的開展在於他加入黑客組織 “Fsociety”攻擊跨國公司 “E Corp”,透過摧毀他們的資料庫來解放所有人背負的債務,但事情當然並沒有那麼簡單,複雜的劇情於此展開。這部劇集的拍攝手法非常新穎,以主角Elliot的自白,並透過將幾條主線和各個片段剪接拼合來交代人物關係和劇情,大量的倒敘和插敘,時而呈現的幻想和幻覺,甚至是Elliot的夢境,觀眾需要高度集中精神、從頭看到尾,一直在腦中進行拼圖,才能夠被吸引進去;能夠進入故事中,就會欲罷不能,否則,只是隨便看看的話,難免會覺得劇情亂七八糟和莫名其妙。
我喜歡飾演Elliot的演員Rami Malek,他那雙超大的眼睛、時而天真時而怪異的眼神,以及讓人很難猜得出年齡的面孔,演這個備受精神問題困擾的聰明黑客非常有說服力。我喜歡留心聽他的自白,並留心每個片段的細節,好讓我能明白角色的心理,拼出可以理解的劇情。有一次看完兩集之後,兒子說:
「他們為什麼一直在說話?!為什麼不可以多一些行動?他們不停說話,我搞不清他們在做什麼!」
他的意思是對白很多,節奏緩慢,而因為每一段對白其實都只是一個片段,需要與其他片段拼合,才可以看到劇情的大圖畫,所以當他只是聽到一段對白,沒法搞清楚前因後果和背景,就會感到不耐煩。
「是啊,真的很多對白,因為這部劇的劇情就是透過這些對白和片段去交代,必須要很集中精神去聽,將所有內容跟其他片段聯繫起來,才會明白他們在做什麼,而且,可能真的會一時搞不清楚,我有時也是看不明白,不過,多看一會兒,又會有其他片段,最終拼湊起來就忽然明白了。我覺得這正是這部劇吸引人的地方。」我說。
「我們可不可以把字幕關掉,那些字很distracting,我想集中精神只是用耳朵聽他們說話。」兒子說。因為我們習慣開啟英文字幕。
我和他父親馬上不好意思地抗議說:
「這部劇的對話那麼多,用字又那麼有深度,以我們倆的英文聽力程度,沒有字幕的話,我們就真的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了。反正你能聽得懂,你可否試試不要理會那些字呢?」
「Okay.」他只好遷就我們。
後來,我以為他對這部劇已經沒有興趣,但第二天,他竟然想繼續看。
「你不是說很難明白嗎?」
「是,但我想看。留心聽就可以了。」
現在我們已經看到最後一季,也是劇集的結局篇了。
有一次,我突然明白了某段劇情,恍然大悟地說:
「哦——我明白了,原來是這樣……」我把我明白了的劇情說出來。
「喂,你剛才不知道的嗎?你留心聽他們說的話吧!」兒子這樣說。
「我有留心聽,只是當時還不太明白,但記在心裏了,剛剛才完全搞清楚狀況!」我反駁說。
劇中有個角色,是一位外表非常漂亮、優雅的女士,她為了幫助自己的丈夫,可以非常狡猾和不擇手段,陷害別人、甚至殺人都做得出。有一次看到她又出手狠辣對付人的劇情,我不禁說:
「這女人很可怕!」
「Yeah, but at the same time, she is really strong.」兒子這樣評論。
他看到這女人的另外一面,也確實是劇情所呈現的,這女人在丈夫犯下殺人案失蹤後,冷靜地獨力照顧剛出生的兒子,並且想盡辦法尋找丈夫的下落。
另一個劇情說到這個女人威脅Elliot替她做事,她以非常溫柔的語氣和很有魅力的方式說話,兒子說:
「The softer she speaks, the scarier she is.」說出了重點所在,這個角色正是那種在柔和高雅的表達中滲出可怕威脅的女人。
劇中另一角色是個FBI女探員,某個場景中她被問到有沒有拍拖,她顯得侷促不安。
「She doesn’t have a partner. She is so lonely that she has to masturbate and talk to Alexa.」兒子一語中的。
此前確實有這些場景讓觀眾了解這個角色,她在獨居的家中跟智能語音系統Alexa談話,並在深夜時自慰。是的,有這些所謂的「成人情節」,我們坐在一起看,算是「家長指引」吧,我希望「性」這個話題在我們家中不會是個禁忌,其實從兒子的評論中能看見他不但知道這個角色所做的是什麼一回事,而且他會詮釋這個角色的心理狀態和這個情節的用意。
劇中女主角之一Angela因為被恐怖份子利用,造成了市內多幢大廈發生爆炸,數千人死亡,事件發生後,Angela以淚洗面,呆坐家中不斷以電視遙控器翻看爆炸的新聞片段,並自言自語。
「Angela好像完全崩潰了。」我感概地說。
「Shouldn’t she feel broken? Remember what she did? 」兒子說,他認為Angela感到內疚而徹底崩潰是非常合理的劇情。
看Mr. Robot必須高度集中精神,所以如果某天兒子感到疲倦或睡眠不足,他就會選擇暫停,或許改為看看一些野生動物紀錄片,因為這些比較不那麼耗費精神。
我把這些事情紀錄下來,因為我(自小在制度中習慣了需要外在肯定的我)需要一再被提醒,當恐懼和擔憂又再次湧現的時候,我更需要抓緊那真正寶貴和值得珍惜的事物:孩子在生活中所能接觸到的文化產物(不一定是書,戲劇作品或其他也可以),透過真實地「享用」這些作品,而不是「解剖」它們然後以功課或考試形式向人展示或交代自己「學」到了什麼,那些觸動了他心靈的東西,就自然成為了他內涵的一部分,而我有份見證和參與這個過程,是恩典,也是真正的喜樂之所在。我希望自己不會忘記。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