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南院小記

灰藍
·
·
IPFS
·
吃飽了,大熱天,最適合避暑消食的去處便是故宮南院了。
攝於 2022 年 8 月 20 日於故宮南院

週末由於家人想去吃林聰明沙鍋魚頭,於是南下追太陽了。抵達的時間約 11 點,當時店前已滿滿人群,外帶或內用皆眾。我們跟著大家抽了號碼牌,頂著驕陽等候,和妹妹躲到對面五十嵐的騎樓,這兒有些店裡逸散的冷氣,也幾乎每人都點了杯飲料,名店的人潮算是連帶使附近的飲料店受益吧!

我們很幸運地排到了第一輪的用餐。當我們要進店時,當下抽的號碼已經與我們的差了足足 70 號。

滿滿的人潮:攝於 2022 年 8 月 20 日

仔細觀察,這間是本店,旁邊還有兩間不連貫的店舖,不過並沒有開放。這種配置讓我想到了金山鵝肉,人潮洶湧的時候便能分流到旁邊的店面裡,很是方便。

檜木製品似乎是老闆心頭好,旁邊的店面裡其中一個便名為檜木館,本店裡也有許多檜木擺設,在濃濃的食物香氣裡還能嗅到檜木的清香,可以想見檜木的數量。

很狂的檜木菜單:攝於 2022 年 8 月 20 日

天氣熱,涼菜每道都顯得清爽可口,沙鍋魚頭的湯頭卻是非常濃郁,成強烈對比。不過,最令我們驚豔的是火雞肉切盤。嘉義本就以火雞肉出名,店裡的火雞肉走白斬風(?),調味極簡,雞肉新鮮,一動筷簡直停不下來。

吃飽了,大熱天,最適合避暑消食的去處便是故宮南院了。

這不是我們家第一次拜訪故宮南院,疫情前便來過數次,其中有一次還是為了寶可夢的社群活動而來。相較於故宮本院(台北故宮),南院的展覽規模較小,展品則不是專注於中華文明古物,而有更多的亞洲他國的物件。若說本院是皇帝的家私,那麼,南院便有一種亞洲區萬國博覽會的感覺。

故宮本院的鎮館之寶,便是酸菜白肉鍋(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有趣的是,這次在南院見到了肉形石。不曉得是本院的同一塊?還是本來就不只一件?但這塊石頭如此特別,應該是同一塊吧?

肉形石:攝於 2022 年 8 月 20 日

這個展間叫做人氣國寶,因此展品並沒有按照物件的性質,瓷器、書畫樣樣都來。另一件覺得有點微妙的是萬年青盆景。某種程度來說,非常變態地,用沒有生命的東西(玉石)做出仿生的模樣(萬年青)。這區展品的說明都另有一個「給小朋友」版本,上面的說明對我這種對文物一竅不通的成人也非常受用。以往傳統上就標註年代還有物件的名稱,有的東西其實根本不曉得是幹嘛用的。此外,這些藝術品也講究寓意,「給小朋友」版本說明得非常清楚。

萬年青盆景:攝於 2022 年 8 月 20 日

除了有給小朋友版本的說明,南院也比較多互動的展覽,比起本院,更適合帶小朋友來感受。

佛像展廳有張大地圖,簡要說明了展場物件的來源地,囊括整個東亞、南亞地區,恰好能見到各地佛像的風格。

攝於 2022 年 8 月 20 日

第一個玻璃櫃裡有 4 件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釋迦牟尼,彷彿每件都對我說了一次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感覺非常有趣。

攝於 2022 年 8 月 20 日

接下來是織品展,與上次來的時候,展覽名稱和物件都不同了,忘記是哪個展間有提到,展品 3 個月更換一次,但展覽本身是不變的,也就是說,3 個月後依然可見這個亞洲織品展,然而,裡面見到的物件全部不同了。

入口處有光投影非常可愛的織品圖案,看起來應該是松鼠?

利用光線投影於地面的織品圖案:攝於 2022 年 8 月 20 日

東亞的「中國」以清宮的藏品為代表,放了條掛了許多荷包的腰帶。此外,底下這塊織毯一一太極寶相花紋栽絨毯一一編號為「南購織001403」,推測不是原本的清宮收藏,在說明提到,這是清代寧夏地區的物品,以棉線為經緯,再將羊毛線以 8 字型扣結固定於上,配色飽滿美麗,令人印象深刻。

太極寶相花紋栽絨毯:攝於 2022 年 8 月 20 日

南亞的作品,我最喜歡的是這塊來自印尼的儀式布。這是托拉查人製作的蠟染平紋棉布,稱為「薩禮褡」(sarita),是神聖的儀式布。

神聖的儀式布:攝於 2022 年 8 月 20 日

除了一些拓印、拍照或是拼圖類的互動以外,幾個展間的說明小冊都有提供 QR code 使大家可以用手機掃描下載。而每個展間也幾乎都有遊客的回饋問卷,利用電子面板,以及展間文物相關的設計,做成非常可愛的 QR code,意圖使人不小心去填答吧!

織品展間的回饋意見表 QR code:攝於 2022 年 8 月 20 日

不過,說到故宮南院的織品,我最有印象的是上次看到的,以各地代表紡織品拼接而成的亞洲地圖。可說是一個以織品視角看到的亞洲的輪廓。

攝於 2018 年 1 月 13 日

下一個展間是瓷器。既然是故宮,便不可沒有瓷器,畢竟英文裡,跟所謂的「中國」(China)是同一個字。但換句話說是不是該翻譯成瓷國?不是玻璃心,而是瓷心?

各種「窯」裡,我最著迷汝窯的顏色。多年前,本院曾經辦過一次汝窯展,當時的展覽題名為「雨過天青處」,把那種有些透明感的淡藍色描述得很美。本院的話有一只蓮花碗是常設展品,每次去都一定要去看看。南院沒有汝窯可看,卻擺滿了色彩飽滿的碗,例如靛色的祭青釉、明黃色的黃釉、米色的甜白釉、亮藍色的孔雀藍釉等。色彩繽紛,即便在燈光昏暗的展間裡依然令人眼睛一亮。

這裡也要說說展間的布置,特地做了蒙太奇照片,由許多陶瓷品的小照片拼接而成,非常有趣。

陶瓷展間的布置:攝於 2022 年 8 月 20 日

以下是近拍:

攝於 2022 年 8 月 20 日

這邊不可不提青花瓷:這是明朝嘉靖時代的作品,按照編號應該是原本清宮的收藏。

壽字鶴鹿紋葫蘆瓶:攝於 2022 年 8 月 20 日

瓷器區的隔壁是掐絲琺瑯器,另外有個名字叫做「景泰藍」。景泰是明代宗的年號,僅有 7 年。景泰 7 年,鑑賞家王佐稱內府製作的掐絲琺瑯器細潤可愛,約 1.5 世紀後,17 世紀的古董商便將之與宣德爐、成化瓷、永樂漆器並列,視為珍寶,也因此引發後續作偽大戰。(以上資訊來自展間的說明)

當然故宮肯定拿得出「真 · 景泰」,以下這件便是,不過我是因為上面有貓貓(?)所以特別青睞。

掐絲琺瑯番蓮紋洗:攝於 2022 年 8 月 20 日

近拍貓貓(?),感覺像獅子或貔貅:

掐絲琺瑯番蓮紋洗(細部):攝於 2022 年 8 月 20 日

掐絲琺瑯這個技術持續發展,到了咱蓋章 BOY 的時代,作出卓越的傑作:

掐絲琺瑯鳧尊

看著些器物的時候,我總想著,當這些器物在流行的時候,是怎樣一個色彩繽紛的時代呢?

接下來的展間是亞洲茶展,這個微妙與陶瓷展間有些重複感。畢竟茶具絕大部分也是瓷器,除了本國以外,還有日本的茶具,甚至布置了一個日本飲茶間。這個展間裡有件「國寶」:

攝於 2022 年 8 月 20 日

由於四庫全書的稀有性,再加上套書(?)最怕掉單本,稱為國寶當之無愧。

接下來就要衝書畫囉!

每個展間都有一個「照壁」,這個是我最喜歡的。層層山巒看似搖曳的荷葉,有種清涼彷彿迎面而來。

攝於 2022 年 8 月 20 日

書畫展間有許多作品,族繁不及備載,不過呢!既然是故宮,一定要給大家介紹的便是蓋章 BOY 的作品(?)。這個展間甚至有個互動區,上面放滿了蓋章 BOY 的章,讓大家挪著玩,非常有意思。

蓋章 BOY 的大章:攝於 2022 年 8 月 20 日

最下面有個特展,介紹越南。裡面有許多令人意外的東西。比方說這個銅鼓,上面動物也太可愛啦!年分則是超乎想像地古老,屬於唐代以前的物品。

銅鼓:攝於 2022 年 8 月 20 日(這件為台大人類學博物館的典藏)

超級精緻的瓷盤,本身並不大,內外俱美。底下還鋪了鏡子方便大家觀賞。名牌標示為越南李朝(1010 - 1225)的黃白釉刻花蓮紋盤,有趣的是,黃白釉這個描述,英文用的是象牙色,我也覺得用象牙色描述會更準確。這的確就是象牙製品的顏色,也或許是故意仿象牙色的?

黃白釉刻花蓮紋盤:攝於 2022 年 8 月 20 日

這裡一定也要提一下前人對越南的認識。以下這是古代官員出差(?)回國的出國報告,老實說和現代公務員出國考察要交的作業差不多。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乾隆時代的出國報告,共同作者群之一有傅恆。

對,就是那個傅恆。

攝於 2022 年 8 月 20 日

這是 10 世紀位於越南中南部的占婆王朝的「林迦罩」,是故宮新收藏的文物。我倒是沒有特別閱讀說明,只是見它笑得可愛,便拍下記錄。

攝於 2022 年 8 月 20 日

非常可愛的牛牛水注,英文寫是 water dropper。不過老實說除了可愛以外,我還真不曉得這該怎麼使用。除了牛以外,還有魚形與象形,都小小的,非常可愛。

攝於 2022 年 8 月 20 日

這個就有趣惹~

告示牌上寫,這是明太祖寫給占婆國王的抱怨。皇帝以硃筆寫就,另有專人抄寫成端整的楷書。我大天朝與鄰國的關係向來有點尷尬,不過接壤的國家尷尬也是正常的。看到這個,想到近來鬧哄哄的國際局勢,有一種神奇的共時感。

攝於 2022 年 8 月 20 日

這把傘是故宮的周邊商品,沈周的這隻貓大概是故宮裡最有名的貓了。傘上還有立體的貓耳,算是很有趣的商品。

攝於 2022 年 8 月 20 日

在準備離開之前,我們受到工作人員的邀請,跑去聽了國樂的表演。適逢嘉義正舉辦活動,因此有國樂團體在表演廳表演。表演廳的場地,椅子超乎想像的舒服。

西洋古典音樂常聽,但國樂便少有接觸。當作門外漢跟著風雅了一番,也覺得有趣。而且仔細想想,我可是比被貶到潯陽的白居易還要享受了,有絲竹享受。

文化這種東西,即便全然陌生,也能從那些人類創作的結晶感受到美。故宮本院專注於自身,而南院則是開啟了另一片視野。從各方面來說,亞洲文化彼此影響,彼此纏繞。我們是這片土地的中心,而其他地區的人也是他們自己的中心。

我們既是華人,也是亞洲人,更是地球人。這些物品,穿越時間,使我們能夠連結過去的人們,而正因為他們當時的累積與努力,才有今日的我們。

走出博物館,雖然已是傍晚,卻仍有熱風襲來。

我們步上橋,遠方的水面有著舞動的水柱。同時,橋上也噴出水霧試圖降溫。光在水面上閃耀著,令人著迷。

攝於 2022 年 8 月 20 日

過橋後,會進入南院的花園,金屬拱頂化作畫框,裱框了園林景致。

攝於 2022 年 8 月 20 日

雖然身體又累又熱,然而,靈魂卻像是吃了頓大餐,興奮而愉悅。說起來,人類真是太麻煩啦!光是餵飽肚皮還不夠,心靈也得吃飯才行呢!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