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裡的少年郎, 他們有甚麼出路?
年初趁著駐派工作結束, 我回了上蔡一趟去看去年支教過的學生.
從廈門轉機到鄭州, 中間行李還沒跟上, 頂著時差睡眼惺忪地在新鄭機場等了四個小時. 再到市區找往上蔡開的順風車. 幾個跑車師傅都拉不到客, 拼車再拼車, 才載著三個乘客上高速. 中間還跑了一趟新鄭機場的休息站, 等了一個多小時, 總算滿座了才載往南開.
我問師傅今年車怎麼這樣少, 去年每到周末, 從鄭州往上蔡的順風車每到點就好多班. 師傅說生意不好, 都快過年了, 回上蔡的人還這麼少.
抵達上蔡的時候已經入夜了, 鄉村道上起了大霧, 也沒路燈. 待我們從縣城西面進城, 我看到熟悉的石像, 還有李斯步行街的商場, 感到樂不可支. 上蔡街道中間都掛著年節的花燈結綵, 我貼著車窗向外看, 心裡想著現在要見學生一面可真難.
只是過了一年, 學校裡很多我相熟的老師都轉調到縣城裡升學比較好的初中. 上一年初三的學生現在散落在各地, 我只能等高中或是中專放寒假了以後再和他們約時間見面. 校園裡有多了許多顯而易見的工程: 主要通道鋪了柏油, 校舍又重新粉刷貼了更多的標語. 學生們告訴我今年的初三減了兩班. 我們望著在二樓的圖書室, 他們說自從我走了之後, 學校再也沒有開放過給學生進去.
終於見到學生真人十分開心, 雖然也不免引起學校一些老師的懷疑. 有些是不明白這樣老遠跑一趟的舟車勞頓有甚麼意義, 也有些旁敲側擊我是不是在從學生身上收集甚麼資訊. 因為沒有老師直接來問過我, 所以我也當作甚麼都不知道地和學生連繫會面, 只希望停留期間不要出甚麼岔子.
支教的時候和我最相熟的孩子都已經畢業. 他們有些偷偷帶手機進寄宿的高中裡, 和我說哪一天才考完期末考, 哪一天才放假回家. 有個學生住的偏, 他期末考結束就要跟家長回老家. 我趁著他們學校放午飯讓家長去宿舍搬學生舖蓋的空隙, 去他的學校找他. 那間高中我從沒去過, 穿過停車場, 正思忖要怎麼用我突出的台灣腔國語去問路還不引起注意, 就聽見學生切生生地喊, “Eva老師?” 他長開了些, 而我在馬拉威瘦了一圈, 兩個都懷疑地打量對方, 但是相認那刻都心安了.
過年之前, 上蔡又起大霧又下了雪. 我幾乎出不了門. 有學生才放假都還沒把舖蓋運回家就讓媽媽騎車過來找我, 也有學生早起沿著三環路走到學校來和我聊天. 有一天早上我騎車到文樓小學去和一個學生會面. 天氣冷, 我用僵手指發微信給他說我到了. 在路邊我一直盯著校門口地攝像頭, 想著我會不會看起來太可疑引起關切呢?
學生遠遠騎著電瓶車過來, 穿的還是去年冬天他常穿的襖. 他的臉露在包得緊緊的帽子外邊, 淺淺浮起一個微笑. 我看他慢慢朝我划過來, 自己被感動了一把, 因為我已經很久很久沒有看過這個敏感的小孩子笑了.
在上蔡只停了十天. 那時疫情還沒被廣泛的報導. 等到我趁在香港轉機的時候滑手機, 新聞頭條是鍾南山確認新冠肺炎可以人傳人. 漸漸地, 學生開始和我聊起農村裡開展的防疫措施. 鄉道封了, 村子裡不給出門. 開學延遲了, 一些高中生開始上網課.
三月之後, 開始有學生曬他們領的健康證書. 上蔡解封了, 出省去打工的孩子又重新回到廣東和浙江去找門路. 這其中也有些是因為中專遲遲不開學, 覺得沒所謂在那耗時間的少年, 把心一橫, 休學, 去打工.
我自己原本三月接了去中東的駐派工作, 因為北美洲和歐洲疫情爆發, 遲遲不能成行. 在家待命的時間沒有那麼忙碌, 學生不在學校也多了可以用手機的自由, 我和他們的聯繫反而密集了起來.
我支教的農村原本就是中原血災的高發地, 學生裡有些也是父母雙亡, 爾後祖父母也老逝的孩子. 遇到這樣的學生, 難免心裡會多些關注, 擔心他們在外討生活找不到甚麼能夠商量事情的成年人. 四月去到底, 有一個家裡沒人了的男孩, 傳訊息和我說今年經濟太不好了, 廠裡都不招人. 他只能找到一個在餐館裡幫忙的低薪工作. 雖然已經習慣自己一個人, 但是好累啊.
時序再向前推到五月, 今年初三的孩子也準備要報中考了. 像去年一樣, 學校領導讓很多中專的老師組織到學校裡招生. 農村裡教育資源差, 許多孩子也明白他們考不上甚麼好高中, 更遑論再下一城去上好大學. 對於這些來招生的中專, 很多學生也樂於去報名, 買個未來的保險. 很多學生於是傳訊息來告訴我這些想法.
我曾經聽過一個私立城軌學校到學校來招生, 學生和家長去參觀了廣大的校區, 就掏錢當場報名. 那時候我還在牆內, 總覺得網路上找不到透明的訊息來判定這個學校的好壞. 翻牆之後層層的查, 確定這是一間學店, 再告訴學生的時候, 他已經被招生的老師盯上了. 他們趁晚自習的時候把學生叫出來訓了一堂課, 還問到底是哪一個外籍老師說這間學校不能讀的. 最後我的建議沒有被採納, 學生和家長不願意自己一千多塊的訂金打水漂, 照樣去唸了那間私立學校.
遇到這樣的學生多了, 心裡起了巨大的疑問, 到底農村長大的孩子, 可以找怎樣的出路?
不是每一個小孩可以在那麼差的教學環境裡過關斬將, 但是他們也並不是像外人們想像,都懶惰散漫沒有思想的. 他們許多也希望能想清楚自己的未來, 找尋自己的喜好. 但是很多時候, 他們根本不知道社會上有甚麼多樣的生活模式. 於是跟隨著父執輩的腳步, 越走越走上一條最容易被時代落下的路途.
人在北美, 又不是中國土生土長的, 我自己是個除了讀書就是做研究的白領 (現在更像個科研藍領…), 根本沒在中國那個生猛的社會裡打混過. 對這些及早要去面對世道險惡的學生, 我常常覺得自己能提供給他們的建議很扁平蒼白. 北美有個多華人聚集的論壇, 我在論壇上開了一個帖, 想問問從中國那個體制走出來的留學生和移民, 對農村戶口的少年們的出路有甚麼建議.
出乎意料, 回帖還挺踴躍的, 但是令我更驚訝的是, 在留學或是僑居的華人群體裡, 對中國農村青年的印象和了解居然這麼稀薄. 又或者, 切入的角度太宏觀, 宏觀到彷彿個人可以做的任何一丁點小行動都顯得多餘.
即便是這樣, 我還是挺想繼續做. 自己單獨手刷技校資訊和核實太過土法煉鋼. 廣大的Matties裡有沒有任何人或是知道任何社群是做類似農村/留守兒童職涯輔導的工作的呢? 這裡有個求知若渴的Mattie想知道你們怎麼做的或是我可以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