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有意思的前缀
喊“我不干了”的时候挺多,大喊,倒是一个有意思的前缀。
很多时候,我不是会大喊什么的人,我会小声抱怨,或者在心里憋闷着,或者直接行动,这是我应对不满的最主要的方法。
大喊,仿佛是一种情绪化的宣泄,而情绪化,在我成长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被认为是得体的、合理的,以至于在我参与了教练活动还有一系列个人心智成长项目后,才意识到其中的问题,当然也有机会开始辨别表达情绪,与情绪化的区别。
今天的题目,还是用那个情绪化的大喊吧。
我从事公益领域的第一份工作,有点被骗了的感觉,因为招我进去的领导,不到一个月就离开了,而她在机构似乎也有树敌,不擅长处理这些人际关系的我,一面抱着探索做公益的热情,一面经历着机构内暗涌的权力争斗。不到10个月,我跳槽到了第二个机构,还是当时找我进入第一个机构的领导,因为她不仅仅是我的上级,还是我在公益人才赋能计划中的导师,我总归还是会多一些对她的信任。
然而在这第二个机构,工作也做得非常艰难,主要的冲突是基金会所属企业以卷闻名,而在基金会,我们确实奔着平等被尊重而来。在推动公益项目的过程中,是不是就会遇到这两股力量的角力。“我要快速有效低成本地去帮到这个地方的人”,现在听起来觉得很有问题的一句话,却在当时指导了我将近一年的工作。
我和我的领导也继续面临新的矛盾,当时的我处理职场问题也不算成熟,只顾着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没有什么心思去做工作人际关系的处理,现在的我不会说人际不重要,对软性工作的忽视给我的工作带来日益紧张的张力。
我的领导当然也有自己的问题,我们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无效。我是基金会内较少被派驻到项目地的员工,所以一面要和领导远程进行低效的沟通,一面带着卷人的思路在一线做项目。这实在是有点割裂。
我的情绪主要累积在对社会公益工作的期望和现实的差距之间。我期望的社会公益工作,是能对现有的社会文化、职场体系、项目思路,做出挑战的,而实际上,我们都在做和社会主流期望差不多的事情,更高更快更强更高效,还要承受行业的不成熟和低收入。我的领导作为我入行的导师,似乎对此毫无回应。
有一天,我再次在和我的领导的电话会议中遇到了冲突,累积的压力与情绪,终于等到了释放的出口,在一个我完全无法认同的陈述之后,我直接挂断了她的电话,再也不想纠结到底是什么在拉扯着我,是对公益行业的失望,还是对具体工作环境中的张力的逃避。
我带着歇斯底里的情绪,大喊我不要继续在这里折磨自己了。这个电话之后不久,我对机构提出了离职,这一切做完之后,我只有解脱的感觉。我能看到不久之前的活动照片中,我是一张多么灰暗没力的脸,这些矛盾和冲突,已经内化到了我自己的生活中。
如果不结束,有其他的解决方案嘛?现在的我,不希望只有逃这一条路。我真希望自己可以把情绪化的表达,变成表达情绪的同时,还能去阐释期望与现实的差距,我希望在这样的尝试中,能真得有机会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我想要的并不是大喊之后的“不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