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軍中的德國佬 Gerhard Neumann(前言)
1940年6月27日,遠東香港的匯豐銀行大廈中,一名德國年輕人在電梯中碰上了一名美國人。這一碰,改變了這名德國人日後的命運……
不要誤會,這不是什麼跨國愛情故事的開端,我亦沒有誇大了這一碰面的重要程度,因為如果沒了這次碰面,二戰的歷史,甚至日後的航空工程史也許會被徹底改寫。
這名美國人,是時任中國航空公司(CNAC)副總裁的龐德(William Langhorne Bond),看到撞到他的這名緊張的年輕人,結結巴巴地用帶著德國口音的英文道歉,而且更特別的是,在他身後竟站著一名全副武裝的英兵。意識到面前的年輕人正面臨的危機,龐德沒想太多,打了幾通電話,為只有一面之緣的他找到一線生機。龐德也許沒有想到的是,當十四年後於美國與這名年輕人再會之時,他已經成為航空工程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名年輕人,名叫 Gerhard Neumann。無錯,正正就是我在《二戰被拘留的在港德國人》系列中提到的那名德國工程師。最初為了到中國就職的 Gerhard,意外被迫濟留於香港,沒過多久二戰卻爆發了,即使初時看似還好,但戰事走向未如其願。在得到龐德幫助,Gerhard 趕及在被強制移送到英屬錫蘭拘留前的最後一刻離開香港走到中國昆明。輾轉受陳納德力邀加入中華民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亦即日後成名的「飛虎隊」)的他,自此人生就離不開航空工程,戰後再獲陳納德邀請加入民航空運隊(CAT)、回美國後成為通用電氣(GE)的工程師,更成為研發新世代航空噴射發動機的功臣,改寫航空速度與穩定性的限制,最終成為主管GE航空發動機部門的要員,一步步將自己的名字刻在航空工程界的歷史中。
如果你以為到此就是 Gerhard 成名的全部,那就太少看了他。Gerhard 在「飛虎隊」的時代就已經發光發亮,作為德國人,卻成為盟軍的一員,參與飛虎隊在中國戰場上對抗軸心國之一的日本,除了以飛虎隊中的唯一一名德國人身份帶領「飛虎隊」內一眾美籍、華籍地勤技師,更成為修復首架在亞洲捕獲的日本零式戰機的大功臣,其功績不但令「飛虎隊」上下佩服,就連不少美軍要員都讚譽有加,甚至美國國會都被說服,繞過戰時歸化限制,立專案授於這名「來自敵國的自己人」美國公民身份。
Gerhard 的傳奇,實非短短一篇文章能解說,我甚至尚未提到他在國共內戰後期,與妻子為離開中國到美國所做的「瘋狂」事,我甚至已經忽略了在《二戰被拘留的在港德國人》系列中提到的事。以上種種,Gerhard 都寫在他的回憶錄《Herman the German》中,此回憶錄英文版尚且有方法取得,但曾在臺灣、中國兩地分別出過的正體與簡體中文譯本均已絕版,且網上討論與記錄 Gerhard 事蹟的華文內容亦甚少。望著手上的英文版回憶錄,我實在不忍就此放下,接下來只好靠自己的文筆輔以自己的歷史知識,在寫出 Gerhard 經歷的種種之餘,補充歷史上的角度。
看來,我為自己開了一個大坑了(笑)。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