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堂人生創意課

書識。書寫
·
(修改过)
·
IPFS
·

書名:《創意背後的祕密》

作者:李欣頻

出版社:方智

出版日期:2011年3月


台灣廣告人兼作家李欣頻到北京大學讀博士班時,獲教授邀請開班為北大學生教授創意課程。在畢業前夕,她把課堂中的十堂精華整理成《創意背後的祕密》這本書。作者說這十堂內容是多年來改變其生命格局的十個方法,讓創意有驚人的跳躍成長,為人生帶來轉變。

作者提到,身為創作人,絕不能輕易妄下斷語批評別人,因為個人的視野有限,可能沒辦法看到事物全貌。在以前博客、微博等網絡平台還未盛行的年代,報章雜誌、電視電台如要評論一個作品、一個現象、一個人時,評論者必會經過深思熟慮、整理個人觀點後,才敢作出評論。然而,在資訊便捷甚至信息爆炸的今天,我們很容易便可在不同平台對一個人或一件事作批判,於是陸續出現以潑黑、弄臭別人來凸顯自己的荒誕現象。有些人連別人的微博內容都還沒看完、沒看懂、甚至看錯的情況下,就開始草率地評論,而這些無建設、無事實根據,但又最危言慫聽的評論,卻往往成了媒體或網友追着轉貼的內容。久而久之,網絡世界淪為一堆烏合之眾大放厥詞,傳播無意義、無深度內容的地方,拉低了整體的文化水平,同時亦令真心想在網上分享的人,為免被惡意評擊而關閉本意良好的平台。因此,她提醒大家一定要讓自己不受外在紛亂影響個人判斷與思考方向。學會盡量少去定義、指責別人,而是用心看清事物的全貌細節,特別是要了解那些自己沒有看到的背後部分。在批評論斷別人前,先問問自己,如果我是他,會否做得比他更好。

慣性思維是創意的最大殺手。作者說,也許因為一直以來的教育體制給了我們凡事都要找標準答案,結果造成大家都有思考惰性,習慣將新事物跟舊的情況做比較或分類,輕率地下結論,導致視野的盲點,令本來鮮活的腦袋,成了面對甚麼亦以過去的程式作反應,沒有了接受新事物、創造新未來的可能。身兼廣告文案、作家、大學老師、博士生、影評人等多重身份的她,經常被人問到最喜歡哪一個身份。每次面對這條問題,作者都感覺無奈、無語,因為人生並不是減法,而是加法;不是選擇A還是B,而是A+B結合演變而成。“我的各式身份,是因為年齡與閱歷不同,自然而然演化出來的,就像人也是演化出來的,你怎能把演化前與演化後的自己,放在一個平台上來挑選?”以選擇題、比較題的方式看事情,會排除掉其他的可能,容易讓視野愈走愈窄,走入慣性裡,走進死胡同。所以,別用選擇題的方式把人生當考卷來寫,應以一張白紙來原創自己的人生。

此外,作者指從眾多讀者、同學的提問中發現太多人都被綁在父母、學校、社會的價值觀裡動彈不得。許多人把熱情拋在一邊,從事不十分熱衷的工作,就只為了獲取物質的安全感。然而,我們必須知道,自己才是個人命運中唯一且最有力的決定者。若不滿意自己現在的命運處境,就應作出改變,把注意力放在可以改變、可以努力的事情上。她以患有海豹肢症的力克.胡哲為例子告訴讀者,就算天生沒有四肢,一天所經驗的挫折比一般人多上數百萬倍,但在這種情況下力克依然可如常人般生活,更取得會計與財務雙學位、擁有自己的公司、寫書、到幾十個國家舉辦演講,活得比許多人更出色精彩,藉此鼓勵大家不要為自己的人生設限。

書裡,作者將她在廣告、寫作、教授等不同行業的經歷融合進去,再結合其從創意學、量子學、靈修、電影等興趣中獲得的啟發,以獨特、多元的方式向讀者傳授創意背後的秘密,鼓勵大家學習有創意、有想像力的思考方式,並探索自己的才能。與其說這是一本教授創意的書,不如說是本講人生觀的勵志書。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書識。書寫閱讀蘊含創意,觀察激發靈感;當創意碰上靈感,再透過文字進行記錄,將發揮出巨大的力量,一股能令世界變得更好的力量。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解構有錢人家居的致富風水

靈活思考 從煩惱中解脫

從《鬼滅之刃》學習強韌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