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分享:《原子習慣》的智慧養成面向
前言
《原子習慣》是個人成長領域的其中一本非常暢銷的書籍。很多說書節目都介紹過這本書。我發現大多數的書介都著重它的習慣養成部份。因此若在網上搜尋《原子習慣》,絕大部分的介紹都是「四步驟養成好習慣」。誠然習慣養成是這本書的重點內容。但它的內容卻不單只有習慣養成。本文想探討這本書的智慧面向。
作者是誰?為何立志研究習慣?
《原子習慣》作者詹武師.克里以在念大學時是一名棒球好手。在一次棒球賽事中,他被球棒重重地擊中頭部,造成強烈的腦震盪。他身受重傷,而且需要長時間康復。在如此重傷之下,他竟然能在受傷六年之後重返棒球場打棒球,而且在重拾球棒的短時間內表現出色。他歸功於自己一連串的微小習慣,把自己一步步帶到這個美好境地。於是立志深入研究習慣。他曾幫助多名世界知名的運動員養成好習慣,走向事業發展高峰。後來他寫成《原子習慣》這本書,分享自己多年研究習慣的知識結晶。
這本書想告訴讀者:一,為何養成好習慣很重要?好習慣與個人的成功有何關係?二,如何運用提示、渴望、回應和獎勵四要素,幫助自己養成好習慣?三,習慣雖能成為助力,但若失去彈性和調整能力,習慣也會侷限我們的發展。
我在這本書找到的三個有趣洞察
對於想養成好習慣的人來說,作者提出的「四步驟養成好習慣」,固然是切實可行,且難度不高的行動指南。但倘若閱讀這本書只知道習慣養成四步驟的話,那就未免太可惜了。這本書有其智慧面向。倘若能發現的話,那麼它的作用就不單只是習慣養成指南,更是智慧養成的教材了。
透過閱讀這本書,我找到以下三點很有意思的洞察:
一,經常被大多數人忽視的微小改變才是導向成功的要素。大多數人以為成功是來自一次特別好的機遇,或者很戲劇化的魔幻時刻。但作者卻認為持續的微小行動,帶來的微小改變累積效應,才是決定最終成敗的重要因素。書中舉了兩個例子闡明這個觀點:例子一是溶冰;例子二是石匠捶打石頭。冰塊從華視零度到華視三十一度都不會融化,但到了華視三十二度,就開始融化了。試想,若沒有華視一度到三十一度的溫度累積,何來升溫到能溶冰的三十二度呢?石匠捶打石頭到101下,石頭被劈開了。但倘若沒有第一下到第一百下的累積效益,怎能在第101下就劈開石頭呢?我們很多時迷信機會到來的魔幻時刻,卻忽略平日微小行動的累積效益。這本書提醒我們要保持耐性,不輕看微小行動。
二,以對自己身份認同投票的概念看待習慣養成。作者認為人的身份認同是習慣養成的基礎。當我們知道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然後為自己打造能達到目標的行動系統,習慣養成才有意義。即是說當我們有了身份認同的目標之後,每一次的行動,都是為那個目標投下贊成或反對票。當贊成票比反對票多,我們便能達到目標。例如我的身份認同是注重健康的人。那麼,健康飲食、恆常運動、接近大自然等,都是為這個身份認同投下贊成票。反之,吃垃圾食物,久坐不動,經常熬夜等,都是向這個身份認同投下反對票。投票的概念幫助我們對自己的行為與目標的關係更有自覺。但同時也保留彈性。因為作者沒有要求我們對身份認同一面倒地投贊成票。畢竟傳票通過是很不現實的。只要贊成票多於反對票就行了。
三,善待自己。作者清楚闡明我們的大腦的優點和缺點。我們的大腦最顯著的優點,就是擅長管理資源。當辨識到有利的行為時,就會啟動自動化模式不斷重複那個行為。一旦啟動了自動化模式,就能省下資源去做更多重要的事情。另方面,我們的大腦最顯著的缺點就是好逸惡勞。因此,一旦大腦辨識到某些令自己感到辛苦或困難的事情,就會啟動抵制反應。作者提倡的養成習慣四步驟,包括令提示顯而易見;令習慣具吸引力;令行動輕而易舉;以及使獎勵令人滿足。這四個步驟都是順應自己大腦的自然傾向,不勉強、不強迫的善待自己之舉。一般人在養成習慣的過程中迷信意志力。殊不知順應自己的傾向,溫柔地對待自己才是有效的做法。
結語:養成好習慣重要,養成智慧更重要
最童話的情節,就是跟著《原子習慣》提供的四步驟養成好習慣的指南,一步步養成一堆好習慣。之後就過著幸福快樂且成功的人生。世事哪有這麼美滿?作者在書中也指出身份認同與習慣的陷阱。他指出,若缺乏審視自身和環境的能力,養成的習慣不一定能成為自己的助力。試想,即使一個人在某個時間點成功養成了一些好習慣,但隨著時間過去,他的自身條件和外在環境都改變了,之前養成的好習慣已經不再適用。但他依然跟著過往的慣性行事,那麼究竟習慣會是幫助他成功還是侷限了他獲得成功呢?此外,身份認同若定得太狹窄,也會導致身份危機。例如一名素食者因健康理由而必須改回吃肉。那麼他的身份認同就崩壞了。運動員總有退役的一天。倘若身份認同是運動員的話,也有失去的一天。作者建議訂立較為寬泛的身份認同。例如上述的兩類人將自己的身份認同改為健康飲食者,以及喜愛運動的人,那麼就不輕易出現身份危機了。
這本書為讀者提供了一個習慣養成的工具箱。但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能智慧地養成好習慣。適逢農曆新年,願更多人立志除惡習,迎美德。成為有智慧、能力與善心的人。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