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Follow Me】以日常物料編織未來城市——訪CHAT六廠「明日工廠」藝術家朱頌琪、楊思嘉
文|黃桂桂
我們該如何想像未來?為慶祝開幕五週年,CHAT六廠在2024年春季呈獻「明日工廠」聯展,以批判性思維審視過去,從而喚起對未來的想像。建築師及藝術家朱頌琪認為未來與昨日及今日息息相關,我們可以從追尋歷史之中看到明日;另一藝術家楊思嘉則醉心研究新物料,以另類的方法想像未來世界。
從日常中編織城市網絡
朱頌琪為是次「明日工廠」創作新作品《繾綣城觸》,「繾綣」有相結牢固,難以離散的意思,朱頌琪認為城市就是不同元素互相糾纏、千絲萬縷形成的一個網絡。建築師出身的她,一貫作品都喜歡以建築模式呈現一種微觀世界的形態及她對未來城市的想法。
《繾綣城觸》以魚絲做線,連結不同物品,包括包裝物料、喇叭線等,作品吊在半空,呈網狀,當冷氣稍大,整件作品輕輕搖蕩,像一朵飄浮的雲。朱頌琪有另一個想像:「有時我覺得它像一棵大樹,上面棲息著很多小鳥和生物。」
朱頌琪覺得隨著科技及城市發展,地區對人的限制將逐漸減少,城市不再依賴傳統金融中心點,而是變成不同的浮動點,點與點之間形成一個網絡,像大自然中的蜘蛛網,也像人的腦神經網絡。在建築學上有個詞語叫「城市肌理(Urban Fabric)」,意指城市是由不同元素編織而成。朱頌琪運用摺疊建築(Folding Architecture)的方法,把自己城市觀察期間的景觀拍下來,再用摺紙的方式摺出不同立體形狀,組成城市中不同的浮動點。
「藝術界很多人都有儲物癖!」朱頌琪爽朗地笑起來,她當然不是例外。每次網購後看到因為所購物品的形狀而扭曲成不同形態的包裝物料,朱頌琪都會儲起來,「這些包裝物料其實很有趣!而且現代人很難脫離網購,家庭生活其實充斥著不同包裝物料。」還有一些3D掃描後剩下來的支架殘餘物、書桌上一條不知哪裡來的喇叭線,這些從日常生活中信手拈來的物件,在她眼中都是網絡的一部分。「這些物料就像是我的日常生活記錄。我覺得把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物件放進藝術品中,能拉進兩者的關係,使我能從一個細微的、個人的角度看一些很宏觀的東西。」
「未來永遠都跟昨天和今天有關,我不能從甚麼都沒有之中衍生出新的事物,而要從歷史和固有的事物之中追尋未來。」朱頌琪說,「我覺得『明日』是一個機會讓我能從一個新的角度、新的方法去開始的一天。」
新物質的未來
而藝術家楊思嘉就直接自己研發新的方法,以開創新的未來想像。楊思嘉在「明日工廠」中展出兩件作品《無重的美饌(Weightless Delight)》及《聚合物(Composite)》。《無重的美饌》由200件小作品組成,每件小作品都像一塊葉,僅輕約200克。這是楊思嘉在實驗室中研發出來的新物質,這物質不僅輕,而且能吃進口,楊思嘉以「Delight」為名,給人一種輕盈、歡樂的感覺。每一塊葉顏色皆不同,有的綠、有的藍,扁平而半透明,像一塊脆弱的薄玻璃,楊思嘉說展覽期間它們會隨時間改變形狀及顏色,「像在成長及伸展自己,同時自由地碰撞、生活」。
楊思嘉的另一件作品《聚合物》像人不小心把水倒瀉後,慢慢凝固在透明的平面上,「像一個網」。楊思嘉從海洋中收集不同生物,在培養皿中培育,並從地球上不同地方搜集礦物質、生物著色方法,帶回實驗室中分析、擷取、工程化,她使用結晶的方法,把物質凝結在某個特定時刻,經3D製作成作品《聚合物》。
楊思嘉研究生物科技出身,於Central Saint Martins修讀女裝時裝設計,並曾於生物實驗室工作,因此她的作品與一般藝術及設計作品不同,她更傾向於在作品中使用生物科技及技術。「『明日工廠』就像在提前思考我們如何想像、推測未來,一個不一樣的未來,一個纖維、編織、針織結構都與現在和以前不一樣的未來。」她想像未來不論在服裝上、住宅上等,都會出現不同的新物料,這些物料將對人類、環境更友善。
「明日工廠」展覽詳情:
日期:即日起至2024年7月14日
時間:早上11時至晚上7時
地點:南豐紗廠CHAT六廠
詳情按此。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