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2-認知的改變

荒野創作
·
·
IPFS
「甚麼才是我真正想做的?」這個問題我從未真正深入地思考過。

這系列內容主要是關於Marcus的想法是如何形成,想怎麼樣轉換在荒野創作上實踐,並把這些記錄當作一封信,與未來的創作者對話。

信0-容器與形態:生活邊界的探索

信1-為何要記錄


  • 我在哪裡?
    - 一個新世界的衝擊
    - 甚麼都懂一點點,甚麼都想試一試

  • 我想住哪裡去


每個人都帶著「為甚麼」來到這個世界,並在追尋「為甚麼」的道路上前進。小時候我們對世界充滿好奇,總是不停地追問「為甚麼」,長大後,我們卻似乎逐漸遺忘了最初的那個「為什麼」。

我在哪裡?

「甚麼才是我真正想做的?」這個問題我從未真正深入地思考過。回望對自我價值的探尋,或許始於高中生涯的尾聲,那時需要為人生方向做出選擇,這是第一次(或許也是大多數人第一次)開始試圖真正地認識自己。幸運的是我有填寫大學志願的機會。當時幾乎所有同學都為了這件被視為「人生大事」的任務苦惱,選擇哪個科系,好像就預示了未來的職業,甚至是人生方向。

對於前方的路,我一片茫然,既沒有明確的目標,也不清楚甚麼才是真正適合自己。我只知道自己對地理學科抱持著濃厚的興趣,同時也對設計有一點好感,要找到兩者相關的選擇並不容易,在澳門,大學的數量屈指可數,而台灣則提供了更多選擇。

我最終選擇了與地理和設計最為接近的景觀設計系。這個選擇在當時看來,似乎與我的興趣完美契合,但進入景觀設計系之後,我才發現,這份「契合」並不像我當初想像的那般理所當然。

課程安排讓我感受到一面無法翻越的高牆,其中一門必修課名為「基本設計」,內容涵蓋了繪圖、色彩學、美術等我完全不熟悉的技藝。最令人感到壓力的是,每週都需要上台報告自己的作品。那時候的我就像一個笨蛋。有好幾次甚至想過要轉系,但不知道是甚麼力量在背後推動著我,也許是內心那股不輕易放棄的韌性,也許是對景觀設計仍然抱持著一絲期待。最終,我選擇了堅持下去,直到畢業的那一天。

大學的最後一年,我們需要完成一項專題設計,我選擇了澳門荔枝碗船廠作為研究對象。在深入研究船廠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與澳門這片土地的距離竟然如此遙遠,雖然在澳門長大,但我對這片土地可以說是毫無了解,甚至產生了一種異鄉人的感覺。為甚麼對自己成長的地方如此陌生?我不知道我是誰,我不知道往哪裡去。

在那一整年裡,空間和地方的探索,重新認識了自己,也看到了另一個我。

一個新世界的衝擊

在職場打滾了一段時間後,我在想:工作的意義是甚麼?勞動的目的又是甚麼?我不斷地追問自己,卻始終找不到答案。正是在這段迷惘的時期,我偶然接觸到了區塊鏈這個概念,但完全不明白這究竟是甚麼東西。出於一份單純的好奇,不經意打開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對我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也看到了另一種可能性。

神奇的是,許多概念是在探索區塊鏈之後才真正深入學習和理解。我從未關心過貨幣從何而來; 我一直以為「信任」是感性之物,卻可以理性運算;中心與網絡,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進入區塊鏈的世界,就像走進了一個鏡像世界,映照出現實世界中看似「不可能」的事物,其實都「有可能」。

甚麼都懂一點點,甚麼都想試一試

發現新事物總能激發我的動力。我喜歡在抽象和直覺中尋找答案,面對那些看似脫離現實、難以用常理解釋的事物,我會停下來,仔細地思考和琢磨,未知和模糊是我通往深層理解的入口,反而那些顯而易見的,有時候會讓我感到無從下手。

對於感興趣的事物,我總是會主動出擊,親自動手去做。在實踐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我會傾向於先自己尋找解決方法,自學和實踐來驗證自己認為正確的方法,只要覺得自己可以做到,我就會毫不猶豫地去做。當然,有時候我也會覺得自己做出來的東西很差勁,但我知道,這只是幻想,根本沒有人在意你在做甚麼。


我想住哪裡去

在疫情隔離期間,我待在酒店一個小小的房間裡,這段安靜而漫長的時間給了我一個難得的機會,再次重新審視自己的成長環境和人生經歷,思考究竟是甚麼因素塑造了現在的我,從自身出發探索未知,尋找隱藏中的可能性。

我認為,這種可能性與個人的天賦或智慧並無絕對的關聯,而是一種對於未來的想像力。「先天」的條件可能會限制我們的能動性,與此同時,也正因為這些限制,反而讓我們更加渴望突破。我相信,突破的途徑來自於一個充滿想像和交流的空間,一個能夠給擁有相似價值觀的人們聚集在一起,共同學習、分享經驗、彼此成長。

這個空間應該是開放與封閉並存的獨特環境:必須保持開放性,廣納各種不同的想法和觀點;同時也需要具備一定的封閉性,確保想法的質量和深度,既是一個公共性的平台,供大家自由交流和討論;也是支持個人自由創作。每個人的經驗、構想和行動都會成為延續討論和創造的節點,不斷推動發展和進步。

沒有一套絕對正確的方法來實現這個目標,憑自身認為最正確的想法來進行判斷和嘗試,或許所做的一切最終都只是徒勞無功,或許實現這個理想的道路並不明確,但我堅信「正確的模糊方向」。

荒野創作已經實踐了一年,也開始了一些初步嘗試,接下來會在現有的基礎上繼續研究,把研究的成果記錄下來。


想要住哪裡去,應該要如何去?我們下次再探討
/個人自主性 /社會的標準尺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荒野創作行動塑造價值 wildmix.one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